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祖孫三代皆是忠臣,父親是清代少有的文正公

不知大家看過一部經典老劇《宰相劉羅鍋》沒有,小編小時候特別喜歡這部劇,常常被被風趣聰慧的劉大人逗的開懷大笑。

這個電視劇,好就好在它明確地不以歷史劇標榜,而說是民間傳說,這就不會糾纏在真實與否的無謂爭論中,而且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民間傳說,自然是來自民間,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嗎,自然是老百姓中間,流傳已久,十分有情趣了。民間傳說嗎,自然是添油加醋,妙趣橫生,都是老百姓歡喜的。

劉墉:祖孫三代皆是忠臣,父親是清代少有的文正公

總之,這正是電視劇的好材料,既有真實的歷史大背景,又有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說,較之所謂嚴肅的歷史劇,實際根本無法重現的歷史,反而真實得多,也好拍得多,也有趣得多,自然看的人也知道是假的。

劉羅鍋的故事在北方民間流傳很久,小時候在山鎮常常聽人們說起過,梆子戲裡好像也有“劉羅鍋”的戲,由丑角扮,把背墊的很高,紅袍圓翅紗帽,像是壞人,卻是好官,小時看野臺戲,留下很深印象,只是戲名記不起來,可能就叫“劉羅鍋”吧?北京說評書的藝人也常說劉墉劉羅鍋的故事,自然是根據民間故事十分誇大了的。電視劇編劇拋開正史,收集這些民間故事編在一起,也真不容易,至於說到這些故事的來源,想來也可能不只劉墉一個人,也可能包括他父親的。因為劉墉出身不是平常人家,也像《紅樓夢》中所說的一樣,是赫赫的大家。

山東諸城,靠近東海,倒真是個出人的地方。劉家在康、雍、乾時代,到劉墉時,已三代大官了。他祖父劉棨,字弢子,康熙廿四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是當時著名的清廉官吏,不過還不算太大,俗稱“臬臺”,相當於現在管司法的副省長。他父親劉統勳就不得了,雍正二年進士,官至尚書、總督、軍機大臣、大學士,頭銜數也數不清,是乾隆時代的名臣。晚年和其子劉墉同時在朝為官。

劉墉:祖孫三代皆是忠臣,父親是清代少有的文正公

劉統勳活了七十三歲,死後諡號“文正”,是極高榮譽。清代二百六七十年間,沒有幾個“文正公”。 劉統勳為什麼得到這樣高的榮譽呢?自然和他一生經歷分不開。他上疏壓抑乾隆親信大臣訥親的權力,指出桐城張廷玉族人入仕過多,深得乾隆讚許。他一生四任會試主考官,兩任翰林院學士,三次修黃河潰堤,一次主持疏浚運河,且署河道總督,《四庫全書》館總裁,國史館總裁……修黃河這是清代最肥的差事,主持一次不貪汙也夠一輩子用……但他卻真是清廉,死後皇上親自到他家來上祭,見其家十分寒素,感動得真是不勝悲痛,當著群臣讚許他:“像劉統勳這樣的,才不愧是真宰相了。”

劉統勳的死也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型。他近七十歲時,署理陝甘總督,為西北軍事備戰。滿洲將軍永常先勝後敗,由伊犁退至哈密,他上疏乾隆,請放棄哈密以西之地,大觸乾隆之怒,將劉及其子劉墉發往軍前效力自贖,不久獲赦放還。

又任刑部、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都是重要職務,自然非常忙碌,每天天不亮就要坐轎上朝,對於七十四歲的老人說來,大概辛苦得有點吃不消了,乾隆三十八年隆冬,五更上朝,乘輿入東華門,稍傾斜一下,打開轎簾,劉已閉眼了。乾隆聞訊,立即派尚書福隆安至東華門邊看望,請御醫診治,已來不及醫治,死了。

劉墉:祖孫三代皆是忠臣,父親是清代少有的文正公

劉墉是乾隆十六年進士,劉統勳死時,已五十三歲,任陝西按察使,回籍丁憂,三年後起復,授內閣學士,江蘇學政。

因劾舉徐述夔文字獄案擢湖南巡撫、內遷左都御史、工部、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大學士、太子少保,直到嘉慶九年才去世,享壽八十五歲,和他父親類似,宴客後端坐而逝。死諡“文清”。

劉墉生長乾隆鼎盛、繁華奢靡之世,又出身在宰執大官家庭,但秉承他父親遺風,為人節儉養廉,守法正直,勇於任事,敢於公開彈劾乾隆寵臣和珅,反抗和珅。且性滑稽,有時故意戲弄和珅。

一次過年,適逢化雪,道路十分泥濘,劉得知和珅應召入宮,故意穿舊衣等在路中,命隨從高舉名帖,等和珅轎子過來,攔轎大叫:“劉中堂親自到府上拜年,知和大人進宮,現在此下轎行禮啦!”和珅身穿華麗貂褂,在轎內不知如何是好,正驚愕間,劉墉已跪在轎前,只好連忙下轎還禮,乾淨粉底朝靴、花衣貂褂都拖在爛泥地上,一塌糊塗了。

劉墉最著名的是同和珅、錢灃一起去山東辦巡撫國泰貪汙案。山東巡撫國泰是和珅私人,錢灃是御史,疏劾國泰貪汙,乾隆派和、劉、錢三人前往山東查辦。問案時國泰依仗和珅庇護,有恃無恐,站起大罵錢灃:你是什麼東西,敢上疏劾我?劉墉大怒,立時喊國泰:“御史奉皇帝詔書治你,你敢罵皇帝使臣。”當即命衙役掌嘴,和珅不敢出聲,一下子把國泰氣焰壓下去了。

劉墉父親劉統勳也有類似的事情,一次以欽差身份督修黃河決口,空閒時在河堤散步,見好多外縣送秫秸的老鄉露宿堤上哭泣,便問為什麼。老鄉們說,他們縣官讓送修河口的秫秸,三天路程,到此收料委員每車要交多少錢才收,不出錢不收,他們沒有錢,已等了好多天。

劉墉:祖孫三代皆是忠臣,父親是清代少有的文正公

劉聽了將信將疑,便說我替你們交交試試看,便趕一車到料廠,驗收委員見來交料的衣履整潔,以為是哪個鄉的富戶地主來交料,一車要十來吊錢交差費,劉就與之爭論,反被轟了出來,把牛車也給扣了,劉立即趕回行館發令箭捉委員到河帥衙門,並找河督議事。

把那個委員抓來,問了幾句,就令推出去殺頭,當時各種欽差都有便宜行事的特權,正法個把人是可以的。當時河督忙跪下代為求情,堅持了半天才改為重責數十大板,戴上大枷,在河岸示眾。別的收料委員連忙不敢再要錢,隨到隨收了。類似故事還有,不一一介紹了。 民間故事劉羅鍋,大概把他父子的故事都編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