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聖人?

雲臺雪拂


鄙人才疏學淺,斗膽發表下我的看法。聖人,超凡入聖,立於地又在地之上,雖為人又在人之上,生於平凡,終於超凡。


聖人入了道,與道同存,不生不滅,造化萬物。何謂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千古名句解釋的了很多。古往今來,求道者萬千,雖然言道典籍很多,終不過應了蘇東坡大詩人的那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玄之又玄,眾眇之門”,道需要我們凡人去悟,而聖人經悟道已得道。

我扯了半天發現自己說的不清楚,是我自己水平有限,但還是厚著臉皮點了“發佈”。


某暴發戶


聖人不死,愚人不止,聖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世界從來也沒過什麼聖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的本性基因決定人都是有缺陷的動物,所謂聖人都是歷代皇權社會統治者經過喬裝打份用來愚民的道具,只不過近百年來,聖人沒找到,在群氓共推共舉共造中,神倒是造了不少。但終究是“窮猿奔林,無暇擇木”,當不得真。回頭看西方,自柏拉圖以降,即使不再提哲人王,而是設計一整套制度、價值觀、生活方式,讓大家在其中幸福自由平等地生活。

  中西方在追求賢人治國的路徑上,經過數百年發展,已經發生了悄然改變。西方基於“人性本惡”假定,即承認人是理性經濟的,會有私利私心,無論此人道德水平多麼高,都會受到私人利益的誘惑,都有可能做出有違法律道德要求的行為。故而,人性都存一種必要的惡,光靠道德的說教是不管用的,必須要靠法治約束,逐漸發展出一套嚴密的監督、制約和懲處機制,使掌權者將社會的利益放在首位,手莫伸,伸手必被抓。可以肯定一個充斥聖人社會必定是偽道德偽君子滿街跑,一個磚制人治的落後的違反人性的社會。

劉天大夫


聖人是具有理想化的人格的人。

什麼是理想化呢?因時代而異。在古代,比如農業社會發達的情況下,要求可以看看孔孟的經典,有具體的描述。

到了如今,這個理想恐怕又變了,古代的聖人,不會玩微信看來是不行的了,所以當今的聖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儘可想象。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理想化的人格都是需要接地氣的,佛陀也是“著衣持缽”入城乞討的,孔子被楚狂所譏諷,這都是號稱聖人的。

所以,聖人一要符合時代要求;二要符合人性面目。舍此則緣木求魚。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謂聖人了。


朵夫QD


保持清醒很重要,對於思考和成長,因為人很容易走入群體偏見而不自知。對於人在大事大非上,在重要環節上做到適度,儘量反思反省已很好。時刻保持清醒是聖人,人類沒有聖人,只有局域的和歷史階段的偉人,在嚴格意義上講聖人不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