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服不被大多数汉人认可?

我家大佬姓易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



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样: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1)历史性

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向于复兴。

(2)传承性

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


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4)完备性

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那时花开5683


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1,多数人所认知的汉服应该都是宽袍大袖,层层叠叠的,会觉得不方便

2,清政府强制剃发易服且统治了几百年,汉服文化的断层比较严重

3,日韩文化入侵严重。不止一次有人说齐胸是韩服,交领广袖是和服。但是,这都是我们汉族自己的东西啊。。。


而且,汉服叶不是全是层层叠叠的。

日常男款的短打,半臂,女款更多。

(此处召唤宫寒小哥哥~)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自古中华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汉服是衣服,更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随着现在同袍越来越多,汉服也渐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内。汉服魅力很大的吖~我穿汉服上街大家都说很漂亮~(ಡωಡ)hiahiahia

好多大姐姐问我在哪儿买的,要给姑娘买;

好多小哥哥问我在哪儿买的,要给女朋友买(这样的男朋友给我来一打);

好多同袍遇到之后就热情的打招呼,一见如故。

从3年前在洛阳丽景门看到一个穿长褙子的背影目不转睛,到去年在某宝第一次看到汉元素;

从今年3月份的第一套汉服,到现在的一衣柜;

从刚开始纯粹觉得衣服好看,到现在明白其中的文化内涵。

汉服现在已经是我心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穿着汉服走遍洛阳的每条街道

洛阳明堂(武则天曾经办公居住的地方)


洛邑古城(洛阳有座文峰塔,离天只有丈七八)

国花园(洛阳地脉最相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希望有机会可以穿着汉服走遍大江南北。


洛水之北


首先还是陈旧的观念问题,现如今,虽然一些同袍一直在普及汉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得到,注意得到也不一定沉下心去了解,导致一直有着偏见。

其次,汉服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大部分时候,经过一些媒体胡乱宣传,常常拿着影视服装,表演服装,甚至cos道具服张冠李戴,混淆视听,使汉服在人们看来是那么浮躁而又夸张。

最后,大家应该充满信心,特别是烦闷的同袍们,汉服还在发现糅合中,形制与时代的关联性还在探索,汉服圈子对于其中的讨论声音一直都在,我们也都在进步,不管是形制上还是色彩搭配,这两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再说了,各行各业都有些规矩,汉服亦是如此,要知道一蹴而就的事情反而不能长久。


沉迷汉服慌慌哒


历史原因以及时间问题。说汉服不方便的,少民服饰就方便了?又不让你天天穿,难道你穿婚纱西装去搬砖了?只是提倡作为礼服而已。说汉服是上流人士的,旗袍在民国也是上流人士穿的,谢谢。说与时俱进的,日本韩国保留的传统服饰,还成为发达国家,所以民族服饰和社会发展并不冲突。说复古封建残余的,你可以别过年别用筷子,都是古代传下来的东西。说贵的,请问你了解过汉服吗?说得好像婚纱西装很便宜一样。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穿自己民族的衣服有什么错?凭什么少民可以我们就不行?连自己国家的东西都要抵制谩骂,可想而知现实生活中是怎样一个尖酸刻薄的人


小葵小新小爱


因为汉族被迫两百年的政治打压,文化截肢。之后又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矫枉,历史文化发展还有一定的惯性,满清的统治虽然结束,但其截肢的文化仍在继续蔓延,,以至于一些汉人以为长袍马褂是民族服装嘞,。


儒墨道


在现代汉人的映像中汉服的存在形式是在古装剧中,其中也包括我国各地方的戏剧中。这也不难理解,经过清朝几百年的去汉化,在大部分汉人心目中汉服作为民族服装的必要性已经很淡了,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了!但本人并不排斥汉服的复兴,因为我也想我们汉族人也像其他民族一样在盛大节日时自豪的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而不被其他人嘲笑和误解成韩服或小日本鬼子的和服。我认为这才是复兴汉服最现实且有机会可以实现的目标!但这必定是任重而道远的!在此为汉服复兴者点赞!!


骑蜗牛7


第一,时间久远,自从剃发易服到现在三百多年了,人们心里上有距离感,亲切感,熟悉感。第二,整体中国文化处于低谷期,而中国文化的代表汉文化更是受到巨大破坏,虽然随着中国的整体实力的上升有所恢复,但远不够,这是一种文化不自信,民族不自信,这需要时间,需要国家实力增强。第三,不排除某些人在恶意打压汉文化,抹黑汉文化,这个汉文化不止服装,还有精神,历史等各方面,比如颠覆各种精神形象代表人物,而且做这些事的人很高明,也很有头脑,伪装能力很强!


老猫冬眠


穿漢服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人,遭人毒打



說的對的,給我點個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