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项辅导》——中考作文审题技法指导(二)

3.透视背景

中考作文中,背景语通常是命题者刻意营造的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所引发的思维走向也是不同的!只有弄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考场作文中思维模式与文章内在文脉的贯通。如下列文题: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处处显现。逆境出人才,顺境就不能出人才吗?做人要坚持“行方”原则,难道“行圆”就不可以吗?人生,需要我们思考的哲理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请以“人生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不得写成诗歌形式;(3)不少于800字。

认真审读题目的背景语,我们会发现,此题目,要求我们写的“人生哲理”应该是对立的双方,在写的时候,矛盾的双方都要顾及到,而且要客观看待对立的双方。

4.挖掘隐意

所谓“挖掘隐意”,也就是寻找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深层的信息。现在,有很多中考作文题目都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在貌似开放中,又隐含着限制,而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如下面文题:

人的一生都要与书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故事发生,然后才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中或者你对书的思考为内容,写篇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里,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含的限制有:要求写你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要写出过程,最好写成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育等为主;文体最好写成议论文。通过以上的分析,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了!

5.添加语素

有些作文的命题,立意过于宽泛,考生在写作时,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可以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显示考生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如下面的文题: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800字。

对于这个文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把“人之常情”具体化。第一个方面:“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对此,考生应该清楚,亲情、友情、师生情、思乡情……都是人之常情。第二个方面:“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比如中学生想穿漂亮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对异性的好奇,好感,是人之常情;有了缺点错误,不愿意承认,不愿意别人批评,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考生在文中就该明确如下主旨: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明辨是非,决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