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十個月了,不讓把屎把尿,怎麼辦?

額登


寶爸寶媽先不要著急,孩子1歲10個月不願意把屎把尿很正常,說明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習慣了用尿不溼,如果強行把屎把尿,反而會讓孩子更抗拒。

我家大寶,剛好也是1歲10個月。在3個月前,每次我問他有沒有尿尿,他會用點頭和搖頭告訴我,但是最近又拒絕告知了。孩子會有反覆的階段。

白天可以先讓孩子適應,不穿紙尿褲,如果尿了或拉屎了,家長就幫忙清理,換褲子。孩子會發現不穿紙尿褲更舒服,慢慢的抗拒紙尿褲。

然後再引導孩子告訴你,自己要尿尿,教會他這個詞語。如果他還是尿褲子,不要責怪,可以說,下次告訴媽媽。如果他提示過你,一定要好好鼓勵表揚,說謝謝寶寶告訴媽媽,寶寶長大了,會說尿尿啦。

接下來,是拉屎,可以觀察寶寶表情,捕捉信號,還有就是教孩子便便時要說。其實寶寶現在還很小,需要一定的時間,會實現自主如廁的,這是自然而然的行為。

我最近引導娃,去馬桶拉屎,就買了書,講故事給他聽。但也會經常碰到娃拉在地板上,不指責他。也給他準備了一個和成人馬桶一樣的兒童馬桶,孩子會模仿的。

我會問孩子,要去哪裡拉屎啊拉尿啊,他都知道的。等慢慢的,孩子再大一些,自然就會了。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有些時間先後不同而已,讓孩子慢慢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幫助。育兒路上,我們同行。


菠蘿育兒


一般來說,我們的寶寶在半歲和一歲之間就可以開始進行大小便的習慣培養了,但是這不是一定的,需要根據寶寶的體重及腰椎發育情況來定。例如體重大、腰椎能力強,能就著大人體位大小便的寶寶,在半歲時就可以開始把尿尿了。

但是不得不說,這雖然是一個傳統,但卻不是一個好的傳統,隨意把屎把尿,不僅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傷害到寶寶的心裡,對寶寶的排便意識發育不利。

那麼頻繁地,或過早地把屎把尿有什麼危害呢?

  1. 頻繁的把屎會導致孩子出現肛裂的情況;

  2. 會傷害寶寶的脊椎,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影響孩子終身的安康;

  3. 不利於寶寶表達自己的便意。

寶寶半歲到一歲之間理論上是可以把尿的,但是把尿對於寶寶的危害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最好還是選擇給寶寶穿上尿布或者紙尿褲,避免把尿帶來的危害!所以把尿這種行為能夠杜絕還是不要進行了。

寶寶一歲半左右,就可以進行便盆訓練,讓寶寶自己表達出尿意,然後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尿尿。便盆訓練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

夏季馬上就要到了,天氣比較熱,孩子不會因尿褲子著涼感冒,並且衣服單薄換洗方便也容易晾乾。

在給寶寶進行便盆訓練之前需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 寶寶訓練馬桶:給寶寶選擇訓練馬桶時要選擇舒適的,牢靠結實,穩固安放於地板上,便於清潔的坐便器。


  2. 小內褲N條:給寶寶便盆訓練前,要給他買很多條純棉小內褲,便於換洗。

  3. 紙尿褲:便盆訓練期間午睡、晚上,出門時還是建議給孩子穿上紙尿褲。

便盆訓練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每次孩子小便後要告訴他,尿尿時要告訴媽媽,尿尿。或者可以訓練自己的孩子去廁所尿尿。逐漸擺脫意識裡對父母的依賴。

其次要堅持給孩子用嬰兒坐便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都是拒絕的,不用也可以拿過來坐一坐。慢慢的習慣了,就會開始用了。

不要總是問孩子:小便嗎?這樣會使孩子形成一個被動的意識,違背了我們想要小孩自主小便的目的。即使他想尿尿了也會等到父母去遷就他。


育兒知多點


以我孩子的經驗來說,在孩子一歲之前沒有把過屎尿,一直用尿不溼,為了保護孩子的脊柱,後來到一歲時候正好是夏天,隨著天氣變熱,孩子尿的頻率變少,有時候半天才尿一次,加上天氣熱,就自然而然過度到把尿了,孩子也開始讓把,我的想法和堅持的原則是不強迫孩子,孩子隨著他自己長大,會自己慢慢有排便意識。後來天氣冷了,我們晚上又用了尿不溼,但白天孩子已經慢慢有排便意識了,一開始先是自己會蹲著尿尿,有了尿意之後,他自己就蹲著尿了,後來到了一歲零八九個月時候他自己會尿,而且有時候也會說。現在我的寶寶是二十三個月了,會自己大小便。小便就是自己尿,如果在床上早上起來會說,然後大人給把。大便最開始的時候要需要大人把,後來自己會蹲著了,因為在他一歲半時候就給他買了一個小馬桶,有一天他就突然自己坐到馬桶上自己便便了。現在孩子就是自己大小便。所以,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他慢慢都會懂的。


西鹿媽媽


一歲10個月還好吧,既然寶寶不讓把屎把尿,那就先開始引導尿尿吧,進行引導訓練,寶寶很排斥把屎把尿,就先不要強行把屎把尿,1歲10個月不算是很大,現在是夏天正式引導訓練自主尿尿的好時期,可以先慢慢的給寶寶脫掉尿不溼,讓寶寶有尿就說出來這個意識,然後寶寶體會到戴尿不溼不舒服,就會自主的有不帶尿不溼的習慣了,邊取尿不溼,邊引導訓練,養育孩子這個事情急不來,1歲10個月也還好,可能有的孩子就發育的晚點,寶媽別太著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