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做批註的方法介紹(3)

小學五年級語文做批註的方法介紹(3)

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批註的寫法

一、課文批註的基本方法

1.內容自主。學生的個性特點、心智水平、生活經驗的差異,決定了閱讀教學難,所以應該把自主權還給學生,想在哪批註,就在哪批註;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我認為,學生把握批註的內容應有以下幾方面:

(1)有所感悟處。就是學生讀書過程中得到啟迪、受到教育、有所收穫的課文內容或語言文字。如《春蠶》結尾:“我抬起頭,看見母親兩鬢又添了一些銀絲。”學生深有感觸地作了批註:“多麼辛苦啊!偉大的母親。”有學生還引用名人名言“母親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作批註,還有學生寫上“不辭辛苦,無私奉獻”這八個字,準確表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小學五年級語文做批註的方法介紹(3)

(2)理解膚淺處。就是那些學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徹的地方。如《小攝影師》中的小男孩,明明知道高爾基的時間是很寶貴的,給他拍照不能耽誤太多的時間,為什麼文中卻寫了“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因此,學生就在“擺弄了很久很久”下面畫上一條線,打個問號,作簡單批註。

(3)思維困惑處。學生在讀書時,會遇到許多閱讀障礙,並由此產生疑點和困惑,寫下這些疑點和困惑,便於在課堂教學中探討、研究和解決。

(4)求異創新處。學生是富有創造性的生命個體,要敢於對課題或文中的一些內容、寫法,提出質疑,嘗試修正。如閱讀《春蠶》一文,有學生對課題提出質疑:課文主要寫母親怎樣養蠶及養蠶的辛苦,為什麼課題不用“養蠶”而用“春蠶”呢?為此在題下作了批註:把課題換成“養蠶”,更切合課文內容。

2.形式自定。

(1)文字式。這是運用最廣泛、最普遍的閱讀批註,是邊看邊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問、評論、啟迪甚至聯想,簡明扼要地寫在書中“天頭”“地腳”或文字旁邊等空白處,具有內容具體、表達明確的特點。

(2)符號式。就是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或應注意的字、詞、句、段用各種符號加以標記。如用單橫線表示比較重要,用波浪線或雙橫線表示特別重要的,加著重號表示關鍵詞語,驚歎號表示精彩之處,問號表示質疑等等,必要時還可以變換不同的顏色。各種符號及表示的意思教師要統一規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討。

(3)綱要式。把學習內容經過分析、歸納、加工整理,提綱挈領地形成一個閱讀綱要,以揭示內容的內在聯繫,使複雜的內容明晰化、簡便化、形象化,是一種很好的邏輯思維訓練。

(4)補充式。為了解疑釋難,增進理解或拓展視野,對文中內容或作語言補充,或註明與之相關的課外材料來源,或標上閱讀的方法、步驟等。

二、課文批註的課堂指導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作課文批註,大都安排在學習課文的三個階段:

1.課前自由批註。課前預習是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此時,他們的想法、感受、疑問最多,涉及面也最廣。諸如課文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達方法、寫作特色、精彩語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標點、字詞、句段等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讓學生自由批註,也就是給他們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感受的機會,使教師獲得預習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原有的教學方案。

2.課中專題批註。讀懂重點內容,學習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專題或學生感興趣的熱點、疑點、難點,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如《麻雀》第四自然段有句話:“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句中的“落”將老麻雀的形象寫活了,凸現了對孩子的愛。為此,我要求學生對“落”作專題批註。

小學五年級語文做批註的方法介紹(3)

結果,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速度方面:“真是勇敢、堅定、果斷”;感情方面:“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寫作技巧方面:“用詞簡煉,一字勝千言”;朗讀方法方面:“落字要讀得重而快”;人物評價:“真是個奮不顧身的好媽媽”。

如此的專題批註,使學生既認識了老麻雀捨命救兒的英勇形象,又對“落”字運用之精妙體會得入木三分,這顯然是問答式講授所不能達到的。

3.課末擴展批註。學生學完課文,其思想、認識、情感比初讀時必然會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時批註,既是對原有批註的補充、修正、鞏固和提高,又能作適當的擴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如讀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學生所作的批註很有深度和廣度。有表達內心情感的:“多麼悽慘啊!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捲走了。”有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社會上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保護綠色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