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职老师补课不好,还是因为“有偿”补课不好?

初中数学灯心草


本人自毕业之后就在开始教书,曾在农村做过代课教师,后来去广州做过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后来在一所较好的私立学校任教,现在在一个补习机构任教。可谓什么地方我都做过,应该来说更有发言权。

先说学校,一个班我就按五十人计算,肯定有第一名,也肯定有最后一名,这个是现实,那问题来了,名次排后的学生家长想不想孩子名次更上一层楼,不要说你不想,只要有人想,就会给家长事实上的压力,至于老师是否尽责,这个和名次没有半点关系,尽责的老师就只有第一名没有最后一名?只要家长有欲望,这个方面,无解!

第二个说社会,补课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的已经无从考证,我相信有很多自强自立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价位嘛,一个小时几十元到百来元不等。不贵。但效果未必好。这个效果未必好不是虚的,两方面解释,第一,大学生只有读书经验,没有教学经验,对于求学欲望强的学生还好,但碰上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束手无策。第二,大学生给孩子补习的对象大多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些开始遗忘,有些习惯性的用高学段知识解释低学段问题,让孩子听不懂,还有对于考点的把握不足。这就使大量大学生家教实际上是不合格的。而此时资本开始出手。

第三个说个辅,个辅确实有很强的优势,我所在的个辅通过数年努力,集合大量教师,将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所有考点分门别类作出了数千份教案,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做一点点修改,甚至不做修改都可以给孩子使用。但这一类的硬伤就是价格,我每次课初中生两小时收费五百,高中,特别是高三,两小时收费六百。如果孩子同时补习几门课,年收费十多万,甚至几十万都不是稀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教师都是学校教师。个辅机构除少量老员工比较优秀,大多数都不能真正有能力担负起扭转孩子学业的能力。

最后回到问题上,那些整天在头条上叫嚣取消教师编制的是什么人?赚钱不多,知道自己吃了知识的亏,学历不足的人。幻想如果有一天教师编制取消,那些老师担心自己饭碗一定努力教好自己孩子。然后造谣说什么上课不讲补习讲,这些我都不准备反驳。只想强调一点,如果真的有一天,教师编制取消,教师可以自由流动,势必造成虹吸效应,优秀教师会去环境优美,工资高,学生底子好的优秀学校,而那些学校只会向有钱有权的服务,底层学校不会有好教师。到时候有钱人有好的师资力量教育下一代,穷人孩子学校不如人,教师能力不如人,除非天赋特别聪明的逆袭者,否则,就老老实实搬砖吧。


云在蓝天8480


教育部三令五申下达文件命令,可是仍然有老师冒天下之大不韪,趋之若鹜,甚至冒着被开除,解除公职的危险,贴上道德沦丧师德败坏的标签还要去挣钱补课,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句师德沦丧,拜金至上,就可以搪塞过去吗?

再看看每年的教师招聘大会上有多少985,211毕业的高校生愿意到幼儿园,中小学学校甚至乡村学校任教,官方有没有这样的教师招聘数据?如有的话能不能公示?目的就是想通过数据,来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这些高校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从事工作的原因何在?

高校优秀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学从教,从某种层面上也反映出了当前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的尴尬。

所有这一切问题的出现,难道不值得去反思吗?如果解决问题,治理乱象,仅仅只是不准,不许,严禁,那这样的治理思维,管理智慧也真令人无语。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如想得到彻底根治,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一就是真正的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待遇,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人人争相报考的职业,第二,加大对教师职业管理的立法制度,真正的让法律,而不是让规定禁令来对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

‌一言以蔽之,在职教师补课的根源还是教师的待遇地位比较低,如果政府真正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把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提高上来,并对教师的行为加以法律规范,相信这个问题会冰消瓦解,不复存在。


小眼镜大视界


我就是老师,首先可以肯定地说,课堂上不讲重点而放在补课班讲的现象基本上都是家长臆测的,稍微认真一点的老师恨不得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不然怎么会有学生不好好学习甚至于作业完不成也让老师惩罚的事情呢?其二是目前社会补习机构的背景太深厚,他们给学生补课的利益太庞大了,但是,老师补课费太低了,如果允许老师补课,社会补习机构就很难收到学生了。就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在校老师补一个月(半天制四节课)计120节课,收费最多的也就是800,但是社会补习机构却是天价,而且家长对他们还缺乏信任感。所以只有不让在校老师补课,他们才能攫取最大利益。第三,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当作精英来培养,一旦不让在校老师补课,那就等于是彻底堵住了穷人的孩子晋升之路。因为高额的补课费他交不起,老师低价补课的又没有了,这些寒门子弟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一点,老师利用寒暑假用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合情合理合法,和师德有屌的关系?基础教育,国之根本,我们要警惕别有用心之徒用道德的大帽子压死了教师,堵死了大部分孩子的晋升之路!


清风春阳好


近年来,学生忙于在各种培训机构或者“开课班”中补课,学生课余时间忙于各个培训班,家长也因“天价”补课费而备受压力……这就是“有偿补课”一族中的无奈画面。“有偿补课”是指在职教师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周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期从事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中小学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规定科目为教学内容的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培训等补课活动,从中获取利益的行为。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有偿补课,但是这样的做法还是在教师队伍中屡见不鲜。

学生家长的迫切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补课现象的广泛滋生。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补课,对学习更好,别人家的孩子补课,自己不补,担心学习落下。而很多在职老师也将补课作为一种赚外快的方式,这似乎已经成为教师职业中的潜规则。

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规定》非常严格,其中包括六条禁令:一是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二是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三是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四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五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者是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六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三令五申,严惩重罚,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将会受到处罚。我认为这种补课行为,让孩子和家长压力都很大,机构教师授课水平又良莠不齐,花了钱也不见得孩子的成绩能有提高,反而他们会失去成长的快乐。加之在职老师业余补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研发教学成果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无论在职教师补课还是“有偿”补课都是不好的现象。


海南中公教师


社会需求没有办法,请问局长的孩子不请人辅导吗?可笑的是教育局领导在查教师有偿补课的时候可能自己家的孩子正在请人辅导!社会辅导机构不用老师?大型社会辅导机构都跟教育局勾结,没有吗?凭良心说说有没有用!


超然然1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两个因素组合,就有1、在职教师有偿补课,2、在职教师无偿补课,3、非在职教师有偿补课,4、非在职教师无偿补课。这4种不同的情况。

个人认为如果投票,那么票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应该是,2413(仅为个人臆测,没有实际统计数据,不喜勿喷),也就是说,如果都是无偿补课,家长是无所谓的,甚至最好老师能全年无休,随时候命,只要家长没空,老师就能把孩子拎过去看管,还能对知识补缺补漏,何乐而不为,是吧……

而话说回来,这件事最初肯定是小部分家长愿意在课外购买额外的教育,大部分家长看了就跟风,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这也没问题,但经济能力跟不上了,还硬扛着,这就不理智了,甚至于诬陷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其实动脑想想全班那么多人,上课怎么可能不讲,总有一些不补课的,总有一些关注孩子平时学业的家长,孩子回去会反馈,家长发现会投诉,所以说上课不讲是不切实际的。不过,不可否认教师队伍里存在个别害群之马,但大家应该坚信1、绝大多数老师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2、中国是个法治社会,法律制度在不断健全、完善,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和谐的事件还是能妥善解决的,3、广义教育包括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长不要只强调学校作用,忽视了社会与家庭,二者中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处于不容轻视的地位。因此家长有空责怪学校、老师、孩子,不如好好反省自己。


找小P孩来骗


对家长来说是很矛盾的心态:

1.他们希望孩子在学校学到所有的知识,包括应试能力的提升,个性化的拓展,也就是三好学生的终极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事实摆在那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孩子很难得到这些个性化的发展培训,所以为了孩子以后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会主动给孩子选择各种培训班,全面塑造孩子的综合能力,当然摆在第一位的依然是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

2.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花钱,要花钱就会有压力(对每个阶层都是如此),如果能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就能办事才是最“划算”的投资,家长对这样的花费心有不甘,又不知道要怪罪到谁的头上,不知道根源在哪里,怪老师就开始怪的“理直气壮”,不管他们在外面的培训机构是否是孩子的任课老师在教,还是专业的校外机构培训老师在上课,总之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因为自己多花了钱,所以问题就在老师(这显然是在转移矛盾)。

3.如果老师是大家希望中的那个样子,在职的老师能无私的奉献,免费的给孩子补课,免费的牺牲自己的时间,周六日不收钱、把孩子接到家里来补课、还给孩子准备零食、午餐,家长一定会对某个老师歌功颂德,你看这才是老师该有的样子,可是凭什么呢?换个思路和角度,你在某个企业工作,会更主动的牺牲自己的周六日和所有的休息时间,在公司不求回报的加班加点吗?

公办学校的老师、在职的老师在严格的要求下,一般都不会给孩子补课,真没那个必要。除非是关系好的朋友、同事委托,才会牺牲自己的寒暑假时间给极少数的孩子补课,大张旗鼓的在办理补习班的更多的是校外机构,都是家长主动、积极的把孩子送过去的,这到底要怪谁呢?


九斗学生心理


我是一位老师,记得清清楚楚国家确定学生双休日时,学校为了学生的成绩给学生进行星期六上午补课,每位学生交1O0元钱一学期,可家长又举报到教育局告学校乱收费,学校不得不取消补课。因为星期六上午老师补课不可能长期无偿服务,学校也没有这么多钱来开支。因此有些事都是家长的乱作为所造成的。


可接地


看到说什么“课上不讲重点,留到课后有偿辅导班去讲”、“现在的老师都钻进钱眼里去了”的话,我作为一普通学生家长我都感到恶心呕吐。我曾经也是一名老师,现在转行考上了公务员。我非常清楚:很多老师所谓体罚学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所以“课上不讲课后讲”也就不成立。因为学生智力水平各不相同,即使老师课上讲的再认真,也始终有一些学生消化不了。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只要求教师“无私奉献”比较幼稚可笑,难道老师不吃饭穿衣吗?老师也有一般人的正常生活需求呀!我们区公务员目标考核奖一年3一4万,而教师只有区区五六千元,我作为公务员,都觉得不公平。所以教师只要不强制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去补课,收点费用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要生活!如果整个社会都“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却唯独只要求教师“无偿服务”显然行不通的。


敢讲真话的人666


有经济条件和需求的,只要适合,就好;

无需求或无条件的,都不好。

据使书记载,大禹是人们习惯上对他的称呼,意思是伟大的禹。大禹生活于舜帝时代,被舜帝任命为司空来辅佐政事,鲧是你的父亲,曾经被舜帝派去治水,但是他采取的是堵的方法。

虽然对局部起到的作用,但是最终水害连连不能根除,“《史记·夏本》纪述,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最后被舜帝所杀。

后来禹釆用疏的方法,最终禹成功了!

以史为鉴,给后人启示。

高考的存在,分数取才的存在,补课就有市场,就有需求,政府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堵,肯定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的看不见,暗处却波涛凶湧!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明文方式来规范才是正确选择。这是疏!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