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在坊间,张学良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莫过于张学良治下的东北三省丢失在日本手里,这让很多文人,历史学者所诟病。但在当时,真正让张学良在大众面前成为“众之矢的”的却是一首打油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张学良

这首诗于1931年11月发表在上海的一家报纸上,后来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而写这首诗的作者也是大有来头,他叫马君武。

马君武,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早在1905年就在日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27年,他一手创办了广西大学,并三次任校长。马君武极力推广发展现代办学理念,那时的文人将他和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并列,有“北蔡南马”之称。

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马君武

那这首在当时举国尽知的诗,描写的是不是实情呢?事情还得回到1931年,在东北沦陷之前,由于张学良长期抽大烟,导致身体空虚,到北平疗养。东北失陷当晚,张学良却实和外国人在包厢里观赏京剧,但是诗里的三个女主之一,胡蝶,当时并不在北平,而是在天津拍戏,所以这个是子虚乌有。

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胡蝶

三个女主之一的朱五,据张学良晚年回忆,“这首诗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仅没有任何关系,我都没跟她(朱五)开过一句玩笑!”,“到底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虽然张学良风流一生,也谈过很多女朋友,但他从不讳言,所以和朱五是否暗生情愫,外人真不好判断。至于赵四小姐,他和张学良的故事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已经坐实。

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三个当事人,一个不在场,一个有疑问,那马君武为什么要写这个打油诗呢,很可能就是与当年张学良没借钱给他办学有关。张学良出身含着金钥匙,是富可敌国公子哥,爱结交朋友,而且出手阔错。早在马君武之前,就已经有过资助东北大学,南开大学的先例,所以马君武亲自登门借钱办学按说应该是十拿九稳,但是他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张学良公寓苦等一夜的马君武最终如愿见到了张学良,但“爱莫能助”的借口,让凡事不求人的马君武颜面扫地,毕竟自己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为国办学也是正义之举,却换来个自讨其辱的结果,难免心生怨恨,别人能借而我却借不得?

张学良一生最痛恨的诗,至死也解释不清,难道被人“落井下石”?

当然,张学良让整个当时中国富庶的东三省落于日寇之手,不管是上面的命令,还是自己的主张,不放一枪就撤退都是一个不可饶恕罪责,所以一些得罪过的人“落井下石”也是在正常不过了。至于这个张学良最恨的打油诗《哀沈阳》,不管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