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專項輔導》——中考作文審題技法指導(二)

3.透視背景

中考作文中,背景語通常是命題者刻意營造的一種情境,不同的背景語所引發的思維走向也是不同的!只有弄清了背景語的思維走向,才能保證考場作文中思維模式與文章內在文脈的貫通。如下列文題:

哲理之於人生,時時相隨,處處顯現。逆境出人才,順境就不能出人才嗎?做人要堅持“行方”原則,難道“行圓”就不可以嗎?人生,需要我們思考的哲理太多:德與才、苦與樂、美與醜、愚與智、榮與辱……請以“人生哲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題目自擬;(2)文體不限,不得寫成詩歌形式;(3)不少於800字。

認真審讀題目的背景語,我們會發現,此題目,要求我們寫的“人生哲理”應該是對立的雙方,在寫的時候,矛盾的雙方都要顧及到,而且要客觀看待對立的雙方。

4.挖掘隱意

所謂“挖掘隱意”,也就是尋找隱藏在題目背後的深層的信息。現在,有很多中考作文題目都是比較開放的,但是在貌似開放中,又隱含著限制,而這些限制多出現在提示語中。如下面文題:

人的一生都要與書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故事發生,然後才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思考。請以你與書的交往過程中或者你對書的思考為內容,寫篇作文。

要求:(1)自擬題目;(2)文體不限,不得寫成詩歌;(3)不少於800字。

這道作文題裡,提示語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你與書的交往過程”隱含的限制有:要求寫你自己的,不能寫別人的;要寫出過程,最好寫成記敘文。“對書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則有:要以寫對書的感悟、體驗以及書對“我”的啟示教育等為主;文體最好寫成議論文。通過以上的分析,考生在寫作的時候,就會遊刃有餘了!

5.添加語素

有些作文的命題,立意過於寬泛,考生在寫作時,就會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情況。因此,考生在審題時,可以採用“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的方法,來顯示考生自己要表達的主旨。如下面的文題:

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2)不少於800字。

對於這個文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把“人之常情”具體化。第一個方面:“哪些情感屬於人之常情?”對此,考生應該清楚,親情、友情、師生情、思鄉情……都是人之常情。第二個方面:“如何看待一些所謂的‘人之常情’?”比如中學生想穿漂亮一點,時尚一點,是人之常情;對異性的好奇,好感,是人之常情;有了缺點錯誤,不願意承認,不願意別人批評,也是人之常情……面對這些“人之常情”,考生在文中就該明確如下主旨: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智,明辨是非,決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對事物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