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石老道家住丰县城西10公里石洼村。明末清初,石家是当地的名门旺族,有多人行医,直到清末民初仍有人行医乡间。石老道是石家的第七十代孙,名石永标,1880年出生,幼时入私熟读书数年,十几岁就随父辈行走乡间为百姓治病。1929年出家做了道士。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1945年,抗战胜利回原籍,仍然行医,并为解放军医疗服务。救护解放军战士多名。建国后,石老道仍然在家乡一带到处行医,他的足迹遍布苏、鲁、豫、皖一些地区的大街小巷,用自己传统工艺熬制的“石老道膏药”服务于广大百姓。

1985年10月,105岁的石永标老人被评为“全国百岁健康老人”。他炮制的饮料和采取传统手法熬制的“石老道膏药”全盘传授给了孙子石丙习。石丙习继承衣钵,酷爱医道,跟祖父学医、行医,根据祖父石老道膏药制作秘方,并加以改进,提高了 疗效。同时通过招收徒弟,使石老道养生术的传承后继有人。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清到民国,丰县道教养生术随着石老道行医的范围,起初流布在苏北丰沛县、皖北砀山、河南商丘、山东金县、单县等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广大地区;民国后期石老道在湖北、江西行医;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行医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在徐州、铜山一带传布外,南到浙江、北到辽宁、西到西安。同时,上述地区均有丰县道教养生术产品的生产商家。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石老道养生术包含“石老道推拿术”“石老道膏药”“石老道养生饮料”。

丰县石老道养生术推拿方法及步骤可分为点、揉、推、拨、刺等。点可分为三指端点法、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屈食指点法。点可以检查气血闭阻、肌肉痉挛处,开通闭塞,活血止痛;揉可分为揉摩法、指揉法、揉法、揉捏法。揉可以刺激轻柔和缓,放松肌肉、消肿止痛、和胃健脾、活血化瘀;推科分为拇指平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推法具有关节复位、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拨的方法可分为用拇指、食、中指的指端拨,同时拨动的方向、频率也因人而异。拨可以拨筋通络、剥离粘连,解痉镇痛,消散结聚、理筋整复;刺可以分为挟持点刺 法、结扎点刺法、直接点刺法。刺可以通过放血祛除邪气。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丰县石老道养生术使用的膏贴为祖传秘方,自采药材,秘方配制的各类膏贴。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养生饮料用多味中草药,采取祖传的方法制作各类饮料。丰县石老道养生术提倡起居生活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多参加各种活动,练气功,经常运动;多吃素,注意饮食限量;保持乐观心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

丰县道教养生术运用道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由自身实证的医学技术,必须经过实践印证,然后经过师父的心传秘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以道医学历代都是师徒承传,理论和方法只限于笔抄纸录,口诀相延,不付梓印,具有实证性特征;丰县道教养生术,是运用按摩、膏贴、内服、精神愉悦、心理疏导等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调动多种因素,内外结合,药力疏通与精神启发结合,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具有综合性特征,另外,石老道膏药还具有接骨术特征、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病特征、肿瘤辅助治疗等特征。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主要价值

石老道行医济世,救死扶伤,救治病痛,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症,对不同的穴位痛处取穴,产生点穴开窍,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等效果,治疗许多疑难杂杂症,因此,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具有一定的医疗实用价值;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形成和发展已逾百年的历史,对于研究丰县乃至徐州地区民间医术的历史渊源,研究民间养生术的形成、发展与地域、药材、炮制的密切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石老道养生术是一份总结数百年药饮、膏药、按摩、接骨等养生术的集大成者,是一份宝贵的中医、道医财富,具有一定的工艺配方价值;石老道从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代大师,这与他出身贫苦,生活在贫苦百姓之中有关,与他治病救人、救贫济世的朴素思想有关,与他最终入道的道教、实行道医学有关。百姓称之为“江南有个夫子庙,江北有个石老道”,并赠匾称颂其“石善人”, “活菩萨” 具有一定人文道德价值。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丰县石老道养生术(市级非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