佛经是怎么来的?

佛徒妙林


首先肯定一点,佛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亲自编写。

释迦牟尼灭度后,佛教界的第一件大事是王舍城关于佛藏的五百集结,这一集结决定了原始佛教的动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趋势,所谓集结,就是对佛陀所说过的经进行编辑,这个编辑建立在佛的各位弟子的记诵的基础上的。即诸比丘集合在一起念诵出佛陀在世时讲法时的内容,然后进行编辑,这是为了防止佛的遗教的散失,同时也是为了僧团发展准备有形的工具,使僧团四众有所皈依,有所遵守。原始佛教就在此次集结中奠定了它的规模,决定了它的修行方式,指定了它将来的发展道路。它并未因佛陀的涅槃而消亡,而是更加发扬光大起来。


王舍城的集结是大迦叶发起的。在佛陀灭度的第七天,大迦叶赶到了拘尸那,并以上座的身份,主持了佛陀的遗体毗荼大典,也就在这时,他发起了集结法藏的会议,决定在当年的安句期中,在王舍城中召开集结大会。

在这次的集结的三藏中,阿难诵出的是经藏,大迦叶诵出的论藏,优婆离诵出的律藏,号称三藏十二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上座部。

当时,除了摩诃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优婆离尊者等阿罗汉在毕钵罗窟里集结三藏法教外,还有许多比丘长老在拔波尊者的带领下,在魔揭陀国王舍城七叶窟再面不远的僧团里,进行会诵集结,这就出现了窟外和履里两部分的集结。这两个部分集结的法藏都属于小乘佛教的范围

大乘三藏教法,据说是由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带领许多菩萨和阿难尊者等,在铁围山中集结的。铁围山据说是咸水海边的一座山。

三藏,佛教典籍的总称。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总称为经,律,论三藏圣教。经是佛所说的永恒的道理。律,是僧团内部的戒律。论,是各位菩萨,论师等论学的内容。三藏所讲的就是戒,定,慧三种无漏学的道理,。凡是佛门弟子能发心修行戒,定,慧三种过程的,就可以不漏落于生死轮回,经受种种烦恼痛苦,因此称为无漏学。

这就是佛经的最初来源,可以说若是没有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阿罗汉的辛苦集结,就没有后来的小乘佛教经典。若没有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等众菩萨无私奉献的智慧集结,就没有后来的大乘佛教经典。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都是佛教不可缺少的经典。

释迦牟尼在妙法莲华经经里曾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好了,佛经的来源就说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个好友,一起来讨论佛法,顺便点个赞👍哦😊


科学与历史爱好者


佛经,是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生在印度(19岁舍弃王位继承权去出家,参学了12年,解决不了六道轮回),30岁在菩提树下放下12年所学来的所知障,深入甚深禅定,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悟出来的。见性之后,入定21天,在定中讲了他见性之后的心得布告,人生宇宙的真相:第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能参加这次听他布告的人有41位入定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和等觉)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菩萨的人进不了那个境界。一般人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打坐……出定之后,就开始讲经办学49年(小学12年、小学毕业就拿到阿罗汉的学位。中学8年、中学毕业后就拿到辟支佛的学位。大学22年、大学毕业就拿到菩萨的学位。研究所8年、研究所毕业就成佛了)……80岁圆寂。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普世圆满的因果、道德、伦理的教育,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是人类所必须。南无阿弥陀佛!


我看我亦非我


佛经是佛陀亲口所讲,每次由多闻强记第一

的佛弟子阿难记在心里,佛所说的一切法,阿难都能忆持不忘。

说经书是佛写的,完全是出于对佛教的不了解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看过佛经。\n\n其实,这件事很容易弄明白,只要看一下佛教的经典就知道了。\n\n一般的,我们看佛教的重要经典中,经常出现“如是我闻”的字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是听佛这样说的”。佛教经书中出现这样的话,就说明佛教的经书不是佛写的,而是佛的弟子对佛所说的话的一个记录。

佛涅盘后,佛弟子和后代僧众生结集经典,透过集众会诵的方式,经大众审定认可后,有系统的编辑成书,用文字确定下来。

历史上佛教大的结集大概有四次。第一次结集是在佛陀入灭不久,正大众哀伤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欢喜地说:“佛陀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常说:应行是,不应行是;应学是,不应学是。我们今天终于脱离此苦,正可以任意所为,无复拘碍,何必要这样伤心?”

大迦叶尊者听了,惊愕不已,因此第一个雨安居期,集合五百位大罗汉比丘,由摩揭陀国的阿闍世王护持,于王舍城郊外的七叶窟内进行结集。结集由大迦叶主持,“经藏”由阿难诵出,“律藏”则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称为《八十诵律》,此律成为最初的根本律藏,尔后演化出《四分律》、《五分律》等律本□。

佛教史上第一次的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二次结集是佛陀入灭百年后,以耶舍为首的七百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结集。此次结集称为毗舍离结集或七百人结集,又由于参加此次结集的多为佛教长老,故又称为上座部结集。

第三次结集是佛陀入灭两百多年左右,因阿育王奉佛敬僧,引起多达六万的外道来附佛,破法乱教,使得僧团七年间无法举行布萨。阿育王为挽救此一乱象,延请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僧众,在华氏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

经典结集至此,经律二藏的内容体裁基本完备。第四次结集是佛陀入灭后四百年间,迦腻色迦王治世时期,大乘经典多用梵语,即源于此次结集。总之,经典结集负起了正法弘传之功,确实是佛教发展中的一项伟大的业绩。


佛徒妙林




佛经的来历很清晰,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古代中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有个释迦族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因为见到人类的老、病、死三种状态,感觉到人生之苦,在大约29岁的时候离家苦修,寻找解脱的方法,35岁的时候觉悟成佛,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佛陀。后来人称之为释迦牟尼佛,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陀觉悟后,传法的时间长达49年,弟子众多,一直到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佛弟子们开始集结经典,据说当时有阿难,迦叶等500阿罗汉。后来经典又经过多次集结,也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佛经了。


居士人生


一般认为,佛经是指释迦牟尼佛口述,而经过后人记录结集而成的书籍。有记载的结集有六次,其中比较大的有两次。比较早的有五百罗汉结集的佛经。后来阿育王同样也领导了一次结集佛经的运动。这是佛陀口述,后人结集的佛经。有些佛经是从天宫、龙宫或者在高僧大德的入定中听回来的,如《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在龙宫请出。如果说佛经是怎样进入中国的,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由译经法师(主要有不空法师、玄奘法师、鸠摩罗什、真谛法师)译出。


潮潮376


佛陀所说一切法,均为真理之至道,此真理永恒不变,即是经;由佛诸圣弟子,在世时亲闻佛道至理,金口亲宣,而以数千圣人之众,同证结集,为贝叶梵卷,此即是佛灭之后,结集经藏之因缘,至于我国高僧远出天竺,印度僧侣弘道东土,所流通经典,乃是经诸有修证之大德,通梵文与妙理之高僧佐证以译成,佛法之由来,在此。


缅甸玉佛


一般指佛陀口述,后人记录。事实是没有一本佛经是释迦摩尼在世的时候写的,都是后面人编写。剩下的就是见仁见智。比如小乘佛经更像是菜根谭,收集民间的小故事而成。百喻经,本生经都是如此。大乘佛经也是过去七佛流传下来的修行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