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以流量爲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新零售

3月30日,永輝超市發佈2017年年報,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585.91億元,同比增長19.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17億元,同比增長46.28%。

要說新零售,肯定要提被媒體反覆對比的兩大“新零售嬌子”:阿里的盒馬和永輝的超級物種,二者也是各有千秋,盒馬處處透著用互聯網思維對實體零售的思考,而超級物種則更像傳統商超對互聯網思維選擇性吸收的的產物。

2017年,是中國零售業生態發生鉅變的一年。圍繞著業內最初對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的構想,新的行業定位、新的零售業態、新的技術紛紛湧現,線上線下合縱連橫熱火朝天。生鮮超市、無人值守商店、無人倉配、門店科技等新鮮事物,一個接一個地來到我們身邊。

也許你會問,新零售究竟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同?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從新零售角度來看,每一類客戶的轉化都有與以前不同的做法。以盒馬鮮生為例,盒馬鮮生目前在二線城市快速擴張。這些市場的潛在客戶從何而來?還是像之前的超市等待客戶自然上門嗎?

相信大多數新市場的潛在客戶都是通過媒體報道和宣傳來認識盒馬的。盒馬通過造勢,獲得了流量上的成本窪地。

如何讓潛在客戶到店?盒馬有其殺手鐧,高性價比的大海鮮品類及其加工產品,給了消費者非常強勢的到店理由。

盒馬是靜待消費者上門復購嗎?也不是。在盒馬的線下場景中,它在不遺餘力地將消費者轉化為其線上App客戶。線上客戶下單的門檻比到店要低,這使得客戶再次下單的可能性大增。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同時,盒馬在打造夜間SOS、熟食夜宵等多種用戶場景,滿足客戶的30分鐘即時需求。在核心品類之外,盒馬還補充了更多的隔日到達的SKU,儘可能滿足客戶對生活用品和食品的一站式採購需求。

我們會發現,盒馬能夠在不察覺間將一個潛在客戶轉化成一個高復購率高價值的核心客戶。新零售的客戶管理是一種思維,它的載體可以是流量窪地,可以是高低頻商品的組合,可以是場景需求的深挖,可以是線下線上的融合,遠遠突破了過去大多數商家發短信、發微信的邊界。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以蘇寧的新零售實踐為例,用兩個場景來做個詮釋: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01

蘇鮮生——逛吃逛吃

圍繞用戶消費場景的體驗,蘇寧旗下的蘇鮮生將傳統的超市轉化為集“商超+菜市場+餐飲店”為一體的全新購物空間。

一進入蘇鮮生購物區,各種海鮮琳琅滿目。而出於生鮮產品不能久置的考慮,現場設置了烹飪區,通過收取並不高的加工服務費,片刻間就可以為購買生鮮的顧客提供美味佳餚。

此舉可謂一箭雙鵰:一方面,延長了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黏性大增;另一方面,顧客在等待海鮮加工的間隙,可能會在繼續逛超市的過程中進行二次消費。

說得通俗一點,前一刻還在挑選活蹦亂跳的“蝦兵蟹將”,後一刻就能吃到海鮮美食,悄然間,“逛吃逛吃”的願望在這裡實現,成就感滿滿,著實不虛此行。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02

蘇寧Biu店——刷臉支付

蘇寧無人店Biu的最大亮點是——刷臉支付黑科技的實現。Biu店的刷臉支付,採用了人工智能中的面部識別技術,只需事先在“蘇寧金融App”中錄入自己的臉部信息,便可實現在購物全程只需對著攝像頭刷臉兩次(包括進店一次,支付結算一次)完成買單,哪怕是做鬼臉、戴帽子甚至是遮住自己的半張臉也能夠輕鬆被識別出來。

這一過程完全擺脫了手機的桎梏,堪稱支付領域的一場革命。試想,當別人在掏手機、啟動App、輸密碼時,你看著屏幕中的自己微微一笑,就像完成自拍一樣,頃刻間付款成功,是怎樣一種酷爽體驗?

新零售,以流量為中心是落地的起點

新零售的邏輯——你可以排斥這個詞,但不能輕視它的商業邏輯:從開始建模,就是建立在先系統、再服務、後門店的邏輯基礎上。也就是說,電商思維的零售模式,從一開始就是以流量為中心而不是以門店為中心,門店從一開始的定位中就有前置倉的功能,甚至與門店功能不分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