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到更大:關於雷射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里

電視機行業的運勢有起有落,但在客廳裡位置的重要性卻不曾改變——它一直在這裡,你看或不看,它都會佔據著家庭最顯眼的那個地方。事實上,在經歷過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輪番洗禮後,電視機不但沒有落入詛咒陷阱從客廳淡出,相反,它正以無可取代的視覺、音響效果以及極大豐富的互聯網內容,逐漸開始反噬用戶的最黃金時間段。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隱隱間,電視吹響了重整客廳霸權的號角。

1、從大到更大,電視機不是恐龍

電視機不是恐龍。恐龍因為大而消亡,電視卻因為它天生的大而生存了下來。

對於科技產品來說,硬件設備形態的演進與改變,總是更容易讓消費者追捧並掏出錢包。

正如時下智能手機界熱議的全面屏設計,我們很難說如果沒有iPhone X,蘋果公司的市值還能不能穩在9000億美金的制高點。

同樣,對於十多年前從CRT集體演進為平板形態的電視產業來說,面對2017年開始的銷量萎縮,在由增量市場邁向存量市場的過程中,也亟待尋找提振行業的新手段。

當互聯網的生態故事和內容盈利抵消硬件成本的說法,在今天的電視大屏上越來越說不通的時候,激光電視的出現,可謂就像全面屏對手機的意義一樣,是對電視固有形態的一次跨越式改變。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不過,相比從產業到產品都已經對外有著極高透明度的傳統電視,勢頭剛剛興起的激光電視,在很多人眼裡,還只是看起來美好,卻又看不透的新事物。

2、All in超大尺寸,激光電視勝算幾何?

國內激光電視陣營日益壯大,加入其中的廠商數量已然和OLED電視製造商數量相當。

如果說電視廠商青睞OLED技術,是為了讓傳統有屏電視獲得更佳的畫質表現,那麼激光電視最為突出的引人之處,顯然就是一個“大”字了。

根據奧維雲網給出的數據,在2017年彩電市場整體規模下降的情況下,超大尺寸市場依舊保持增長,其中65英寸產品市場零售量份額為5.5%,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再往上,手握激光電視的廠商所瞄準的,則是未來“百英吋”級別的大屏市場。

沒有屏幕束縛,不會受到屏幕成本或面板廠商產業鏈成本影響,是激光電視在超大尺寸晉級道路上的巨大優勢。

傳統電視屏幕在從以往30英寸、40英寸向60英寸、70英寸邁進的過程中,電視的成本和售價伴隨屏幕尺寸的階梯型增長,陡然轉化為了指數式增長。

要知道,在60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電視市場中,屏幕尺寸僅僅提高半個級別,可能就要額外付出多達一倍,甚至更多的生產成本,這既是屏幕增大,硬件成本上升決定的,也是上游面板廠商,因顯示面板增大無法滿足最優化面板切割,產業鏈成本上升決定的。

比如目前市場中65英寸4K電視拋開利潤因素,售價最低可以做到4000元以內,但再往上的70英寸4K電視拋開利潤因素,想要做到8000元以內,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

具體產品上,以目前市面上激光電視領域較為高端的海信100吋4K激光影院和極米120英寸T1激光電視為例,兩款產品的售價均為人民幣7萬元左右,乍看起不算便宜。

但是,如果要對比尺寸和分辨率同一級別的索尼100英寸旗艦電視Z9D和樂視120英寸超級電視uMax120,即便沒有采取更加高端的OLED技術,兩款液晶電視的售價也均達到了人民幣50萬元,顯而易見,在超大尺寸市場,激光電視確實要比傳統有屏電視廉價許多。

結合使用場景下安裝難度的差異,把上百英寸規格的激光電視帶回客廳,以小(產品體型)博大(顯示面積)的產品特性,使其並不會像100英寸液晶電視那樣很難進入住宅電梯,更不需要動用吊車或打通外牆壁,從顯示之外的角度,激光電視在超大尺寸領域也要比傳統電視具有更多的使用便利性。

毫無疑問,倘若你想要購買一臺100英寸級別的電視,激光電視相比傳統電視,有著不少讓人更令人心動的地方,不過,手握激光電視的廠商真正要對賭的,是未來百英寸電視市場究竟有多大?成為市場主流又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近年來,55英寸逐漸在電視市場中成為最受消費者關注的黃金尺寸,可不容忽視的是,液晶電視的主流尺寸從30-40英寸到55英寸轉換的過程並不短暫,55英寸“用戶最愛”的位子還要坐多久?往後65英寸又要多久才能成為主流?想必都是百英寸級激光電視正式普及前,必須經歷的過程。

激光電視發展最難逾越的門檻,可能並不是與100英寸液晶電視相比,動輒數十萬元人們幣的價格差,而是當4K激光電視真的降到1.5萬元後,與65英寸、75英寸液晶電視,區區幾千元人民幣的價格差上。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在上百英寸的超大尺寸顯示面積,還沒有成為普通消費者選購電視時優先考慮的產品指標時,或許很少有人會願意成為新形態產品的嚐鮮者,更何況還要接受更高的產品售價。

把激光電視往純高端產品的方向上發展沒有意義,廠商當然也大都清楚這樣的道理,所以我們能看到諸如海信在2017年,也推出了像是針對100英寸以下市場的88英寸激光電視產品,向下拓展產品線,試圖尋找更多激光電視與傳統電視的市場重合點。

所以,激光電視會在未來替代傳統電視,成為下一個主流電視形態嗎?

目前,大多數激光電視領域從業者的態度是,短時間內,激光電視的主要角色,依然是為了補充80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電視領域的市場需求,在成本控制和價格下降到合理的區間後,有可能出現和傳統電視共存的局面。

對此,時任環球智達總裁的付強先生認為,立足教育和會議室場景的商業市場,有可能先於客廳場景,為激光電視打開普及的突破口,並表示如果行業平均產品硬性指標,能夠做到3000 ANSI流明以上亮度以及50萬小時持平液晶電視使用壽命等維度,那麼2-3年之後,65英寸以上大屏市場極有可能被激光電視大範圍佔領。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付強

而面對激光顯示技術對電視形態的改變,以及幾乎同期伴隨的,OLED顯示技術對傳統電視畫質能力的升級顯現出普及勢頭,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則表示,雖然激光顯示技術和OLED顯示技術對電視產品改變的著力點不同,但二者依舊足以促成了一場新技術之間的博弈。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陸刃波

陸刃波強調,如果激光電視發展成熟的速度足夠快,OLED可能在未來就沒有機會,反之亦然,用戶和市場的選擇將會左右行業趨勢的最終走向,但在此之前,誰能先於另一方,處理好關乎產品性能的技術發展與關於產品定價成本把控二者間的關係,搶先找到產品價值與價格間的平衡點,會是影響用戶和市場對新技術作出選擇的關鍵。

3、你買到的激光電視,可能還不夠優秀

出於對超大尺寸消費級顯示設備和無屏化電視產品的看好,2018年剛開始,激光電視市場就呈現出了大小品牌群雄逐鹿的局面。

在這一領域中,既包括在該領域已深耕幾代產品的傳統電視廠商海信,也有從微投形態無屏電視起步,進而向上佈局高端激光電視產品線的極米、堅果等新型和互聯網品牌。

可如果談到真正在普通用戶群體中產生重要影響力的產品,那自然不得不提小米在2017年6月發佈的“年輕人第一臺”米家激光電視。

實際上,在小米涉足激光電視產品後,諸多業內人士對小米的第一次嘗試都並沒有給出太多正面的評價。

總的來看,米家激光電視綜合了激光光源、超大顯示尺寸等激光電視的全部噱頭,和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萬元以下定價的小米特色,但對光源亮度和顯示亮度含混不清的參數說辭、以及不夠理想的實際顯示效果,在懂行的人眼中,恐怕只能算是一款“玩具級”的產品。

但是,伴隨米家激光電視而來的這些爭議,卻很好的幫消費者提出了必要的問題:什麼樣的激光電視才是優秀的激光電視?而這,無疑需要從激光電視的顯示原理談起。

“單激光管+色輪”的解決方案,是目前激光電視廠商最常見和熟悉的做法,它利用單色激光管結合熒光粉色輪的高速旋轉,使色輪上的熒光粉打出顏色,實現正常RGB色彩的彩色畫面顯示。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可這一方案的弊端在於,熒光粉色輪的高速旋轉,加上激光源本身的功率較大大,高溫和高轉速的綜合作用,容易使色輪表明的熒光粉不斷脫落,最終加速激光電視的色彩衰減和亮度衰減。

使用“單激光管+色輪” 解決方案的激光電視,原理上簡單來看,就像是一臺彩色噴墨打印機,隨著使用時限的增加,其所展現的色彩效果,勢必一次不如一次。

而熒光粉色輪為了保證畫面的正常色彩顯示與刷新率,又無法在與激光源同處的高溫環境下停下旋轉的腳步,至於色輪的轉速,投影設備的專業玩家大都瞭解,這一數值絕不會比F1賽車的發動機轉速要低。

有業內人士就表示,採用“單激光管+色輪”設計的激光電視在按照普通電視觀看頻率正常使用約一年之後,就會發生顏色跑偏和亮度減半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有廠商更願意把激光電視稱為“激光影院”的原因,因為其顯示原理就決定了其無法達到和傳統電視相同的正常狀態使用壽命。

有著明星產品頭銜的米家激光電視,雖然號稱採用了來自光峰光電的全新技術,暫且不提產品使用初期的顯示效果如何,但考慮到其仍然沒有脫離“單激光管+色輪”的結構基礎,只能寄希望於新技術能夠緩解,而絕非依照傳統電視標準徹底解決,這一顯示方案在亮度和色彩顯示暗含的隱憂。

當然,搭載“單激光管+色輪”的激光電視不光是小米,更是現階段國內激光電視廠商的普遍做法,由此看來,某些採用此方案卻賣得比米家激光電視更貴的產品,顯然有在行業發展之初,用戶對產品認知不足的環境下“騙小白”之嫌,加之對一些佈局激光電視較早的廠商來說,這也僅僅只能算作是第一代激光顯示解決方案。

而之所以“單激光管+色輪”成為了某些激光電視廠商的第一代顯示方案,自然是因為出現了更好的革新和替代技術。

這其中,“單激光管+LED混合”的設計,正在被一些頭部廠商引領成為新的主流激光電視顯示技術解決方案,它讓單激光管配合兩顆大功率LED燈泡,進而獲得RGB色彩的彩色畫面。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這一方案的好處在於,取消了色輪,能夠有效緩解原先的色衰,尤其是亮度衰減問題,在大功率LED燈泡和激光源的綜合作用下,激光電視甚至會比單純使用激光,獲得更好的亮度表現。

不過,LED燈泡有著不同於激光源的光衰竭曲線,使得采用“單激光管+LED混合”方案激光電視色衰的風險,在長期使用後仍舊存在。

“單激光管+LED混合”顯示方案之後,最為理想,也是激光電視從業者正在為之努力的,是面向未來的“RGB三色激光”解決方案。

顧名思義,這一方案直接使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激光管成像,理論上可以解決之前兩種方案遇到的所有問題,使激光電視的正常顯示壽命與激光源壽命相同,比肩傳統電視。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只是,採用“RGB三色激光”方案激光電視的最大問題在於,這一技術眼下還沒有越過量產的門檻。

根據相關業內人士給出的信息,目前激光電視行業正有2-3家廠商在研發“RGB三色激光”技術,整機量產則預計不會早於2018年年底。

4、上游技術被國外壟斷?降價普及仍存在可能

說到激光電視,除了價格較高以及剖析顯示原理之後所顯現的技術不夠成熟外,從產業鏈角度看,上游技術被國外壟斷,顯然成為了制約整個激光電視產業在國內發展的又一個痛點。

並且不同於傳統液晶電視面板給了行業“國產”或“進口”多種選擇,想把激光電視製造出來,目前在產業鏈上游的諸多環節,都只有寄託於海外供應商一條路。

譬如與顯示面板對傳統電視的重要性相當的,控制激光電視圖像顯示的核心元器件DMD芯片,美國德州儀器便是全球範圍內的唯一供應商。

此外,“單激光管+LED混合”顯示方案中的大功率LED燈泡,主要來自於世界兩大光源製造商之一的德國歐司朗,而佔據激光電視超短焦投影構造關鍵位置的鏡頭部分,日本理光則擁有獨家專利技術,即使廠商願意降低產品精度使用國產鏡頭,相關的專利費用也最終都要上繳到理光的口袋中。

看起來,在國內越來越熱的激光電視,似乎一開始就陷入了被海外列強“掐著脖子走路”的困境之中,好在,現實局面沒有這麼悲觀。

首先,如同液晶電視,激光電視更深層次的國產化,一定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大勢所趨,其中一個例子,是國內已經有光學廠商和科研機構,試圖改換超短焦投影方式,研發新技術以規避理光在該領域的專利限制。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國內激光電視發展的大環境,也令終端廠商與處在上游產業鏈的海外供應商之間,存在互相依存與制約的供需關係。

這一方面,儘管激光電視上游技術被國外壟斷的現象客觀存在,但整合這些上游技術,用系統工程技術連接上、下游的光機廠商卻90%都是國內企業。

這就好比是國產大飛機,除了發動機之外,飛機制造裝配環節複雜的系統工作是否由國內完成,才是決定是否稱其為“國產”的關鍵因素。

整體上看,最熟悉光機制造的企業在中國,對激光電視最感興趣的廠商在中國,激光電視最大的市場也在中國。

正是由於中國國內構成了激光電視產業鏈到產品最好的土壤,才使得諸如德州儀器等在上游有著技術壟斷地位的海外供應商,不會像做手機處理器的高通那樣時不時來一次供貨緊張,因為中國已然成為了其推銷技術的最大市場。

所以,在這樣一種產業大環境下,眼前被劃分為傳統電視定位之上,屬於高價產品的激光電視,無疑存在更多降價普及的可能。

長虹激光顯示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寧就表示,激光電視高、中、低端三個檔位產品普及價格應該分別在3萬元、1.5萬元和7500元左右,基本已經符合傳統液晶電視的定價規律。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陳寧

極米聯合創始人兼COO肖適則認為,與傳統液晶電視顯示分辨率規格持平的4K激光電視,會在2018年迎來新的曾長,同時透露今年德州儀器會推出全新的4K顯示解決方案,有望在年內將4k激光電視的價格降低至1.5萬以內。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肖適

不過,相比年銷量在4000-5000萬臺級別的傳統液晶電視市場,根據奧維雲網的數據,2017年激光電視的市場銷量僅為6.7萬臺,而對2020年的市場預計,也只有月23萬臺的水平,市場規模不夠大,無法構成攤薄產品生產成本的先決條件,正在成為激光電視價格下探的阻力。

因此,作為在行業中率先佈局激光電視產品的傳統電視廠商海信則認為,激光電視短期內的市場售價,不會整體懸崖式下降到1-2萬區間,在討論成產成本和定價前,同樣應該關注如何打開市場,比如構建基於線下實體門店的產品體驗渠道,為實現由市場促進產業鏈改變,進而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環,打下基礎。

從大到更大:關於激光電視,你需要了解的都在這五千字裡

董敏

奧維雲網黑電總經理董敏同樣表示,短期內推出低價位產品對行業來說是把雙刃劍,用戶層面的消費升級是激光電視打開市場的機會,而廠商如何憑藉產品更有效的贏得消費者認知,應當走在“價格戰”開始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