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都在拼命招人?

喂iii妖妖灵吗9


大家好我是投资观,头条万千作者之一。

我曾经在平安,农银人寿这些保险公司工作过,不管什么时候保险公司一直都在招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增员,打开朋友圈到处都是保险公司招人信息,平安春季增员,人寿,太平洋等等只要是保险公司都在增员。有的甚至还会找保险代理人,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为什么会一直在招人?原因有三。

一,培养保险意识。保险公司招到新人后都会进行培训,其实就是宣传保险知识,让人了解保险的好处,改变人们对保险的扭曲认识。其结果就是,你的保险意识增强了,顺带你也会带动你身边的人,就成了保险公司潜在的客户,一个人至少可以让几十个甚至上百人认识保险,了解保险,这些人中当然会有成为保险公司客户的人。招人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保险意识,让一个人带动身边的人,这是很好的销售技巧。

二,变相销售。做过保险的或者在保险公司上过班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在保险公司上班的人,百分之九十自己都有保险,公司或者你的领导会用各种办法让你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即便是自己不做了,但是保费还需要缴。有的甚至上班不到一个月,自己一家人都买了保险,之后没有业绩就辞职不干了,但是你已经给保险公司创收了。所以保险公司的增员有时候也是一种销售。

三,补充新人才。不管什么公司招人都会有这个目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新人,有活力的人才注入一个公司就是死水一潭,保险公司的人员变动会更大,基本两三个月就会有一次大的变动。招到身边资源多的人了,那么就能在公司做时间长一点,身边资源少的,做的时间就会相对短;那么招新人开发新的资源就显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了。保险公司大量招人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寻找人才的同时,也再寻找新的客户。

我是投资观,看完关注点赞,事后好运连连。


投资观


看到这个题目,我特意咨询了保险行业的几位朋友,基本了解了保险行业的套路,在此就为大家揭开谜底,偷偷告诉你们,假如他们停止招人,那么他们的保险业务将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01.告诉你一个保险行业的秘密

在中国,国人对保险的意识还是相对薄弱的。这种情况,在一线城市相对好一点,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就相当弱了。这种意识的薄弱,不是单靠广告就可以洗脑,试想一下,要让一个人没有收益任何的钱或者物的情况下,每年拿几千甚至上万出来买一份不一定发生的事情,这简直是相当难的事情。

为此,保险行业使用的模式类似直销模式,也就是招你一人进来,其实就是看中你周围的所有人脉圈子,亲朋好友。因此行业内有人说,保险是损友的工作,一点都不假。

02.一入保险深似海,各位路人要小心

刚开始,你肯定是被别人拉进保险的圈子。首先,会打电话让你参加一些类似的说明会,分享会。会议一般定在非常高端的会所或者著名的大酒店,参加会议的人都是西装革履的。

接着,你会听到一系列的演讲:某某家庭主妇,从0-1成为月入几万元的保险经理,她的蜕变感谢遇到保险……某某人如何从丑小鸭,通过保险改变了人生……某某总监曾经也是路边甲乙丙丁,但是通过保险,年入百万等等……一系列的巧妙的内心捕捉,让你内心汹涌澎拜。(2年前,我也参加了类似的说明会)

03.所谓套路的前因后果

接着,你恰好遇到职业的瓶颈等等,你选择去做一名保险从业人员,那么真正的套路才刚刚开始。

1)入职前三个月,你可能有底薪,也可能没底薪,就看你的学历资格等等,尤其是你过去的背景。比如我是培训师,我周围肯定有很多学生,所以我被认定是有人脉的人,那么一进去却是有底薪。

2)在入职三个月的时间内,你会获得一系列的培训,并且有考核。假如达成考核,可以通过认证,假如没有达成,那么就认定你是没有人脉的人,直接会把你pass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为了顺利达成考核,都是给自己买,或者给身边亲人买。其实为保险贡献了不少业绩。

3)当你入职半年左右,你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告诉你:一个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远!你需要发展团队了!其实就是在告诉你,你需要从身边的朋友下手了。坦白讲,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好几个做保险的人,每天不停的刷朋友圈,或者私聊,基本上都是令人比较反感的。为什么说保险会损友,就是这个道理!

4)入职一年,底薪没有,如果过去几个月有业绩,就有收入,如果没有业绩,就什么都没有,好多人受不了就走了,而留下来的可能就是适合干的,手里有资源的,能下得了面子的。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混日子的……

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内心都很脆弱。因为当初为了支持自己做保险,很多亲戚朋友都给自己买了,如今自己干不下去,觉得对不起这些亲戚朋友。但是硬撑下去,又是相当的痛苦,左右为难!

综上所述,为什么这些保险行业都在找员工,其实就是不断的通过招人来增加业绩。因为保险公司就看透你做不长远,你来了,起码你自己买了你身边亲戚朋友买了。如果你走了,对公司来说一点损失都没有,因为没有底薪的事情,对于公司来说,没有任何的成本,就可以获得金钱收益,你觉得赚的还是亏的?

因此,保险不亏是超暴利的行业!

职场上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稍微爆下料估计大家就知道保险行业为什么像疯了一样拼命在招人了。原因很简单,这边招聘名额绝大多数是额外编制,是没有底薪、没有五险一金的,纯粹是你能跑多少,按提成给你发工资。

简单一句话,公司基本不对你承担任何责任,也对你没有任何义务。

保险套路深,入行需谨慎

保险的招聘用”大浪淘沙“四个字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在入职的初期,公司会与你签订一份试用期合同(并没有任何用),在试用期一般是没有底薪的,但是有提成。所以能挣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

结束试用期的标志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个月时间,而是在三个月内你有没有达到一定的业绩。如果没到,对不起他们会直接pass掉你。

看上去是不是跟很多房产销售一毛一样?

那招人不需要成本吗?好不容易招了人,又辞退,保险公司图的什么?

零成本发展业务和下线

说起保险公司为什么这么做,就不得不提的是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保险跟其他的商品销售不一样,并不是一手交钱一首交货的模式,而是单纯的交钱买保险,具体什么时候用就看你什么时候出事儿了,模式上一本万利。

在别人没事儿的时候让别人买保险,其实是件挺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并没有培养出保险意识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就借鉴了部分直销的模式,通过发展熟人的方式来卖保险。

在员工试用期内,将保险推荐给自己的熟人来买,如果他最后经过了额定指标的考验,那就证明这个人在人脉和能力上都尚可,那就可以吸纳进公司成为正式员工;反之亦然,如果不行,那就辞退再招,不断循环。

之所以说保险是”零成本发展下线“是因为,保险招人并不是由HR进行的,而是由各个保险主管做的事情。你觉得你需要拓展业务承担更多的业绩量,那你就去发展下线,公司不承担招聘成本,经过以上的一套流程后,过了标准的留下成为正式员工。

总的来讲,公司不承担招聘成本,招得人无论能不能进公司都能发展身边的人买一份保险(毕竟对没经验的人来说,劝说陌生人买一份保险的难度太高了,还是身边人容易些,而基本上所有的入门选手走的也都是这个套路),对企业来讲基本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对求职者来讲,却是大大的不公平。都说做保险是一件损人脉的事情,这可不是白说的。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基本都不算是一份正规工作,因为淘汰率太高了。这也是很多像上啥班一样招聘平台,不允许房产和保险行业进驻的根本原因。

以上就是一些班妹儿的看法,欢迎各位讨论交流。


上啥班


原因是现在保险业行情转好,各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增多所以招人。

8月3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上半年保险业市场运行情况:

2017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同比增长13.9%和26.0%;保险业资产总量16.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7%。

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681.5亿元,同比增长25.4%,占比首次突破3成,达31.9%。

人身险公司普通寿险产品增长迅速,万能险规模占比下降明显。2017年上半年普通寿险产品占比52.9%,较去年底上升16.7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7.4%,较去年底下降19.5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上看,期缴保费占比提升,达33.1%,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3-5年期和10年期及以上期缴业务占比提升明显,分别占新单保费的12.1%和15.7%,占比上升2.6和2.1个百分点。

资金运用规模和收益平稳增长。2017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0万亿,同比增长8.3%,其中债券、贷款、股票比例上升,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下降。半年实现投资收益3717亿元,投资收益率2.66%,投资收益平稳增长。

互联网保险增长迅猛,或成下一业务发力点。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签单件数46.66亿件,同比增长123.6%。其中,退货运费险27.35亿件,同比增长53.0%;责任险4.19亿件,同比增长17.4倍;保证险6.98亿件,同比增长13.3倍;意外险3.36亿件,同比增长1.45倍。


面包财经


作为寿险公司销售部门人员,我先来说下保险公司招人的两种类型吧。一种是招保险公司各部门岗位人员或管理层人员;另一种就是招的基层公司的保险代理人。

第一种招聘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校招一年2次,社招一般根据公司需要不定期发布。这两种招聘要求对学历和个人综合素质较高,应聘成功后与保险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种招聘一般人数不会很多,最多就二三十人吧。

第二种招聘是保险代理人,也就是保险外勤跑业务的。与公司签订保险代理人合同,严格来说不属于保险公司人员,仅是有代理公司产品,并依合同约定及保险公司营销员管理办法享受委托报酬。这样的招聘每天都有,只要符合公司营销员管理办法中所列的签约条件,有保险代理人资格证,无违法乱纪的人员都可以报名。



我猜题主所说的应该是这种类型的招聘吧。下面就这个原因,我谈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首先从保险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保险销售需要大量的人。目前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老百姓对保险的接受程度还较低,这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经济条件,因为有保险需要不代表有需求,有购买能力才可能有需求。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公众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保险宣传较少,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为解决这个问题,友邦保险公司在1992年将保险代理人直销这种形式引入中国,也就是通过招募保险代理队伍直接面对面一对一和客户宣传销售保险。抽象的保险条款被销售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出来,迅速得到客户的接受。同时保险公司也能通过代理人作为中介直接和客户接触,因此在中国迅速普及并且沿用至今。中国保险业也就是用这种直销模式经过二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要做大市场蛋糕,必须要进一步向外延展,就必须吸引更多人加入保险销售,这是市场的原因所决定的。另外保险销售队伍也是各保险公司市场竞争的根本,通常来讲销售有效人力的数量决定了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实力,公司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新增,用以替换解约的人和把握市场客户。

其次从保险代理人个人的职涯发展来看,要想获得更多的委托报酬,就必须要招人要做主管。保险公司的营销管理办法通常规定代理人不同职级,所获得的代理委托报酬不同。并且鼓励代理人做团队主管,提取团队销售利益,同时主管级别越高,获得的津贴奖励越多。而发展和培育新增销售团队成了保险代理人提高自身收益的必然。

以上是我对题主问题的个人浅显看法,欢迎各位同仁和有兴趣的朋友关注私聊,批评指正!


法号汇编


1 招人不用签劳务合同,签代理合同,卖出产品给提成,没有就木有钱,平安的保险标榜行业第一,每年砸的广告费越来越猛。平安福也是越卖越贵,我入职那会是7000多,提成3500,现在一份平安福一万多,而且还被吐槽各种坑,进了平安每天早上3小时的早会必须的,新人来了开完三小时早会,也不给走,各种方式让你自己先买了保险,,把你身边的朋友亲戚都先拉进来开单。人寿就自由,兼职,有新产品推出就到公司培训一下,因为本来就是代理合同不是雇佣合同

2 你现在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招聘大部分都是刚入职保险公司没多久的新人在拼命发展下线,新入职的(严格说根本算不上公司员工)先自己买一份,然后再开发你身边亲戚朋友买保险,再不行就直接以招聘的形式拉新人,你入职了开的每一单都有提成给招聘你的人

3 招聘你的人,会先让你去培训,然后再安排一个所谓的创业大会,请一个保险大师给你说怎么年薪百万,把自己包装成客户和的救世主 。还有就是哪个家庭出事情因为买了保险,对这位保险大师感恩戴德啥的,我去年被忽悠进去过,还没进会场,就有保险的主任级别的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在:不想来参加,才拉到两个下线之类的,俨然把你的提款机

4 每天早上8点多到场,一堆人挤在一个空旷的办公室,摆了十几张桌子,分成十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主管,在开所谓的早会,填各种什么目标量化表啥的,接着就是安排一个人上去带大家唱歌,就是那种旋律不改,歌词全换成吹捧公司的一些话,然后让你学会唱,每天如此,还有就是喊口号,强制要求发垃圾推广营销信息,整整三个小时,仿佛进入传销组织

5 这个行业很暴利,开单的提成高达50%,就拿我曾入职的平安来说,单深圳就有4万多代理人,很多人都是冲着钱去,没有服务意识,哪个赚钱卖哪个,还有就是混吃的老油条,每天等着客户续保度日,有些进来的把自己开发了,亲戚朋友开发完了,公司就会倒逼你滚蛋,公司完全零成本,你呢,签着代理合同,干着劳务工的活

6其实老百姓都知道保险好,并不讨厌,反感的是这种传销忽悠的模式来卖产品,十年金融扩张,养肥许多保险公司,客户的观念在变,保险公司却还在用老一套的直销代理模式,打着传销擦边球的方式做着一行。


匍匐前进的蚂蚁


我是平安内部资深老员工了,做过基本法和人力推动,这个问题我相信我回答会相对专业。


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1、公司业绩达成需要。在平安(相信其他保险公司也一样),有这么一个公式:

保费=人力*活动率*人均件数*件均保费

其中活动率是指出单的人力除以总人力。活动率、人均件数和件均保费都很难大幅度提升,而公司又要求每年业绩有大幅度成长,那么只能靠大量招募代理人来实现业绩的成长。

2、个人发展的需要。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月能有业务的人是很少的,而没有业绩不仅没有收入,还有被考核掉的风险,所以在保险公司,单靠个人销售能力持续赚取丰厚收入是非常非常少的。那这么多代理人要生活,那么就只能走增员做组织的路线了,代理人每增一个人,可以从其身上拿增员奖金,这就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还可以增到一定人数就可以做主管、经理、总监。只要做到主管,月收入基本上能到两万左右。那些收入上百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经理、总监,增员带来的收入占比要达到80%以上,人越多,收入越高,而且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干什么。

因为受大环境影响,加上很多代理人学历低,不专业,导致许多人对保险有看法。但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监管越来越完善,人民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保险还是一个朝阳行业。她的薪资制度、职业发展路线都是公开透明的,白纸黑字写在基本法里,只要有能力,实现高收入还是件简单的事情。

3、另外目前的保险销售更侧重于感性,所以女性代理人要多于男性,而且女性有明显的优势,平安的千万年薪代理人都是女性。因为保险销售区别于传统销售,被线上取代的可能性很小,需要代理人来促成,因此人是必不可少的。


保险大规模招人,采取的是大浪淘沙的方式,能够坚持下来的基本上是精英,收入都十分可观。但的的确确伤害了很多人的心,高增高脱现像十分严重,榨取人的价值到了极致。


xxliang88648216


曾经是保险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平安、国寿和太保,都是国内大型的保险公司,在个人寿险的市场占有率上,平安、国寿和太保是排名前三的。

它们之所以“拼命”地招人,是因为他们在人寿保险的营销体制上,采取的是保险代理人直销制度。

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保险公司的成本可控,不惧“拼命招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保险代理人并非保险公司的“员工”,他们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并非劳务关系,而是代理关系。保险直销员销售保险,收取佣金,并自付个人所得税,自己缴交医社保。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的成本是可控的。所以,尽管不断在招人,但保险公司的人工成本,并不直接提高。

保险产品销售难度大,行业淘汰率高

人寿保险是无形的契约产品。客户在交纳不少的保费,买到的只是一种无形的契约服务。所以,销售难度上是很大的。因为难度大,所以代理人的淘汰率也相当高。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来维持、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保险公司其实也在招客户

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销售人员和准客户要有高度信任关系。一般来说,保险代理人开展业务会从熟人开始,熟人做完之后,再进一步开拓,难度就增大了。很大一部分业务人员,熟人圈业务做完之后,就辞职了。保险公司通过不断地招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招客户”。

保险公司制度设计,招人有利益

保险公司的直销体制中,有三大块利益,一是业务佣金,二是服务佣金,三是管理津贴,要得到这三大块的业务利益,需要不断地开拓新客户,服务老客户和不断地”增员“来换取职务的晋升。保险公司的内部的行话就是:保险三件事--展业、增员、转介绍。每天简单、坚持、重复地做,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在这样的机制和氛围下,保险公司各代理营业部,天天信奉一个”真理“--有树就有鸟栖,有人就有业绩”,招聘新代理人是常规任务。

“拼命招人”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还很低,各保险公司为了占有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人海战术”,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形式。虽然,这种市场开拓的形式比较“粗放”,但在当下的中国,却是行之有效的,短期内,还无法有其它方式来取代。所以,各大保险公司,“拼命招人”的现状还会存在好一段时间。


以上分析,希望对题主有点启发。


冷暖视界


保险公司一直都在拼命招人,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99%的岗位都是销售岗位。有些是真正的招聘,有些纯粹是变相销售。

真正招聘:保险公司销售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个人人脉。但一个人人脉总有耗完的一天。当个人人脉无法再支撑业绩指标的时候,也就是一个销售换工作的时候。所以,保险公司会不断补充销售拓展渠道。

变相销售:在保险销售手段中,有一种是假借招聘为名,诱骗他人购买保险。这种操作手法较为普遍,他们针对的人群基本为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以及文化水平较低的待业人群。他们会要求应聘者自己先购买一份保险,然后再推销其他保险作为考核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聘者能否卖出保险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保险销售已经通过他们个人购买的那份保险完成了业绩指标(这种操作类似传销)。这些应聘者即使在考核期完成指标后,能否正式进入正规编制还是需要保险公司正常入职测试。

销售是保险公司较为灰色的地带。保险公司中核心职位是精算、风控、投研,正规的职位是财务、人事、行政等常规职位。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保险招聘岗位就会发现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黄晟俊


感谢邀请。不光这几家公司在招聘,其他公司都在招聘。试问,哪个企业,哪个公司不招聘?

首先,从保险的重要性来讲,保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危难时,可以支撑起我们的精神和经济。

目前,跟国外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还非常空虚,密度是非常低的。距离国际标准还差很大。中国市民又大力抵抗保险。所以,需要有业务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讲解说明。

再者,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的生存有两条路,一是业务,二是增员(就是招人)。有些业务员业绩不是太好,没有好的资源,就招人发展团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现在来讲,保险业就是跑马圈地的时代,哪个公司占领的市场大,哪个公司就盈利多。(这个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懂)。

三,保险业的门槛比较低,除了一些合资企业,比如中德安联等。不需要你有很高的学历,家庭背景,能力等。不要求你的身高和长相一定要多高多美。也不要求你投资多少钱财。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培训体系你只要愿意好好学习,听话。都能赚到钱。日本的原一平,不就是个例子吗?中专学历,长相磕碜。干过无数份工作,都白搭。最后在要自杀的时候,来到了保险公司,成就了他的一生。至今在影响着整个保险业。

还有,就是时间自由。这对于很多需要家庭收入的奶爸奶妈,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上班时间自由,也可以来保险公司做兼职,增加家庭收入。

不要去抗拒保险。只是把你平时用不到的钱,或者多抽一包烟多买一件衣服和钱,拿出来放在以后用。“远离贫困,从一份保障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