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崇福寺存辽金三大佛殿:梁思成、林徽因几次山西访古未寻见


朔州崇福寺,也称林衙寺、崇福禅寺,位于山西朔州城区东大街,净土宗寺庙。该寺始建于唐朝唐高宗麟德二年,原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称崇福禅寺。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几次山西访古,都未找到这座金代古刹,不失为一件憾事。

弥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始建于金代熙宗皇统三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历史。弥陀殿高大宽敞,殿顶绿色琉璃剪边,殿内前檐隔扇、窗棂花典雅、精美,是中国现存的一处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

面阔7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约937平方米,通高21米多,其中月台高约2米,大殿净高19米有余。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也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佛坛上,有“西方三圣”坐像三尊,主像两侧,有胁待菩萨4躯,金刚两尊。这些塑像皆为金代原作,塑法古朴、精美。殿壁上,壁画面积达340多平方米。壁画描绘了佛教讲经说法的场面。观音殿位于弥陀殿之后,是寺内另具代表性的一座殿,也是崇福寺内最后的一座殿堂。殿内有塑像三尊中为观音菩萨像,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均为明代原作。

弥陀殿建于二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


崇福寺一进院,正面这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刚殿,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塑像已无存,辟为文物展览室,用于不定期搞专题展览。崇福寺的二进院,这座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叫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

崇福寺的二进院,这座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叫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崇福寺的三进院是左右相对的两座均面宽5间的配殿。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佛寺惯例,如果东侧为文殊殿,西侧该是普贤殿;如果西侧为地藏殿,东侧应为观音殿。而这里却是文殊殿与地藏殿相对,为世所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崇福寺内存有一件珍贵的北魏宝塔——千佛塔的塔顶,但塔身现存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塔顶在在崇福寺。这座北魏千佛塔的塔身曾被日本掠夺,塔顶被爱国人士收藏,日本战败后将塔身交还中国,被存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佛塔从此身首异处。


北魏曹天度石塔身首分离,已有70余年,所幸保存完好。已故史学家史树青先生曾说:“从这一石塔的曲折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塔身在台湾,塔顶在山西,身顶异处,不能璧合,实在是一件憾事。” 我们也期盼北魏曹天度石塔这一国之瑰宝,能有身首复位、重现真身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