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思聰
第五戰區的作戰區域北起濟南之黃河南岸、南至浦口之長江北岸,1937年8月初建時司令長官由蔣介石自兼,第3集團軍司令兼“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任副司令長官。
當年十月,重建的第五戰區司令換成了李宗仁,出於對韓復榘的不太放心,這位桂系老大特地趕赴濟南與韓復榘秉燭夜談,推心置腹整整一個晚上,李宗仁反覆強調的重點,第一是不能當漢奸,第二是抗日戰爭必然是長期的有前途的,老韓聽得很認真,尤其記得牢的是第二條。
從東北的張學良、華北的宋哲元到山東的韓復榘,那個大時代下的三個政治人物有兩個基本相同點,其一是民族氣節尚存,斷不會投敵當漢奸;其二是把軍隊當成命根子,軍閥混戰的歷史事實教會了他們,失去軍隊就得在政治牌桌上出局,沒人跟你玩了。
而蔣介石致力追求的卻是“大一統”,即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和一個軍隊,對不聽招呼的雜牌軍有著本能的敵意,能動手就儘量不吵吵。所以當外敵日寇入侵時,蔣介石最痛恨的也是地方派系為保存實力而置國家和民族利益於不顧,為此特地於1938年1月頒佈了《十殺令》,這種矛盾,到底孰是孰非呢?一筆糊塗賬。
韓復榘入主齊魯大地八年,已把山東當成自己的獨立王國在經營,“我的地盤我做主”,他不容許任何勢力進入山東地界,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日本人,哪怕是老長官馮玉祥的司令部也被趕了出去。並且韓復榘在這個問題上,下手非常之黑,“狗肉將軍”張宗昌試圖聯絡山東舊部重起,被老韓毫不猶豫刺殺於濟南站;國民黨“山東黨務整理委員會”整頓各級官吏思想,韓復榘隨即安排手下將主任暗殺。因此當日軍初犯山東時,老韓本能地進行了抵抗,德州一戰,第3集團軍出動的三個師損失過半,老韓變卦了。
李宗仁的教誨被韓復榘理解為,茲要手中有軍隊到哪裡都能自立,而如果跟現代化的日軍拼光本錢,那他老韓就什麼也不是了,他忘記了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官的身份,腦袋裡只記得桂系的生存之道。蔣介石在德州淪陷後嚴令韓復榘:“萬勿使倭寇垂手而得全魯”,命其不得放棄濟南死守黃河防線,並允諾加強第3集團軍一個重炮旅,但韓復榘決心已定,所部四個軍不戰而逃一口氣退至泰安,順便帶走銀行官號大批黃金白銀(黃金即15000兩)。
(第一戰區蔣鼎文、五戰區李宗仁、六戰區孫連仲)
1937年12月27日,磯谷廉介第10師團的一個先頭大隊千餘人輕取濟南,聽聞重炮旅被撥給湯恩伯軍團,韓復榘命令部隊放棄泰安繼續南逃至濟寧。李宗仁以近乎懇求的電文命令第3集團軍務必死守濟寧和大運河一線,以給第五戰區準備徐州會戰爭取時間,然韓復榘毫不理會,主力部隊和金銀財寶再退至河南與山東交界的鉅野地區。
1938年1月17日,日軍進入濟寧,兵鋒逼近徐州。李宗仁怒不可遏,疊電軍事委員會要求執行戰場紀律,而韓復榘似乎忘記了,對於蔣介石來說,他老韓是有前科的人。
1936年5月陳濟棠聯絡白崇禧反蔣,史稱“兩廣事變”,韓復榘立馬通電支持;年底“西安事變”爆發,韓復榘率先表態:“張學良所為乃英明壯舉”,且不說老韓與四川劉湘的密謀是真是假,畢竟劉湘早卒死無對證,僅憑1936年的這兩次通電,蔣介石早已恨之入骨,惟沒有時間和精力收拾他而已。如今,在抗日大局下高級將領抗命逃跑,舉國睽睽,韓復榘就是把腦袋主動送到蔣介石的刀下了,猶不自知。
蔣介石必須處置韓復榘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第五戰區李宗仁麾下的部隊構成,除去軍委會直屬之第20軍團湯恩伯是中央軍外,餘皆雜牌,計有川軍鄧錫侯之第22集團軍、川軍楊森之第27集團軍、桂系李品仙之第11集團軍、廖磊之第21集團軍、東北軍于學忠第51軍、西北軍張自忠第59軍、西北軍龐炳勳第40軍以及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如此一個大雜燴的部隊序列,就算桂系部隊好說,如果不能令行禁止,李宗仁這個仗也沒得打。
要說“臺兒莊大捷”確實有韓復榘的功勞,他用他那顆長長的腦袋,使李宗仁得以順暢號令三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桂軍各部將士無不用命,眾志成城南擋北殺,重創日軍三個師團,殲寇如麻,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隨即扣押韓復榘;1月19日在武漢組建特別軍事法庭秘密審判,1月24日被軍統執行槍決,馮玉祥的“十三太保”骨幹、一代梟雄韓復榘,斃命武昌平閱路33號。
度度狼gg
1937年10月韓復榘獲命負責山東軍事防務,但是在日軍進攻時,韓復榘幾乎是“不抵抗式”的選擇跑路,將山東白白送給敵軍。1938年1月,韓復榘赴河南參加高級將領軍事會議時被蔣介石誘捕,1月24日即被槍斃。
韓復榘放棄山東這事很複雜,實際上造成最終韓復榘棄守山東的兩個關鍵人物是韓復榘自己與蔣介石,但是無論如何,韓復榘在當時放棄山東確實已經演變成必死的局。韓、蔣兩人對山東失守皆負有責任,當然主責仍然繫於韓復榘,這事絕不可為韓開脫。
韓復榘與蔣介石在韓失山東這事上究竟扮演著怎麼的角色?我們慢慢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扮演的並不是好角色。
韓復榘也應該算是死得恰到好處。
韓復榘曾是“倒戈將軍”馮玉祥部將,叛馮投蔣後割據山東,軍閥思想濃重,只要手裡有兵,處處皆可仗勢稱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韓復榘是不戰而失山東,實則不然。在戰事的開端,韓復榘是跟日本人交過手的,甚至親臨前線督戰,韓當時差點壯烈犧牲。後來韓復榘心有餘悸地給妻子寫信:
我部這次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為我從軍以來歷次戰鬥所未有,眼見官兵如此傷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後戰鬥會更加嚴重,生死存亡,難以預卜。
這封信也成了韓復榘的絕筆,因為他很快放棄了山東,然後又很快便被蔣介石槍斃了。從信中文字可以看出,韓復榘雖然不想惹日本人,但是實際已有作戰的心理準備。可是,最後又是什麼促使他做出了放棄山東當“逃跑將軍”這個找死的決定呢?
韓復榘曾經說過:“我們有了軍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這句話是韓復榘軍閥思想的體現,如果他堅持在山東與日本交戰,那麼必然會讓他自身的實力遭受嚴重的損失,在軍閥林立的時代,軍權是每個軍閥得以立身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了軍權,他便只會成為讓人任意揉捏的附庸。因此,他必須選擇保存自己的實力以維護自己的權位。從這點可以看出,韓復榘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國家與民族則不如。
同時,韓復榘當時有“中國抗日必須西撤而後反攻”的戰略思想,這也是促成韓復榘選擇撤退或者說跑路的原因。事實上,在南京淪陷後蔣介石也將國民政府向西搬到了重慶,卻是呼應了韓的戰略思想。
蔣介石對韓復榘使陽謀,韓復榘如陷漩渦,幾乎已成死局。
在是否堅守山東這事上不僅是韓復榘有自己的小心思,蔣介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並且老蔣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很不厚道。
老蔣讓韓復榘帶著第三集團軍守住黃河,韓復榘說好,但是我第三集團軍沒有重武器部隊,讓我守黃河,可是步兵肯定守不住,你得調重炮過來給我。老蔣想了想同意了,然後調重炮第1旅第1團過去給韓復榘指揮。結果在日軍即將強渡黃河的時候,老蔣又找藉口將炮兵團調走了,韓復榘氣得痛責老蔣:“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嗎?”因此,韓復榘選擇了撤退。後來,李宗仁讓韓復榘守住泰安的時候,韓復榘以此怒懟李宗仁: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這事老蔣做得實在太不光彩了,學者梁漱溟亦表示老蔣此舉重在消滅異己。老蔣與韓復榘不可調和的齷齪說到底還是韓支持張楊的“西安事變”,稱讚張楊乃是“英明壯舉”,這讓老蔣聽了,韓復榘能得好?經此事,蔣視韓為仇敵,因為韓不聽自己的話。蔣對付韓雖然用的是陽謀,反正我堅決要求你抗戰了,你如果逃跑那便是“違抗命令,擅自撤退”,到時候看我怎麼揉捏你!但是,蔣選的時機卻很有問題,到底是你老蔣的“獨裁”重要還是國家的安危重要?
在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受到侵略者的威脅時,韓復榘選擇了保存實力,蔣介石選擇了藉機消滅異己。
韓復榘,置國家與民族於不顧,當誅。
韓、蔣皆是不顧國家與民族的自私之輩。韓自私,故隕其命;蔣自私,故失其國。
當然,韓復榘被槍斃也是有利有弊,只是利大於弊。在韓復榘被槍斃後,讓那些仍然抱著韓復榘式小心思的人受到了警醒,算是殺雞儆猴吧。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將調度與指揮的權力收歸中央更適合,否則如同散沙何以禦敵。
因此我說韓復榘也算是死得恰到好處。
吾與吾國
不是韓復榘想放棄山東,而是守山東很可能會將自己的軍隊全部打光啊!
軍閥的性質使韓復榘不能全力抗敵
任何一個軍閥對自己的地盤都是極為愛護的,不管是韓復榘還是宋哲元,閻錫山,甚至是張學良,都是極為標準的軍閥。軍閥的含義只有兩個,一個是軍隊,一個是地盤,有了地盤自然有軍隊,有了軍隊自然還能打下地盤。
在面對日本來勢洶洶的氣勢,不止是韓復渠選擇了放棄抵抗,就連一直以正面視人的宋哲元,其麾下二十九在盧溝橋事變後打響了全面抗戰第一槍後,依然抱有和日本人何談的幻想,總之,如果全力抗戰,自己肯定會損兵折將,從一無所有,混到主政山東七年,說實話,他比蔣介石都不希望丟掉山東。
但是韓復榘又害怕抗戰會打光自己的家底,所以,放棄山東是韓復榘的無奈之舉,但是拒絕蔣介石進入華北,也是其自私之舉。
蔣介石謀求奪取韓復榘的兵權
關於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的關係,其實大部分的時候就是矛盾居多,韓復榘以前是馮玉祥手下大將,但是馮玉祥這個人對手下太苛刻,以致後來韓復榘被蔣介石收買,倒戈馮玉祥。
但是,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是相互不信任的,九一八之後,山東本來就是對日的前沿陣地,蔣介石在給了韓復榘之後,也希望能夠插手山東事物,畢竟如果讓韓復榘成為繼張宗昌之後的軍閥,那麼北伐打這麼多年還有什麼意義,將地方軍權收歸中央,是蔣介石從1926年到撤離大陸之前一直作為主線任務進行的。
但是韓復渠不是這麼看的,我之所以跟你老蔣,完全是根據你開出的條件,當初中原大戰的時候說的好好的,現在你就要反悔,因此韓復榘驅逐了山東境內蔣介石的人手。
在抗戰的時候,蔣介石要求韓復榘全力抗戰,或者中央軍進入山東境內一同抗戰(藉機奪取兵權,這是老蔣一貫的作風),韓復榘當然不願意了,韓復榘自治就是蔣的棋子,因此選擇放棄山東,寧落日寇之手,也要保存實力。
韓復榘有謀權的進一步打算
但是相對於張學良退出東北後沒有臉見人的情況不一樣的是,韓復榘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有理。
在蔣介石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上,蔣介石批評韓復榘:“說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的陣地,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有人負擔!”
韓復榘聽完之後也不慣蔣介石毛病:“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
結果蔣介石就安排軍統特務抓捕了韓復榘,並於幾天後審判後進行了槍決。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殺韓復榘,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韓復榘帶著部隊,向山東省西南撤退,再後退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腹地了,在華北淪陷,南京上海失守的情況下,山東東南的湖北和江蘇將要成為戰略前線,這個時候韓復榘要是擺蔣介石一道,恐怕蔣介石也吃不消,畢竟,韓復榘作為馮玉祥手下,深得倒戈精髓。
蔣介石也並不是無中生有,當時韓復榘已經在秘密同劉湘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鬥爭,這是蔣介石決不能容忍的行為。
所以,韓復榘放棄山東,顯然是帶著那種,丟了東牆要從西邊找回來的意思,一個軍閥全無大局觀念,只為自己著想,於家國不顧,殺之無過。
所有不抵抗的軍閥,都該受到應有的懲罰!
史論縱橫
一,說起這韓復榘,也算是個頂聰明的人。窮家出身,早年當兵。後投身馮玉祥麾下。因作戰機靈勇猛,一路提拔做到了軍長。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見蔣介石事大,棄馮投蔣。蔣介石“收服”各路軍閥完成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後,就給了韓復榘一個民國山東省省政府主席的位置。
二,韓復榘在山東經營多年,儼然成了坐擁山東的土皇帝。據說他也辦了幾件實事,如辦學堂興教育,掃毒戒賭等。但他擁兵自重,跟中央政府搞陽奉陰違,如抗命不遵、截留稅收等。這使蔣介石早就對他心存不滿。
三,但韓復榘卻很自信。仗著自己有人有槍,上頭也奈何不了他。依然自行其是,我行我素。每天喝口小酒,謅首油詩,日子過得滋滋潤潤的。
四,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很快日軍開到了山東。韓復榘是一貫主張抗日的,也跟日本人交過幾次手,打過幾次還不錯的仗,但自己也損失不小。這時韓復渠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五,韓復榘認為,自己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跟蔣素有間隙,蔣介石部署作戰總讓韓的部隊在前沿打頭陣,而中央軍則安排在第二道防線。韓復榘因此推斷蔣是想借日本人吃掉自己。
六,山東戰事正在進行之時,南京失陷。韓復榘判斷蔣介石有可能以後會跟日本人和談。而如果自己的部隊這時都打完了,“家當”光光,到時候什麼也不是。蔣介石更不把他當回事。於是韓復榘要擁兵自保,一丟黃河,再丟濟南,又丟泰安,將整個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更嚴重的是,打亂了當時對日作戰的戰略部署,險些造成徐州會戰全線失利,而且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韓復榘逃跑的根源還是在於舊軍閥思想嚴重,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喪失民族大義,不顧國家利益,只為自己打算,只求自保,自私自利。
1938年初,蔣介石借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之機,將韓復榘拘捕。如果當時韓復榘能夠低頭認錯,也許老蔣不至於將他置之死地。可他竟對著蔣介石和與會軍政要員的面說:“山東丟了是我的責任,那南京丟了又是誰的責任?”。一句話把蔣介石氣的臉色鐵青。“娘希匹”!蔣介石這句罵詞一出口,也決定了韓復榘必死無疑。
韓復榘後被押解武漢經軍事法庭“會審”後執行槍決。
韓復榘臨陣脫逃,貽誤戰機,被嚴懲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誰憐一燈影
一
韓復榘有沒有能力呢?當然是有的。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了韓復榘曾經是馮玉祥部下最能打的四個人(韓石二孫)之一,並且馮玉祥的手下基本上全是沒有文化的人,韓復榘是其中比較有文化的人。
在戰亂的民國時期,能一步一步升職到高級軍官的位置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每一個軍閥都想吞併掉對方,不任命一些有些水準的將領,根本是沒有可能在強者林立的民國活到最後的。
當然因為跟了馮玉祥這樣的老大,自然也有很多馮玉祥身上的屬性,就是喜歡倒戈。一個隨意背叛別人的人信用很容易破產,也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自己也很難相信別人。不管是馮玉祥還是韓復榘都是這樣的人。
當時的西北軍是民國時相當強大的武裝,當然並不是在武器裝備上,而是在戰鬥意志品質上。因此在中原大戰中,蔣介石就不惜重金收買了韓復榘。
最終西北軍全面瓦解,一個喜歡背叛別人的人,自己的部下也容不下他。馮玉祥從此就成了光桿司令和老憤青,再也無法在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了。
二
韓復榘卻因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根據之前和蔣介石達成的協議,他得到了山東的地盤,當上了山東省政府主席的職務。
相對於山東的上一任大老闆張宗昌而言,韓復榘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的人,也是真心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地盤來經營的人。
韓復榘任用了一批當時中國比較傑出的人才,比如鄉村管理和教育專家梁漱溟先生,讓他來規則山東山村建設和發展。梁漱溟也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經費主要是靠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馮玉祥,在山東靠韓復榘。”
韓復榘在山東一直致力於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禁止吸毒,在抗戰爆發的前幾年,快速改變了山東的面貌。
當然韓復榘這麼做也是為了爭取山東父老對他的支持,他也非常擔心蔣介石會聯合地方勢力把他從山東擠出去。只有得到山東鄉紳對他的支持,才能保證他在山東的長期統治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復榘一面發展山東經濟,一面又和蔣介石做鬥爭,防止南京政府向山東滲透。
早在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蔣介石就沒有兌現對韓復榘的承諾,他答應給山東的各項建設費用都沒有兌現。韓復榘不得不自己籌集資金用來,支援山東的建設和發展。
今天流傳了許多韓復榘的笑話:“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 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
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 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 中國的英文也不懂。……
你們是筆筒裡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裡鑽出來的,今天 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 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三
應該準確的說,山東不是韓復榘放棄的,單靠韓復榘是根本無法守住山東的。
張學良擁有當時中國最精良裝備的40萬東北軍,一槍不放放棄東三省。國民黨軍隊擁有幾十萬德械部隊也抵擋不住日本人的進攻。韓復榘的兵力相當他們而言,都是比較差的,自然是沒有抵擋的。
反過來應該說,在抗戰的最初,韓復榘抗日還是比較積極,也是比較勇敢的。因為對於軍閥來說,地盤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地盤,就會變成乞丐。
但日本人的裝備和戰術素養太好,戰爭打了沒多久,韓復榘的軍隊就傷亡慘重。在最關鍵的時候,他的炮兵也被蔣介石調走了。
這時的韓復榘終於明白了,蔣介石是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自己,同時也是希望借他的手消耗日本人,來保全中國的抗戰大業。
從這時起,韓復榘就開始保全自己的實力,稍加抵抗就撤退,一直把自己的軍隊退到河南和江蘇附近。
用韓復榘的話說就是:如果山東丟失我要負責的話,那麼南京丟失了,誰又應該負責任呢。
四
到了這個時候,蔣介石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要幹掉韓復榘。
相反,韓復榘自己有了疑心病,他擔心蔣介石會藉機收拾自己。他明白僅僅靠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辦法和蔣介石對抗。
誰又會是韓復榘的幫手呢?
韓復榘看了良久,才發現只有一個劉湘。劉湘依靠蔣介石的支持,佔領了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但兩人卻打起了不同的算盤。
劉湘是想當四川的土皇帝,蔣介石卻想把四川變成中國抗戰的大後方,於是派出大量的軍政人才向四川滲透。
這時的韓復榘和劉湘快速達成一致,計劃把雙方的軍隊向湖南湖北一線集結,防止蔣介石軍隊進入四川,把四川建設自己的地盤。
然而他們只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各種技術太落後,他們兩人的電報往來被戴笠的軍統給破譯了。
蔣介石一不做,二不休,就下令處死了韓復榘。劉湘聽到這個消息後,本來身體就不太好,在恐懼中吐血而亡。
新知傳習閣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三十六:山東省主席、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渠。
韓復渠原為北伐時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飛將軍”,西北軍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作戰勇猛、博有文采,並不是民間笑話中那個不學無術的軍閥。
中原大戰前韓復渠叛馮投蔣,並在山東擊敗了晉軍。擔任山東省主席後,他澄清吏治、禁菸、剿匪,大力發展山東教育,建設模範新鄉村,號稱“韓青天”、“山東王”。
1937年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抗戰爆發後,韓復渠任第1戰區副司令長官(長官為蔣介石兼)。
指揮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
期間與中央軍產生多次矛盾,賭氣擅自撤離山東,被蔣介石誘捕,處以極刑,終年47歲。
韓復渠幼年家境貧苦,但聰慧好學,擅長古文,寫得一手好字。後在馮玉祥手下當差,從文書做到省主席。後叛馮投蔣,任山東省主席。
韓復渠(1891-1938年),韓復榘出生在河北省霸州城東九公里中亭河畔三面環水的東臺山村的一個小康之家。
年幼時因家裡人口多,較為貧因,1910年韓復榘離家另謀生路,闖關東到遼陽。
正值北洋第二十鎮在新民府招兵,韓復榘毅然吃了軍糧,編在第四十協第八十標第三營當兵,馮玉祥見韓復榘外表斯文,還能寫得一手好字,就叫他當了司書生。
從此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逐級提升,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將,被稱為“十三太保”。
後來韓復渠參加了馮組織的反清組織“武學研究會”,併成為骨幹之一。辛亥革命後隨馮參加灤州起義,失敗後還鄉。
1912年,再次投馮玉祥部,初任秘書,後任連長、營長、團長。1925年1月,韓復榘任國民軍1軍第1師第1旅旅長。
11月,國民軍進攻天津,韓復榘率敢死隊首先攻入天津,並由此被升為第1師師長兼天津警備司令。
1926年馮玉祥部退至寧夏時,韓復榘投靠山西商震,任晉軍第13師師長。同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後復歸馮部,任援陝軍第六路司令。
1927年5月,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聯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韓復榘所轄第6路改為第6軍,後又任第3方面軍總指揮。
1927年7月,第2集團軍進軍河北,韓復榘率部由洛陽出發,渡過黃河,9月,韓復榘在禹縣打敗靳部。10月下旬,奉系張宗昌大舉進犯豫東,韓復榘率部抗敵,敵軍重創。
11月,韓復榘任第2集團軍中路總指揮,大勝直魯聯軍。12月份與第1集團軍會攻徐州,將直魯聯軍主力消滅。
1928年4月,奉軍進攻河南。韓復榘擔任北路軍前敵總指揮。6月,韓復榘率部擊潰奉軍,攻佔北京南苑。
1928年底,韓復榘受命擔任河南省主席,但不久又被馮玉祥免去師長職務,韓復榘與馮的矛盾日益嚴重,並萌生投靠蔣介石之心。
1929年5月22日,韓復榘與石友三聯名發電,表示“維持和平,擁護中央”,接受了蔣介石任命的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的背叛,使西北軍事集團由此走上了沒落的道路。
韓復渠主政山東,顯現了政府治理天賦,大力發展經濟、教育和新農村,並整頓吏治、嚴禁吸毒,成為半獨立狀態的山東王。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韓復榘任“討逆軍”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開赴山東, 韓復榘於9月在濟南任山東省主席,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對山東的統治。
為鞏固山東地盤、保存實力,他與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禮,一方面截留地方稅收,擴充自己的軍隊,大力推行“清鄉”、“剿匪”、“澄清吏治”、“鄉村建設”、“新生活運動”等;另一方面,重視發展地方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
韓在山東的統治始終與蔣介石的中央政府有一定矛盾,實際上是處在半獨立的狀況。
韓復榘與蔣介石之間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個人矛盾。在韓復榘投蔣後不到幾個月,韓復榘發現蔣原來承諾的財政支持幾乎是一紙空文,韓復榘就有了反蔣的預謀。
韓復榘任山東省主席時,他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
1936年的西安事變,韓復榘通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將兩人矛盾加深。
抗戰爆發韓復渠任第一戰區副司令官,兼第三集團軍司令官,積極抗日,打了不少硬仗。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韓復榘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
日軍華北駐屯軍發現蔣韓矛盾後,極力拉攏韓復渠,並承諾不進入山東。韓復渠猶豫搖擺後,還是決心抗日、不做漢奸。
9月下旬,日軍沿津浦線長驅直下。韓復榘第3集團軍在津浦線上已集結3師1 旅,主力幾乎全部壓到魯北。
9月30日,沿津浦線南下的日磯谷廉介第10師團一部佔領冀魯交界的桑園火車站。
10月2 日,第3集團軍第486團夜襲桑園火車站,與日軍千餘人激戰4小時,一度完全控制 了火車站,繳獲30餘門火炮及1列鋼甲車。
南京《中央日報》以“津浦路我軍大捷”為題,報導了第3集團軍夜襲桑園成功的消息。
10月3日,日磯谷師團之一部繞道桑園包圍德州,在飛機、大炮狂轟濫炸下全力攻城。韓復渠令守軍第81師243旅485團奮力反擊。
4日城陷,第485團官兵全體為國捐軀,日軍也遭受重大傷亡。此後第3集團軍在黃河以北之津浦線上與日軍鏖戰,歷經徒駭河之戰、津浦線反擊戰、臨邑之戰等役,傷亡慘重。
11月13日,曹福林第29師一部在商河至濟陽之間激戰。韓復榘率衛士及手槍旅戰士70餘人赴濟陽前線督戰,分乘數輛摩托車和兩輛卡車馳往濟陽縣城。
韓一行在濟陽西關附近一個村莊與一支由裝甲車隊和騎兵部隊組成的日軍快速部隊相遇。由於敵我戰力懸殊,韓一行寡不敵眾,傷亡殆盡。
韓在眾衛士拼死掩護下,突出重圍。回到濟南時,身邊只剩下9名衛士,餘皆陣亡。韓復渠沉痛地說:“我韓某人能活著回從濟陽回來,是近六十弟兄的性命換來的。 ”
第3集團軍從1937年10月1日夜襲桑園始,至11月16日撤到黃河南岸止,在魯北抗戰歷時一個半月,經過大小戰鬥10餘次,據韓部孫桐萱軍長說:“在這次戰鬥中,曹(福林)、李(漢章)、展(書堂)等師犧牲過半。”
第3集團軍撤守黃河南岸以後,從11 月16日,到12月23日,與敵對峙一個月零一週,為大本營的軍事部署贏得了寶貴時間。
12月22日夜起,日軍強渡黃河,從東、北兩個方向進攻濟南。第3集團軍兩面受敵,在濟南近郊之濼口、千佛山口和白馬山與敵激戰,第20師傷亡官兵1500餘人;手槍旅第 1團傷亡官兵300餘人。
韓復榘通過電話向李宗仁請求調第51軍于學忠部支援濟南,遭到拒絕。韓復榘氣憤至極,加上臨戰前蔣介石許諾增派給他的重炮旅,也不打招呼調撥給湯恩伯軍團。
新仇舊恨,韓復渠認為這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大本營以抗戰為名,消滅異己的詭計之一,為避免全軍覆沒,韓復渠撤出濟南,接著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幾日之內便棄守了原本預計可守數週的黃河防線。
韓復榘離開濟南後,李宗仁電令其死守泰安。韓復榘回電:“濟南不守,何守泰安。”李接電,又是大怒,將韓電轉給蔣介石,指韓復榘不聽指揮,使蔣介石下定了肅清他的決心。
韓復渠從拼死抵抗到猶豫,李宗仁做了大量工作,致使韓復渠堅定不做漢奸,但也不做炮灰,以至棄守山東的思想過程。
李宗仁第五戰區的部隊都是地方雜牌軍,如西北軍、桂軍、川軍以及韓復渠的魯軍。應該說,這些雜牌在徐州會戰前期表現還是不錯的。
李宗仁對蔣介石一貫作風不滿,指出:“蔣介石借抗戰之名,將這些非他嫡系的雜牌軍悉數消滅。
所以這些被視為雜牌軍的將領,一面激於民族爭生存的義憤,都想和日軍一拼;一面卻顧慮部隊作戰損失之後,不僅得不到中央器械兵員的補充,恐還要被申斥作戰不力,甚或撤職查辦,並將其部隊番號撤銷,成為光桿一根,即無以謀生,因此都懷著沉重惶惑的心情。我在日常言談之中得知他們的隱衷甚詳,也引以為憂。”
李宗仁對於這些雜牌軍瞭解還是很深的,非常善於團結這些雜牌軍。對於各部首領,李宗仁都親自見面談話。
第一戰區韓復渠是李宗仁戰區的北方屏障,李宗仁初到徐州時,聽聞韓復渠與日本人有所接觸,即顧慮到韓復渠抗戰意志不堅定,於是親赴濟南。
在韓氏的總司令部中住宿一宵,和他作竟夕之談。李宗仁向韓通宵解釋抗戰一定會贏,但是需要時間,不能速勝。
後來李宗仁離開濟南時,韓復榘已經認定抗戰會勝,但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叛徒絕對要不得,否則將遺臭萬年。
韓復榘堅定抗日的決心,但是韓復渠認為自己非蔣介石嫡系。所以韓雖然認定要抗戰,但是也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不能隨隨便便把自己軍隊消耗了。
當時的地方舊軍閥,對於自己的軍隊勢力非常看重,因為在那個時代,有軍隊就有一切權利。韓復榘曾經說過:“我們有了軍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
還有之前29軍在河北戰事不利時,準備撤入山東,當時韓復榘居然提出“保境安民”,反對29軍進入山東,舊軍閥的擁兵自重觀念可見一斑。
12月,韓復榘防守黃河鐵橋,本來蔣介石答應派出一個重炮旅幫他防守。結果戰局不利這個炮兵旅又調撥給湯恩伯軍團,並沒通知韓復榘。
韓復榘一見此情況破口大罵,認為蔣介石抗日也不堅定,想借日本人的手來消滅他。24日,韓復榘退守泰安,27日,日軍攻佔濟南。31日,韓復榘又逃到了濟寧。
李宗仁曾電令韓復榘死守泰安,以贏得2周時間,韓復渠居然回了一個:“濟南已失,何守泰安”。韓復渠的不戰而退,使得李宗仁計劃的徐州會戰第一階段完全失敗。
在全國上下一致抗戰的局勢下,身為全國最重要的戰區長官,擔負著在山東阻擊日華北方面軍南下的重任,韓復渠賭氣撤離山東,造成整個抗戰局面發生重大變化。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並預先通知說為避免日本飛機擾亂,會議在夜晚舉行。
韓復榘也被通知到會,到了開會的時候,韓復榘坐車到了河南省政府門口,即看見電燈旁貼著一張寫著“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的通知,並有軍警憲兵在指揮車輛,把車輛排列到旁邊的空地上,韓復榘當時和很多與會的將領,一樣下車向裡走。
到了第二道門口,左旁屋門上貼著“隨員接待處”,於是韓復榘帶去的三個衛士都被留在接待處。
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鍾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
然而,在審訊中,韓復榘只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覆,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還是一言不發。
這個審問,其實就等於宣判,因為在逮捕令上,已註明了韓復榘罪狀和革除韓復榘的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
因此,韓復榘已拿定主意見,一句話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時左右,被軍統特務押送至武昌城外槍決。
過後,蔣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戰中的功勞及其部下的勸說下準其安葬,因韓復榘是二級上將,又是一省主席。韓復榘的靈柩被安葬於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墓地。
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韓復榘之墓”五個大字(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經人民政府批准,由其子女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
蔣介石為何一定要殺韓復渠立威?韓復渠為何又不申訴、不辯解?
蔣介石殺韓復渠的根本矛盾,一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權的權力矛盾,如同蔣介石對龍雲的態度如同一澈;二是抗日進入最關鍵階段,國軍派系林立,如果此時不能殺韓立威,勢必造成抗日軍事體系的崩潰:
- 韓復榘投靠蔣介石,擔任山東省主席後,搞獨立王國,使得民國政府幹預不了山東局勢。韓復渠在中原大戰立了大功,導致蔣介石有苦說不出。
-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韓復榘明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併發出了支持張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被南京情報機關破譯。之前韓復渠在閩變時,又通電向人民政府表達祝賀;韓復渠又秘密聯繫劉湘倒蔣。因此,蔣介石對韓復榘恨之入骨,為以後被誘殺留下禍根。
- 韓復渠放棄山東不戰而走,導致濟南失守,差點導致臺兒莊會戰失敗的嚴重後果。而此時日軍在京滬杭成立華中派遣軍,自東向西進攻;華北日軍自山東南下,如果徐州失守,全國抗戰將面臨無比巨大困難。
- 抗戰時實行戰區制,戰區司令長官對戰爭結果負責,韓復渠是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蔣介石是司令長官。丟失山東如果韓復渠不能負責,勢必要蔣某人負責。
韓復渠被殺的十大罪狀:一、違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動,擁兵自保;三、勾結日寇,陰謀獨立;四、收繳民槍;五、縱兵殃民;六、派銷鴉片;七、破壞司法獨立;八、擅徵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九、侵吞國防經費;十、擾亂金融。
韓復渠對抗蔣介石,面臨審判一言不發,自願赴死,一是確實對自己行為有愧:當初放棄濟南時,部將曾勸阻,韓復渠說:憑我手中10萬雄兵,只要老子高興,可以隨時收復濟南;二是對蔣介石言而無信恨之入骨,從韓復渠丟失西北軍軍職,即反叛馮玉祥來看,韓復渠是個極要面子、睚眥必報之人,所以不願求饒也在情理之中:
- 韓復渠叛馮投蔣,蔣介石曾允諾財政支持山東發展,但這是張空頭支票,是韓復渠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所以他截流稅收,排擠蔣系官員。
- 在韓復渠在山東抵抗華北日軍南下時,軍委會答應將一個重炮旅調撥給韓復渠。韓復渠大喜過望,在部下那裡吹了牛。但重炮旅又被撥給湯恩伯的20軍團,此事對韓復渠打擊非常大。
- 濟南外圍作戰中,韓復渠二面受敵,第3集團軍20師傷亡1500人,手槍團傷亡300餘人,韓復渠通過電話向李宗仁求援,要求派5戰區第51軍增援,遭到拒絕,韓復渠十分氣氛,認為這是要借日本人之手消滅自己。
- 中央軍嫡系南京慘敗,司令官唐生智扔下部隊逃跑,致使南京淪陷、軍民30萬人被屠殺。無論如何,韓復渠只是全軍而退出山東,表現至少好過唐生智,要殺怎麼也應該殺唐生智吧?
菸酒閣大學士
閻錫山為什麼放棄山西?宋哲元為什麼放棄平津?不說閻錫山、宋哲元、韓復榘們也曾英勇抵抗過,就連一槍未放的少帥張學良揮師入關時,心理也肯定眷戀故土,這是毋庸置疑的。
眷戀故土是真,眷戀權力更真,離開了東北的張學良領著東北軍到處流浪,無以為家,看到他的窘狀,後來的閻錫山、宋哲元、韓復榘們才引以為鑑,下定了抵抗決心,組織了頑強抵抗。
淞滬會戰打響後,正是看到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幾十萬幾十萬的往戰場上填,地方軍閥們才摒棄前嫌,川軍、桂軍、晉軍、東北軍、才源源不斷的走向戰場,面臨生死存亡之爭、亡國滅族之痛,由不得把自己的小九九放在前頭。
抵抗得住當然最好,抵抗不住(不含張學良)怎麼辦?
這時候自己的小九九就開始出現了。
閻錫山,從堅決抗日,到邊抗日邊談判,從中央軍和日軍間隙裡求發展;宋哲元,誤判形勢,想以談判化解敵寇的全面進攻,將北平拱手讓於敵寇,毀掉了長城抗戰建立起來的十九路軍大刀隊的美名;韓復榘,上來猛打,拼掉了很多部隊,一看打不過,而中央軍說好的炮火支持呢?完全沒跟上。為了保全實力,決心後撤,拱讓山東大部地盤。
讓出地盤是很心疼,自己多年經略的地盤給日寇佔了,要論心疼,他韓復榘比誰都心疼,但比起命喪戰場,或命保住了,但軍隊拼光了(這也意味著再也拿不回地盤來),結果還要好一些,至少底子還在,未來值得期待。
看起來區別也不大,但他們的結果截然不同。
閻錫山,家底厚,山西地形好,沒有被日寇和中央軍吃掉,堅持了下來。
宋哲元,敗退後再也沒有機會證實自己,1940年鬱郁病終。
韓復榘,被蔣介石設計擒拿,以不抵抗罪名槍決。
張學良有宋家小姐姐撐著,宋哲元有長城抗戰英雄的威名頂著,韓復榘?韓復榘只剩下了嘴硬,面對李宗仁對他棄守泰安的質疑,人家韓復榘回答的也在理:“南京不守,何守泰安?”你老蔣的中央軍把南京丟了,幹嘛非要我一定守得住泰安?
光是嘴硬,未必會死,但韓復榘上有前科(支持張、楊當年搞的事情),下有不軌(聯繫劉湘繼續反蔣),關鍵是後邊沒有給力的小姐姐頂著,尤其是在這種需要殺一儆百來穩定軍心的緊要關頭,不殺你,卻殺誰?
據說法庭上的韓復榘一句話也沒有辯解,零口供。他心裡明鏡一樣,說什麼都是死,本來自己就以不很會說話而著稱於各個段子,事已至此,還說什麼!
歷來現實
在日本侵華給中華大地帶來烽火連天的時候,各方開始達成了一致的目的,紛紛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抗擊起了外辱。
在最開始的時候,韓復榘是很有骨氣的,他曾經和閻錫山等人一同拒絕了日本人提出的北方五省自治。
後來在戰火初開的時候,又帶兵對日本人進行了幾場很有力量的阻止,如果不是發生後來那件事情的話,韓復榘在歷史中的形象將會正面很多。
韓復榘在山東的作為
韓復榘是山東的大軍閥,他自張宗昌之後就開始接管起了山東,在他的治理下,原本被張宗昌折磨得不成樣子的山東開始變得井井有條、繁榮昌盛起來。
韓復榘在當時是主辦教育、實業的,不僅如此,韓復渠在治理農村、打擊鴉片賭博上也有著很好的建樹。
當時在他的打擊下,原本盛行於山東的鴉片開始絕滅起來,這在鴉片盛行的民國時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由此可以想見韓復榘整治鴉片的力度。
這一切都說明著韓復榘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而作為這麼一個原本形象還算不錯的人,為什麼最後竟然做出把10萬大軍撤出山東,由此使日本人在山東長驅直入的事情呢?
韓復榘和蔣介石矛盾爆發的原因
其實這一切涉及到了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的矛盾,在戰爭爆發之後,韓復榘抗戰熱情激烈,但最終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得他有激情變為失望,最終再轉變為憤怒,於是才出現了他放棄山東的行為。
而導致韓復榘情緒變化的原因就是蔣介石把在戰爭中有著無可比擬作用的重炮部隊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湯恩伯。
(湯恩伯)
在西安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開始決心抗日,所以就號召起了全國各地的軍閥,開始做起了戰爭籌備,最開始的時候韓復榘只給蔣介石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讓蔣介石調一個重炮部隊給自己使用。
韓復榘雖然有著十萬部隊,他的山東也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以當時山東的工業水平,他是根本製造不了重炮的,不要說是他了,就連蔣介石也沒有那個能力製造重炮。
原本整個民國是有一個地方能製造重炮的,這個地方就是當時被張作霖治理得工業非常發達的東三省,不過在東北被張學良丟掉之後,整個民國就再也沒有一個地方能製造重炮了,接下來的一切重炮其實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韓復榘非常清楚日本人的武器發達程度,他覺得如果沒有這些重炮部隊,那自己的10萬大軍很可能會折日本人的手中。
畢竟不是誰都有底氣拿著槍支去對抗火炮的,起碼當時的韓復榘還沒有這個覺悟。
所以他對蔣介石的重炮部隊看得很重,因此在得知蔣介石把對自己的重炮部隊給湯恩伯後,韓復渠開始大罵起了蔣介石。
覺得蔣介石是在保護自己的嫡系手下,拿自己等人來當炮灰使用,所以才會在憤怒之下帶兵離開山東。
韓復榘和蔣介石很久之前就擁有的矛盾
蔣介石和韓復渠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他們最開始產生交結是在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
那時候韓復渠還是馮玉祥部下的13太保,在馮玉祥、閻錫山等人與蔣介石戰爭爆發過程中,蔣介石給韓復榘許下了給他山東以及大筆金錢的承諾,這才使得韓復榘背叛了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
不過在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雖然給了韓復榘山東的地盤,但是他的承諾並沒有到位,他並沒有給韓復榘發展軍費的錢,因此在韓復榘心中埋下了對蔣介石的矛盾。
韓復榘開始在山東剷除、排斥蔣介石的人,開始用無中生有的手段,自己尋找金錢、自己發展軍隊,自己治理山東起來,最後,山東被他發展得井井有條。
也因為這個矛盾,在西安事變爆發的時候,韓復榘公開支持了張學良與楊虎城,對蔣介石開始落井下石。
因此他也在蔣介石在心中埋下了矛盾,所以在關鍵時刻,蔣介石才會存著私心地沒有遵守承諾,把給韓復榘重炮部給抽走了。
在那個時期,蔣介石雖然進行決定抗日了,但是他的私心還是存在的。
在此之前軍閥們雖然都歸附了他,但卻與他離心離德,他所能真正掌控的地方實際上沒有幾個省,所以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是有在借這場戰爭統籌自己勢力想法的,最後再加上西安事變的矛盾,所以造就了韓復榘出走山東的事情發生。
雙方各有責任,不過韓復榘死得其所
在這件事情裡面,蔣介石有著一定的錯誤,韓復榘雖然有著他的苦衷,但並不值得我們的原諒。
當時不管蔣介石有著什麼樣的想法,都是蔣介石決心抗日的時候,在此之前他就和軍閥們聯手投入了很多軍隊在淞滬會戰中。
那時很多軍隊沒有火炮,他們是用槍支抵擋住日本人的,因此在淞滬戰場上,軍閥們和蔣介石的損失非常慘重。
如果當時每個將領、軍閥都和韓復榘一樣的話,那抗日戰爭就沒有打的必要了。
屆時將會山河淪陷、國將不國,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敵後戰場了, 因此蔣介石後來派人捕殺韓復榘這事情純粹是韓復榘咎由自取。
只不過可惜了,有的人丟土地比他丟的還要乾脆,最後竟然活到了一百多歲,如果和這個人對比的話,韓復榘著實是有點冤。
所以說韓復榘是因為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激化,才會丟掉山東的,不管他自己有著怎樣的藉口,他都終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留待後人的評說。
孤客生
韓復榘這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逃跑將軍,他也因此被蔣介石槍斃。那麼韓復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又為什麼要不戰而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人。
韓復榘這個人很怪,他並不是那種殘暴的軍閥,在山東主政期間他也頗有政績。在山東,他厭惡貪官,重視教育,強制戒毒,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那麼是因為他也屬於汪精衛一類的投降派麼?
事實上他並不是汪一類的投降派。“西安事變”爆發後,
韓復榘曾明確表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併發出了支持張學良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張被蔣扣押後,韓復榘也曾去電要求釋張。那麼他到底是為什麼要不戰而逃呢?我們先來看一件事,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日軍進攻山東之時,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曾勸說韓復榘堅持抗日,不要再繼續逃跑。 韓卻反唇相譏道:
你知道蔣介石什麼時候跟日本人妥協嗎?我們就這麼幾萬人,拿去跟日本人拼,把這個家底犧牲完了,那時蔣忽然跟日本人來個什麼協定,那他倒是沒事了,日本人也佔了便宜,我就倒大黴了,華北就沒有我們的份了。答案很明顯了,韓復榘不戰而逃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他擔心自己的家當會丟光,而自己什麼都剩不下。 除了這之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時韓與蔣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蔣也確實有借日本人消滅韓的打算,所以韓從這兩方面考慮才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
對於韓復渠的所作所為,我只能說我從感情上理解他不願意被蔣當作棋子的心情,但從大是大非上來講,他的行為不可原諒!在國家大義面前,任何的自私自利都是不可原諒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軍人!想想我們的川軍,在大義面前他們是如何抉擇的,他們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麼!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文齋
抗戰爆發後,日軍佔領了平津一帶,然後迅速南下,直指山東。
當時山東守將是韓復榘,其正式職務是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山東全境和津浦路北段的防務。韓復榘本是西北軍馮玉祥部下,後來投靠蔣介石,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日本人兵犯山東時,韓復榘有畏懼情緒,況且韓與中央素來不睦,對抗戰勝利也無信心。日本人也有讓韓復榘在山東獨立之意,據說最後雙方沒有談攏。在這種背景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來到濟南,與韓復榘作竟夕之談。
李宗仁眼裡的韓復榘生得眉清目秀,彷彿一位白面書生,但言談卻頗為粗魯。李對他談了抗戰必勝之理,以及當時的國際形勢,並談及了國民政府以空間換時間,準備長期抗戰的戰略思想。韓復榘聽後表示要盡全力抗戰,李宗仁返回徐州。
1937年冬,日軍進攻山東,韓復榘部在黃河以北損失頗大,韓復榘一看不妙,連忙令所屬部隊撤到黃河以南。12月23日,日軍渡過黃河,韓復榘一槍不發,不戰而退,日軍27日佔領濟南。隨即攻陷泰安,韓部不作任何抵抗,全面撤退。1938年1月5日,日軍佔領濟寧,沿津浦路長驅直入。
李宗仁急令韓復榘在津浦路設險防守,可韓不作任何回應,率領所部脫離津浦線防區,逃往魯西、河南一帶,只是津浦路門戶大開,日軍趁虛而入。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召集第一、五戰區師以上軍官到歸德召開軍事會議,其實這是專門為逮捕韓復榘所開。蔣介石訓話結束後散會,韓復榘正要離開時,劉峙對韓復榘說:“請韓總司令留步!”韓隨即被便衣衛士帶走,不久即被正法。據說蔣介石徵求李宗仁、白崇禧和程潛等人對韓復榘的處理意見時,他們均一言未發,可見韓氏之舉已經犯了眾怒。
韓復榘之所以一槍不發,讓出山東全境和津浦路防區,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作為一名軍閥,韓復榘知道有槍便是草頭王的道理,但他卻忘了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