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发生在哪个朝代?他们那个时代有没有留下考古文献?

特仑人生


仓颉造字发生在4600年前,属于黄帝时代。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信史的国度,那个时代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今的考古更是惊喜不断,五帝时代的遗址不断被发现!西方和疑古运动的人说那是原始社会,让他们的学说见鬼去吧!——那是一个人类历史最辉煌的时代!许多理论与创造直接影响着今天的文明。(待续)

直接留下的文献有《黄帝四经》《黄帝内经》另有故事[阪泉之战],[逐鹿之战],[仓颉造字],[指南车]……等。

黄帝本姓公孙。生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之滨,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陕西省武功县),故号轩辕氏。少典之子(少典:一说是部族名,一说是人名)。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易·系辞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孔颖达疏:“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裴駰集解:“号有熊。”司马贞索隐:“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黄帝即位据说是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其生卒年份传说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 黄帝25子,得姓者14人。其孙高阳立,即颛顼帝。颛顼死后,黄帝曾孙高辛立,即帝喾。喾死,子放勋立,即尧。尧死,舜立,舜是颛顼的六世孙。黄帝,颛顼,喾,尧,舜即是五帝。所以说黄帝是五帝之首。

仓颉,复姓侯刚,名颉,上古黄帝时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于白水县北原乡阳武村的乌羽山,卒葬“衙利之乡”(即今史官乡史官村北),享年一百一十一岁(见阳武村现存清代断碑)。 对于仓颉造字的功绩,青史永载,后世崇敬。人们尊他为“仓圣”,起殿建庙祭祀,庙在墓前,环周围墙,占地十一亩,“不知何年何月建”(《白水县志》)。

•。【仓颉造字的历史背景与成就•原创】shi. 无论是

炎帝还是黄帝在入主中原之前,都属于刚刚兴起的西王母娘娘国,还属于母系社会阶段故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而此时的中原和东夷文明早已进入父系社会文化相当发达,但接触中原文化后姜姓神农氏很快就学习反超,加上勇猛强悍很快就成了天下之王,东方各国都臣服,统治500年后,东夷九黎族再度兴起,与炎帝争天下。

炎帝势衰无力抵抗,遂请兄弟之国姬姓轩辕氏帮忙,战争打得异常艰难,波澜壮阔,为此还创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逐鹿之战后炎黄联盟占据上风,最后围困东夷首都三年才取得了对东夷的胜利,之后又于阪泉之战臣服炎帝,轩辕氏一统天下,自称黄帝。

黄帝统一天下后,问当时天下的学者为什么所有统治天下的民族和国度都是500年就灭亡了呢?是什么原因?难道就不能长治久安吗?

学者们告诉他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族的语言文化不同,相互排斥,很难做到真正的天下大同!于是黄帝号令天下学者创造天下共用的文字。

当时,创造文字的人很多,入选的方案就有一百多种。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仓颉为代表是——象形表意文;一类以傩为代表字是——字母表音文。 经过实践检验最终确定在天下推广仓颉文,因为只有象形的仓颉文不受语言的限制,可以在各民族之中同时使用! 而傩的字母拼音文不能天下书同文而没有被采纳。


奥斯眼中的世界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仓颉是古代诸神文化编造出来的一个传说,一点事实根据都没有。

我国最早的文献,出现“仓颉”二字的时代,是战国时代。


半坡陶器上的刻刻划划文字,认识这文字的,大概也就作者一人,但是,意义重大,他可以根据他的“文字”记录,讲出许多事情,或者容易忘记的事情。

这个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著书立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著书,不会比孔子生活的时代更早,《左传》据说是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著,但有人考证不一定是左丘明。我个人认为,是不是左丘明写作了《左传》,但是,孔子时代传说私人著书,这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我们说,私人著书,基本不会早于孔子时代。

其实,不但私人著书不会早于孔子时代,用文字记载和表达的时代,也不会比周文王时代更早。

尽管,甲骨文也是一种文字记载的方式,但是,使用甲骨文的商朝中晚期,文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作为宗教活动的“神秘符号”。

我们之所以,把商朝对使用的成熟的文字叫做“神秘符号”,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文字刚刚从“小范围使用文字”正在向“大范围使用文字”过渡。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文字发展阶段。


杨家湾陶器上的文字,总计一千多字。这是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刻划划出来的文章。这些文字只在“小范围使用”,大概最小可能只有十个人,明白。或者,只有刻刻划划的那一个“仓颉”认识。

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然把甲骨文叫做“神秘符号”呢?

因为,文字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文字就是那些刻刻划划。例如,半坡陶器,浙江平湖庄桥陶器,以及年代更早的湖北宜昌夷陵杨家湾陶器上的刻画,都是早期使用文字的见证。

不过,对这些刻刻划划,我国的学者有非常谨慎的评论,只有郭沫若对半坡的刻刻划划认为是文字,但是,郭沫若提不出具体的理论依据。


只有赵小立先生提出一个文字宏观发展的理论构想,他说,文字的使用是一个漫长过程,这些过程是有继承性的。

文字宏观来说,经历了两个本质一致发展阶段,这就是“小范围使用”和“大范围使用”的历史性变化。

首先,文字不可能一开始就会“大范围使用”的,因此“小范围使用”文字,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古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使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劳动和生活的。

例如,半坡的刻刻划划,是艺术吗?不是。是图画吗?也不是!那么,这些刻刻划划只能是“文字”。但是。文字从私密和神秘,到大众化,这需要一个合理的漫长发展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大范围使用文字,才会成为真正的“文字”。所谓的文字,就是记录生活和历史,而且,有通用性,才能叫做文字。


6000年前的湖北宜昌夷陵杨家湾陶器上的“田”字,但是,你能确定杨家湾古人把这个字读成“田”?

因此,我们说,严格来说,甲骨文都不能算“文字”呢!这奇怪吗?那请解释清楚,为什么现存5000多个甲骨文字,有将近3000个文字至今我们不认识?

这就是因为我们割断了古老的刻刻划划“文字”与新文字的联系性和继承性,所以,我们是孤立地用新文字,即秦篆体系的文字理论来看甲骨文的。那么,即使我们把古代被学者定为“符号”的那些“文字”看做是文字,我们会破译现在还不认识的甲骨文吗?


山西陶寺陶器上的“文”字,同样,古代陶寺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文”字吗?

我认为,不认识的甲骨文,起码暂时或者永远都还是不认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认为,古老的刻刻划划与新文字没有任何关系。


仓颉,就是在使用文字的诸神崇拜思想体系下面的一个神话,这是真正的神话,与后来说他有四只眼睛的夸张,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说他有四只眼睛,那倒另当别论,但是,真的是一个纯粹的神话。


仓颉虽然是一个神话人物,但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完全需要接受。关于仓颉的文化,我们就不做评价了,我们也是完全接受和欣赏的。


河南二里头文化的“刻刻划划”。看看,是不是比半坡更加“规范”,“整饬”多了?这不会是仓颉的大作吧?

学术界一般认为仓颉是某一时期文字的整理着,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也是一种猜想。裘锡圭先生的学生詹鄞鑫提出,仓颉可能就是“创契”的假说,他的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好评。那么,他算是基本假说成功了。因为,最早的文字,真的就是刻刻划划,这也是文字载体,需要一种适应的物质所决定的。


千千千里马


仓颉,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他为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享年110岁,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被尊奉为“文祖”。

有关仓颉是否真实存在、文字搜集整理工作是否为他一人所完成,一直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事实上,这在学术界也并无定论。

二十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发掘汉长城烽燧,出土一批汉简,内有《仓颉篇》整简1支,断简4只,共40余字,学者罗振玉、王国维进行了研究。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遗址出土汉简,发现《仓颉篇》残简,是一条三棱觚,其上每面有20字,共60字。1972—1974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居延汉代烽燧、破城子遗址出土一批汉简,中有《仓颉篇》残简,存150多字,有“苍(仓)颉作书”、“幼子承昭”、“谨慎敬戒”、“趣遽观望”等句子。此后,在甘肃玉门花海烽燧遗址、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新疆尼雅精绝遗址等,亦发现《仓颉篇》简牍等。2009年,北京大学接受海外捐赠,其中有秦代版本的《仓颉篇》简牍1300多字。

《仓颉篇》是我国秦、汉时期的启蒙识字课本,类似于我们今天常见的《三字经》。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构成,分别是秦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共20章,是秦统一六国后“书同文”政策的产物。

至汉初,闾里书师合此三篇,断60字为一章,凡55章,共3300字,并称《仓颉篇》;扬雄采摭众家之说,辑成《训纂篇》,顺续《仓颉篇》,凡34章,章60字,共2040字;东汉班固在扬雄基础上又续作13章,章60字,1380字;东汉和帝时,郎中贾鲂又在班固基础上扩充为34章,章60字,2040字。这样,《仓颉篇》及其续作就达到了123章7380字,俨然一部煌煌大典。流传过程中,在汉、晋、隋时还衍生了多部释词解义的训释之作。

只是,《仓颉》一系的字书,后世都亡佚了。直到上世纪重新被发现。

《仓颉篇》之得名,毫无疑问是为了纪念有“造字”之功的先祖仓颉。目前全国在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诸省尚存仓颉墓、庙、台、祠,计20多处,其中建于汉代的陕西省白水县仓颉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亚当斯大楼东侧铜门上也有仓颉雕像,其解说是“中国文学(字)的庇护神”。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在汉代及以前的史籍记载有: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韩非子·五蠹》:“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说文解字·序》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纬书《春秋元命苞》:“(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这些记载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字成之日,举国欢腾,上苍感动得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鬼怪则吓得夜里啾啾地哭起来。

另一种则讲,所谓的“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个人发明创造了文字,而是他呕心沥血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因为其成果最佳,所以只有这一套文字独自传承了下来。

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先生有“先民造字于邃古,仓颉厘定文字于后世”的观点,同意汉字为远古先民共创。

不管仓颉是发明创造了文字,还是系统整理了文字,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仓颉在汉字创制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结束了刻木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因此,仓颉被尊为文字始祖、“史皇”,永远为炎黄子孙所敬仰。

当然,也有人质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仓颉这个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就持这种“不确定论”。他在接受凤凰网访问时说,有古书记载仓颉有四只眼睛,这显然不可能。他认为,是不是有一个仓颉来造字,目前还是传说,并非信史。


六毛吃秀


谢邀。"仓颉造字”系上古传说。考汉字之发生发展,必是古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一点一点逐渐发明发展起来的。其间可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摸索。决非某一人之功劳。仓颉的作用,就是把前人的点点滴滴集中汇总起来,加以分类,修改,完善,系统化,便之更便于人类使用。

据传说,仓颉乃黄帝之史官。其时尚无朝代方面的记载。中国有朝代记载始于禹建立的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在此之前,人类处于原始部落状态。


WM晓奇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早期在陕西建立华夏文明,后来打败蚩尤夺得河南河北,都城在陕西,死后葬在陕西桥山,如今黄帝陵附近发现了距今四千五到五千年多年中国最大的城市遗址,已发掘面积达425万平米的石峁古城遗址。从年代到规模到所在地都符合黄帝后期的建都及司马迁“黄帝崩,葬桥山”的事实。而黄帝陵和石峁古城遗址附近的白水县仓颉庙更是又符合黄帝史官仓颉的事实。

今天不说史料记载,各地都有各地认为正确的史料,陕西也能找出一车来,唯一能够证明的只有遗迹和铁证。

首先陕西北部的黄帝陵,不说大量正史和国家有关部门唯一认定的黄帝陵,仅黄帝陵内八万棵下至五百,上至五千岁的古柏是捏造不出来的。中国一直有给先人坟墓栽种柏树的习俗。



其次黄帝的叫法来源于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也符合很多史料记载。而黄土高原发现的距今四千五到五千年多年的石峁古城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城市遗址,已发掘面积425万平米,仅东门面积就2.5万平米,还有内城,外城,烽火台,瓮城,皇城,石砌大道,作坊,发掘四千多玉器、兵器。符合黄帝后期建都于陕北的史料记载。而自古到今一直是帝王祭拜黄帝的唯一场所,建国后1966年陕西恢复官方公祭黄帝陵大典,而一些造假的2006年瞅上公祭带来的旅游收入和文化宣传也造假了一个开始公祭,并且还学越南,印度,菲律宾把原本没有争议的事实搞乱,弄成有争议,如今混水摸鱼把自己那造假的历史文化宣传出去,赚旅游收入。






另外,在黄帝早期“黄帝生于姬水(陕西武功)”“郊雍(西安北)上帝”在关中平原建立文明,与炎帝部落融合。而在武功不远的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西安杨官寨城市遗址,距今五千年到六千多年已发掘面积80万平米。从时间到地点规模,符合黄帝早期的活动范围。






而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活动范围也不会离黄帝太远,所以靠近陕北的白水县仓颉庙从时间到地点也很符合。而白水仓颉庙的五千岁的古柏群又是造假者造不出来的。中国一直有给祖先坟墓栽种柏树的习俗。








亲爹亲爹


谢邀!仓颉造字具体的说不是发生在哪个朝代。而是发生在哪段历史时期。仓颉是原始社会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时期黄帝属下的一位属官。黄帝时期国家尚未形成,只是以部落联盟形式存在,联盟首领由部落成员推举,负责管理部落联盟事物。因此史上还不把那个时期的部落称为朝代。仓颉受黄帝所托,为了便于记录部落联盟发生的事物,创造了文字,史传“仓颉造字鬼神夜哭”,说明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但由于年代久远,并没有留下可供可供考古的考古文献,只是留下一个神话传说。


熠熠古客


仓颉是远黄帝时期的史官,负责整理和记载史料。在当时,人类只有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这对记载事物显然很难详细,因此仓颉便在前人造字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又增加了"指事,会意,形声”三种造字方法进行造字,使我国的文字有了极大的发展。如今,我国所用的汉字,是根据那时流传下来的甲骨文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几次变比,最后又经简化而成的现代文字,之中大多数是由仓颉创造而成。

《世本》中有"黄帝使仓颉作书”。《淮南孑修务训》有"昔者仓颉作书,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这些足以说明仓颉确实为人类文字的创造有很大贡献。


脱俗道人


关于仓颉的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





看完史书关于仓颉的记载,什么四个眼睛,天神下凡,创造印度梵文什么的。感觉很扯。。

关于夏以前的历史,文献记载倒是不少,但是考古证据,遗址至今没有发现。没有考古证据的历史是不被史学界承认的。只能当神话传说。

至今被史学界承认的最早中国文字是洛阳殷墟的甲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