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絨衣

杜少陵詩云:“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政治上的原因,也往往帶來服飾上的變化。明代、清代在貴戚、官吏的服裝上,除去按兩朝的輿服制度,在式樣上、穿著習慣上有明顯的不同而外,其差異更多的是皮衣。即明代講究的是絨衣,而清代是皮衣。

《紅樓夢》: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絨衣


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記載清初的情況道:

大絨,前朝最貴,細而精者,謂之姑絨,每匹長十餘丈,價值百金,惟富貴之家用之,以頂重厚綾為裡,一袍可服數十年,或傳之子孫者。自順治以來,南方亦以皮裘御冬,袍服花素緞絨價遂賤。今最細姑絨,所值不過一二十金一匹,次者八九分一尺,下者五六分而已。年來賣者絕少,販客亦不復至,價日賤而絨亦日惡矣。

這段記載很珍貴,反映了幾個問題。一是明顯看出,講究穿皮貨,是自清初開始的,是由滿洲帶進關來的衣著習慣。東北長白山中出產珍貴皮貨,山海關內出產少,江南更不出產,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紅樓夢》: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絨衣

二是使我們知道明代生產這樣好、這樣珍貴的絨。十餘丈一匹,價值百金,按當時物價,可抵十幾兩黃金,一尺差不多值一兩銀子,這在當時和現在說來,都是十分可觀的價格。其絨之精美、暖厚、堅牢,可以想見了。似能比得上西方最高級的大衣呢。

如何織的呢?不知道。“而絨亦日惡矣”,因為珍貴皮貨流行起來,絨沒有人買了,價格下跌,生產日差,精美工藝逐漸失傳。現在我們無法想象了。這是研究明代工藝史、紡織史的珍貴資料。葉夢珠《閱世編》所記,是真實的。
《紅樓夢》: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絨衣

《天水冰山錄》嚴嵩家查抄記錄:所列絨料共五十七宗,五百九十一匹。其中大紅織金蟒絨二十七匹,青織全過肩蟒絨四十五匹,蘆花色妝花麒麟補絨一匹,緣織金獬豸補絨、沉香素絨、紫素女裙絨等等,名目繁多,舉不勝舉。

絨衣中也有五十宗,共一百一十三件,有大紅妝花蟒絨圓領、青妝花過肩鬥牛絨衣、青織金蟒絨衣、青妝花絨禪衣、天鵝絨頭圍、大紅過肩蟒絨女衣、大紅蟒絨女袍、紅剪絨獬豸女披風、紅妝花絨女裙、綠織金絨女裙等等,可見當時絨衣多麼精美絢麗。

相對嚴嵩家皮衣卻少的奇怪,只“貂鼠裘襖二件、豹皮禪衣二件、狐裘二件、貂鼠風領五條”,共只十一件,而還有不成衣服的風領五條,真正皮衣只有六件。
《紅樓夢》:清代流行是皮衣,而明代流行的是絨衣

再看清代《和珅抄家清單》中的皮貨。單有“皮張庫:白狐皮五十二張,玄狐皮五百張,白貂皮五十張,紫貂八百張,各種粗細皮共五萬六千張”,另“皮衣共一千三百件”。這可以明顯地看出明清兩代對皮貨的不同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