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宰相劉羅鍋》,這部1996年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歷史題材古裝劇,以其豐富而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塑造的劉羅鍋這一有勇有謀而又不失風趣的角色而走紅,成為當時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直接影響了之後拍攝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後者一直沿用了《宰相劉羅鍋》這種將正史、野史、趣談於一體的模式。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宰相劉羅鍋》從一開始就打出了“不是歷史”的招牌。從而獲得了極大的創作自由,作品中充滿了遊戲感。這部劇由秦培春、石零、張銳、白樺編劇,原料非常龐雜,包括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單口相聲。尤其是傳統相聲《官場鬥》,為該劇提供了豐富的笑料和情節。正是這些好看又好玩的民間段子,讓一個個觀眾忍俊不止、爆笑如雷。而用通俗的敘事模式、幽默滑稽的喜劇風格來娛樂大眾、討好觀眾,則是《宰相劉羅鍋》區別於之前歷史正劇的最鮮明特色。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宰相劉羅鍋》獲得第十四屆大眾電視金鷹獎 :最佳男主角李保田 ,最佳男配角王剛 ,最佳女配角鄧婕, 最佳長篇電視劇。

因為《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熱播,“劉羅鍋就是劉墉”這個認識深入人心,而劉羅鍋那剛正不阿、為民請命同時也不乏幽默的形象也留在了觀眾心裡。但是影視劇歸影視劇,歷史是歷史,二者不容混淆。下面,就想和讀者聊聊歷史上真正的“劉羅鍋”。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康熙五十八年(1719)生於山東諸城(今屬山東高密市)。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的進士,祖父劉棨是康熙年間有名的清官。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劉墉畫像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劉墉畫像

父親劉統勳是乾隆朝前期極受重用的諍臣,是以漢人身份出任首席軍機大臣的第一人,其地位之高、兼職之多,堪與後來的和相提並論。自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至劉墉的侄孫劉喜海,劉氏家族共出了35位舉人、11位進士和2位大學士。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首先,最大的冷門就是“劉羅鍋”不是個“羅鍋”!


雖然說電視劇中的劉羅鍋是笑談,但是這一稱呼也並非空穴來風,史書記載嘉慶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因為這個時候的劉墉已經年屆80歲,因為身體原因,駝背彎腰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嘉慶帝的笑稱,而使得劉墉得了這麼一個外號。其實歷史上的劉墉不可能是一個駝背“羅鍋”。

我們知道,古人選賢為官,向來以“身言書判”為四要素,五官端正,且儀表堂堂,是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駝背是無法做官的。而且劉墉不僅不是駝背,他還是一個身高相當拔群的人,後人在發掘劉墉墓時,發現其身高大約在1.90以上。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另一個大冷門就是,“宰相劉羅鍋”在歷史上也並非宰相。稍微瞭解歷史的人知道,清朝是沒有宰相這一官職的,原因是明朝初年,宰相胡惟庸亂政,朱元璋一怒之下殺掉了胡惟庸,廢宰相,把宰相的權力歸於皇帝。

清入關前不設宰相,入關後繼承明朝的制度,也不再設宰相,由內閣大學士代行宰相的權力。但有些官員拍馬屁,也會稱呼只擔任大學士或只擔任軍機大臣的人為"某某相"或者"某某宰相"。劉墉本人履歷十分豐富,最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相當於一個宰相,“宰相劉羅鍋”一稱大致來源於此。歷史上的劉墉政績並不十分突出,他最突出的地方是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是小楷,用墨厚重,貌豐骨勁,別具一格,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因此他又有“濃墨宰相”一稱。在與紀曉嵐交好期間,紀曉嵐還因為自己的字不如劉墉,常常讓劉墉幫其寫詩。在紀曉嵐死去之後,將紀曉嵐曾經極其喜歡的詩句抄下來贈緬“沉浮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如蠹魚”。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劇照


說完劉墉的身材外在,再談談他為人處世的“內在”。《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是一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他心懷百姓,懲貪治腐,還常常讓乾隆帝身邊的“紅人”和中堂丟人現眼。在百姓眼中,“劉羅鍋”可謂是正義與智慧的化身,連他的“羅鍋”也顯得十分可愛。歷史上的劉墉也確實是一個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己任的好官。他前期主要是在各地做地方官。這段時期,他剛正不阿,為民除暴,革除了科場、官場的不少弊端,一度被百姓稱為“劉青天”。《宰相劉羅鍋》曾講述了劉墉將“貢院”兩字巧妙地遮上一半,改為“賣完”,以諷喻當時貢生、監生的考風混亂。此事是有歷史原型的。劉墉任廣西鄉試正考官、江蘇學政時,曾針對當時科場風氣不正、官犯勾結的狀況,雷厲風行地進行了懲治,被乾隆帝稱讚為“知政體”。正因劉墉作風嚴正,很多想矇混作弊的考生一聽說劉墉監考,都嚇得不敢進場。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歷史上的和珅


另外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總是有勇有謀地對付和珅,打擊和的囂張氣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從力量對比來看,在兩人同朝為官的20餘年中,和珅始終是乾隆帝身邊的大紅人、權力場上呼風喚雨的重臣,而劉墉的官位、勢力與和不可同日而語。

他最高的官位僅是“體仁閣大學士”,他從未進過軍機處,也就沒有涉足清代政治權力的核心。

和珅跟劉墉,這兩位都是乾隆時期非常重要的大臣。他們兩個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劉墉跟和珅的家庭,都是官宦人家。和珅的父親曾任福建副都統,屬於正二品官員。劉墉的父親級別更高,曾擔任過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的職位。軍機大臣掌握實權,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這兩個職位在清朝都有“宰相”的稱呼。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和珅都是長期在中樞機構辦事。像一開始擔任的侍衛,級別雖然不高,卻距離皇帝較近,可以被乾隆皇帝瞭解,得到更快的提拔任用。劉墉雖然有調任中樞,但長期在地方任職。皇帝對他的印象,主要來自地方政績。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歷史上的和珅


乾隆中前期的階段,劉墉的政績一直不錯,並且在地方上的名聲極佳。甚至百姓還將劉墉視為“包公再世”。但是,到乾隆後期,劉墉的名聲愈差,經常出現辦錯事情的情況。

這段時期的乾隆皇帝,愈加好大喜功,對旁人的建議,大多無法聽進去。紀曉嵐對乾隆的勸諫,也被乾隆當面斥責。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乾隆畫像


同一時間段,和珅倍受重用。不可否認,和珅確實是一個能力極強的官員。而且,他更懂得迎合皇帝,討乾隆開心。所以,和珅從領班大學士、軍機大臣到九門提督等,兼任數十個職位。而劉墉只是勉強授了一個體仁閣大學士的職位。雖然這個職位也有宰相的地位。但乾隆一直不願授予劉墉。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乾隆授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的時候是在嘉慶二年。而在嘉慶元年提拔官員時,原本有資歷名望入選的劉墉,卻被排除在外。乾隆讓劉墉擔任大學士的時候,還抱怨,自己是因為沒有人選,才會提拔他。

但是,又過了兩年,也就是嘉慶四年的時候,形勢發生逆轉。乾隆皇帝駕崩,改朝換代的時候到了。和珅雖然兼任幾十個職位,但是真的跟嘉慶皇帝掰手腕的時候,完全不是對手。更何況,嘉慶還使了手腕。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嘉慶畫像


他讓和珅負責乾隆喪事,把他跟其他人隔離開,然後乘其不備,一舉拿下。這種情況下,其實和珅仍有一絲機會。畢竟他是朝廷中樞大員,皇帝要殺他,也需要足夠證據。畢竟和珅深耕官場多年,黨羽眾多。

而在這種情況下,劉墉主動為嘉慶送上和珅的罪狀。劉墉為和珅查明羅列的罪狀非常詳細,從橫徵暴斂,到搜刮民脂民膏等20多項罪名。招招斃命。

劉墉的奏疏遞上去後不久,和珅就被賜死。而在這以後,劉墉就重新開始展現他的才能了。乾隆中後期以來,各處積弊極深。許多問題已經到了不整治,就可能斷送江山的地步。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可是,乾隆後期,言路閉塞,很多人根本不敢說話。只是一味地阿諛奉承。劉墉在和珅被處死後,就遞了一封奏疏,專門講如何處理漕運積弊的事情。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漕運是負責為京城運送糧食的,來往利益極大,腐敗也非常嚴重。不過,劉墉的這道奏疏,並沒有得到太多實際的推行。因為這種積弊,已經無法靠一兩個人就可以根除的情況。

但劉墉依然得到嘉慶皇帝重用,甚至在嘉慶離開京城,到熱河行宮時,把北京的事情都交給劉墉負責。而劉墉也一直工作在嘉慶九年,也就是乾隆跟和珅去世5年後才去世,享年85歲。

劉墉去世後葬於原籍,即今山東高密市注溝鎮逄戈莊村。不過,早年墓碑被毀。文革之中劉墓曾被挖開,卻沒發現金銀珠寶,僅有玉片一塊。可見,劉墉為官清廉,也是確實的,但卻沒有做到不失剛正。因此,嘉慶帝賜諡號“文清”,而非“文正”。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經典《宰相劉羅鍋》劉墉:這鍋我不背!解讀歷史上真正的劉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