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輕鬆改掉孩子吃飯難的問題?

嗨皮小趙



就在剛剛,小園子我觀摩了一場“你追我趕”的大戲:

圓圓,到飯點兒了,過來吃飯啦;

來來來,就吃一口;

不要跑,再吃一口啊!

對,你沒猜錯,就是“追著餵飯”,而且,我相信,這樣的場景,在你家應該也經常上演!

很多家長就跟我說:我就不明白了,讓孩子好好坐下來吃飯,怎麼就這麼難呢?

我看著端著飯碗、跟在孩子屁股後面追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是跟著著急。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要從家長和孩子兩個角度來分析:

先來說孩子,他們不願意乖乖吃飯,無非就兩個原因:

真的不餓

現在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總擔心他們會餓著,於是不管是不是在飯點,都會不時地給孩子吃一些點心、零食,這樣他們就不容易產生飢餓感,自然就會拒絕家長按時吃飯的要求。

忘記了飢餓

對於已經開始滿屋跑的孩子來說,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在玩耍和探索上,很多時間就會因為專注於遊戲而忘記了飢餓,也會因為想要繼續遊戲而草草吃兩口敷衍家長。

而家長方面,其實前面也說了一部分原因,頻繁地給孩子餵食,讓他們總是處於飽腹狀態,就會影響孩子正常進食的效果。

另外,如果大人頻繁在餐桌上嘮叨孩子,或說一些孩子本身比較反感、不感興趣的話題,也會使孩子想要快點“逃離”餐桌,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


在瞭解了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之後,應對辦法也就顯而易見了,下面這幾個方法,可能會對你有些幫助。

控制非飯點的零食、點心等

這一點很重要。正常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和大人一樣按照“一日三餐”的規律吃飯了,而且,如果他們每頓飯都能吃飽,在下一餐之前的這段時間,是不太需要額外吃加餐的。

另外,對於不再吃輔食的寶寶,家長就不需要再給他製作特殊的食物了,否則,這種“特殊待遇”,不僅會降低孩子吃飯的興趣,還會給他們一種“現在不吃,一會也會有飯吃”的暗示。


誘導飢餓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專注於遊戲,而對大人的招呼充耳不聞的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強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將他們摁在餐桌旁並不是明智之舉。這時,不妨就讓他們繼續遊戲,你只要將香噴噴的飯菜放在餐桌上,然後全家人一起吃飯,

這樣,即使之前寶寶對你的呼喚沒有反應,現在飯菜的香味、大人吃飯時的滿足感,都會誘導孩子出現飢餓感,或者說,刺激他們產生想要參與到吃飯這件事情中的慾望。

體驗飢餓

當然,誘導飢餓的方法並不是每次都會奏效。如果寶寶仍舊拒絕吃飯,或者草草結束這一餐,大人也不要再強迫他們再多吃一點,果斷地收起飯菜,讓孩子離開。

毫無意外的是,他們很可能等不到下一餐就餓了,這時,可以給寶寶一些奶或者水果,注意不要給他們吃零食或點心,藉機告訴孩子“不好好吃飯,就只能捱餓了”。然後適當提前下一餐的進食時間,這樣孩子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了。


大人要做好表率

這一點,在前面也簡單提到了,這裡我再詳細跟大家說說怎麼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方法很簡單,到了開飯時間,大人放下手上的工作,一起圍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享用面前的飯菜。

再談論一些寶寶感興趣的話題,這樣的氛圍就足以帶動孩子對食物的興趣,甚至很快會主動參與進來。

但是,在吃飯過程中,家長要注意: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對食物的好惡,比如西紅柿好吃、芹菜不好吃,或者我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等,以免孩子有樣學樣,養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關於孩子吃飯的問題,小園子今天就說這麼多,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說不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吃飯習慣,大人也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一些細節問題,以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崔玉濤育學園


我是一個六歲男孩的媽媽,對從孩子三歲上幼兒園開始給他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其中之一就是吃飯問題,這幾年孩子在這方面一直做的很好,經常受到叔叔阿姨們的誇獎,今天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孩子三歲之前是爺爺奶奶的,要上幼兒園了,我們開始自己獨立帶,我就發現在吃飯這件事兒上,有這麼幾個問題:吃飯得喂著吃,如果不喂,要麼吃兩口就不吃了,要麼一會兒跑去幹這個,一會兒跑去看那個,一頓飯能吃一個小時還吃不完。其實這些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於孩子,全在於大人。不管他怎麼樣,奶奶都會追著喂,反正他能吃飽,如果不想吃呢,也沒關係,想吃了可以吃零食,反正都是順著孩子。孩子自然就會這樣了


當我和老公自己帶孩子的時候,這些問題其實很容易就解決了。首先,我跟他說以後都得自己吃飯,不管是在家還是學校,沒有人會餵你,你不吃,過了吃飯時間就沒得吃,你就餓肚子;其次,吃飯的時間就是吃飯,而且吃飯的時間也不是你想吃多久就吃多久,給個時間,吃不完我就要收拾了,你就別吃了,等下次吃飯時間;還有,家裡不會有零食,餓了就忍著。這三點跟他講清楚了,他也聽明白了。我們就開始這樣做了。我還買了個沙漏,吃飯的時候用來給他計時(當然是我考慮過的這個時間足夠了,如果不去幹別的)


記得第一次,他還是跑去玩,我沒說什麼,沙漏漏完了,他只吃了兩口,我就把他的碗收走了,他看著我拿走了,哭著跑過來說他要吃。我就跟他說,媽媽告訴過你,吃飯的時間就是用來吃飯的,可是你去玩了,把吃飯時間浪費掉了。那就沒飯了。你可以用吃飯的時間去玩,可這樣你就得餓肚子。就這樣沒給他再吃。等到晚上就餓了,他發現我在外面放了水果,就拿了一個吃。第二天我把水果也收掉了。其實孩子,真的是最聰明的,特會觀察,會看你的態度。就這樣沒兩次,他就知道了,媽媽是來真的,自己不好好吃就得餓肚子。後來,吃飯這事兒真的很棒,我和老公上班都很忙,不僅是吃飯,在生活方面,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都是他自己幹,三歲開始就這樣,我們就讓他自己去做,做的好不好沒關係,他會不斷的自我總結,然後做的越來越好。有時候孩子覺得自己不想吃,會吃的比平時少,我們也不會硬逼著他去吃,隨他自己。他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當吃飯這事兒變成了他自己的事兒,他自己做主,自己承擔後果的時候,他做的很好。可當我們追著他哄著他的時候,他自己沒有主動性,這就是我們的事兒,要他做好就很難。其實不僅是吃飯,很多事情都是這樣。育兒,就是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小晗晗愛閱讀


孩子吃飯難歸根結底,問題關鍵出在家長身上。現在孩子是每個家庭裡的寶,一個孩子至少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6個人寵著,從出生到一週歲,一天四餐估計都是大人搶著來喂,就怕哪一餐喂少了會餓到寶貝。一週歲前孩子小,不會吃飯,家裡人每餐都是家裡人喂那也屬正常。

到了孩子一週歲,孩子會走路,會講簡的話了,就算是簡單的拿勺子也會了,那時家裡的人注意到孩子的成長沒有?那個時候孩子要學自己吃,不要家長喂,你們是怎麼做了呢:來寶貝,媽媽喂,你還小,長大了再自己吃。來寶貝,奶奶喂,你吃不了,都弄髒了。來,寶貝爺爺餵你,我們去外面公園吃,外面好多小朋友......家裡人是各種寵溺,就怕餓壞自家的孫子。

到了孩子上學三四歲,五六歲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家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啊?我家孩子也是,吃飯都要去外面公園邊吃邊玩。我家的也是,家裡人輪流喂,沒兩三個小時喂不完......這些問題都是怎麼出來的,作為家長的你們想過嗎?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吃飯你們思考過嗎?

或許你們會說孩子挑食,胃口不開,飯菜不合他胃口,這些會是原因嗎?孩子不喜歡吃飯,不喂就不吃根本原因出在家長,在小的時候你們就把他當成寵物一樣養著,事無鉅細一手包辦,就連吃飯他要自己吃的時候,家裡人也因為他小就剝奪了他想學會長大的權利。

我家小寶今年五歲,從他一週歲會坐會走路,能拿勺子開始,每天家裡正餐,我都是讓他和我們大人一起用餐。給他設了一個位置,每次吃飯他都會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會幫他裝好飯,他要吃什麼菜能夾到的讓他自己夾,夾不到的我再幫忙。有時個他也會直接就用手去抓碗裡的菜,這時候我會告訴他,他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是不禮貌的。有時候他也會把自己的桌面搞得滿是米粒和菜汗,這時我會告訴他,糧食是很辛苦才種出來的,我們不能浪費。哪怕是我們大人都吃飽了他還沒有吃完,我也不會把飯拿去客廳去喂他,讓他自己一個人吃完,吃飯只能在餐桌上完成,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在慢慢培養的。

孩子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不會的,一切都要我們作父母作家長的去好好的引導教育,在他開始對這個世界開始好奇開始要去了解開始,我們只要扮演好自己引導的角色而不是飼養員的角色,孩子的吃飯就絕不是問題。既然你不能喂他到80歲就不要在他要學吃飯的時候去剝奪他開始長大的權利。


明月霓裳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 本傑明·斯巴克 先生,通過長期研究發現,“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節進食數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發育需要的精妙生理機制。”也就是說,寶寶清楚自己想吃什麼,該吃多少。



此外,期巴克先生還認為,兒童有被逼急了就頂牛的本能,吃什麼,要是吃的不高興,下次見了就討厭,催逼兒童吃飯,純屬徒勞無益,反而影響食慾,長期得不到恢復。

寶寶在18個月就能學習自己吃飯,如果家長放手,他能很快掌握吃飯方法,如果家長怕寶寶營養沒跟上,進而強制性喂,這是在剝奪孩子學習吃飯本事的舉措,實屬育兒的下策。

家長思維做一個轉變

1

家長轉變態度



在寶寶吃飯問題上,家長態度平和,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心態平和愉快,讓寶寶不再因為吃飯而感覺有壓力,當他拿起飯碗,心情輕鬆了,才能有正常食慾。

美國家庭在孩子吃飯時,絕不批評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而在中國家庭,有多少家長是一邊餵飯,一邊批評孩子各種不是?咱們換位思考下,你吃飯的時候,老媽在邊上嘮叨你的各種不是,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我的媽呀,誰還有好胃口吃下去啊……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2

家長正確引導

不要在食物間畫條條框框,你想營養均衡,靠做飯來調節。咱們要尊重寶寶的選擇權,不能威逼利誘。

比如,不要對愛吃肉而不愛吃菜的寶寶說:“寶寶啊,你不把菜吃了,就不能吃肉!”這種威逼,只能讓寶寶更討厭吃菜啦。咱們不妨換個說法,“寶寶啊,吃完肉,才給你吃菜哦!”拋出這樣的誘惑,倒可能刺激他對吃菜的興趣。

3

讀懂寶寶的心理,不談條件

有的家長喜歡說:“寶寶啊,你好好吃完中午飯啊,我下午給你買玩具!”說這類話,會對寶寶吃飯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這是在教他,可以用無理要求來要挾父母!

4

讀懂寶寶的生理,自己吃飯

一歲半的寶寶可以自己吃飯了,父母只需要收拾弄髒的餐桌就行。經常餵飯,不僅會影響兒童食慾,而且影響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

英國著名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生育有4個孩子,他們家的寶寶1歲半時,開始上飯桌自己吃飯,貝克漢姆夫婦並不關心孩子吃多吃少,他們只關注2點,1、吃飯不說話;2、勺子不要碰盤子發出聲響。

寶寶不愛吃飯,只因家長給予太大壓力。


嗨皮小趙


我想說,改掉孩子吃飯的問題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也沒有輕鬆的辦法。孩子的不想進餐習慣,糾正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也需要媽媽很多的耐心和信心,當孩子吃飯有進步的時候多鼓勵孩子,然後就是多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增加運動量,孩子的胃口也會提高,也能改變孩子吃飯費勁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