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爲什麼單身率高達80%?

細品國產古裝影視劇


一方面,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擠壓”,不少男性被迫成為“光棍”。“剩男”社會問題越發嚴峻,適婚年齡段男性婚戀難度加大,單身問題難以解決。

另一方面,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學歷女性更難找到相應配偶。

最後,很多90後至今還不結婚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在的90後都有自己的思想,會自己賺錢,會獨立生活,覺得自己一個人過也很好。


情愛密碼


昨天我看了一篇標題叫《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的文章,頓時感到一陣蒼涼。

就像俠客站在山頭,迎著風,想回頭望一眼心愛的姑娘,卻不能。

因為逆風會吹亂他額前那一綹頭髮,是早上出門前特意對著鏡子,小心翼翼特意從留長的左邊掀起蓋住光亮的前額,然後用水抹平的那綹頭髮。如此神聖的儀式,代表著這個中年男人最後的尊嚴。

他,怎敢讓逆風吹亂了他的發,毀了她一世的牽掛?

聽說大部分男性會在25歲左右出現脫髮。真高興,原來25歲不止是女人的分界嶺。

25歲,我們已經徹底發育成熟,個兒不會再長高,胸不會再變大。一切就這樣B了,骨質密度、肌腱韌性、身體機能、頭腦智商和衝動任性。

比如我,作為第一批90後,在25歲之後,分明感受到,每一天我都在被過去的自己打臉。

25歲之前,我叫囂著自己出門從不擦粉底液,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25歲之後,我出門前一定要先打個底、畫個眉、擦個口紅,不然就感覺這張臉羞於見人。

25歲之前,我覺得護膚品的功能只要保溼就夠了。25歲之後,我還需要我的護膚品可以“提拉緊緻抗衰老”。

25歲之前,我躺在床上玩手機都能玩到天亮,徹夜通宵so easy。25歲之後,我躺在床上無論玩得多來勁兒,到了12點我都默默把手縮回被窩裡,準備進入夢鄉。

25歲之前,下第一場雪的時候我都有勇氣穿薄絲襪出門。25歲之後,氣溫降到十幾度我就有意識的把腳踝藏起來。

25歲之前,我宿醉的次數要以“周”為單位算。25歲之後,宿醉?膽兒挺大啊!

更可怕的是改變並不僅僅出現在生理上,還有我的心。25歲之前,有人對不起我,我恨不得指著他鼻子罵回去。25歲之後,想一想沒什麼大不了,算了吧。

25歲之前,我動不動就給自己立flag,要視金錢圖糞土,要揹包走天涯,要永遠做最時髦的人。

可25歲之後呢?我甘願為了糞土般的金錢去做屎殼郎,那些販賣人口的故事嚇得我再不敢輕易獨行,永遠做最時髦的人?呵呵,是工作不夠忙,還是房貸車貸信用卡不用還?

想一想,作為第一批90後還是蠻尷尬的。提前來臨的中年危機,沒結婚的被玩命兒催婚,結了婚的要努力生娃,生了娃的要賺錢養家。結婚早的那撥裡已經有人離了婚,沒結婚的那撥還有人至今母胎單身。

更尷尬的是,90後在心智上不如80後耐操,心勁兒上又不如00後敢闖。想就這麼碌碌無為過一生,還心有不甘;想奮力一搏又覺得性趣寡然。

80後擁抱著提前到來的更年期,00後肆意揮霍著大把大把的青春期,可是90後呢?就特麼剩下一堆沒用的矯情。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只熱衷娛樂八卦,可我現在確實已經開始看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我曾以為我永遠能get到最火的愛豆,可現在卻怎麼也搞不懂TFBOYS到底帥在哪。我曾以為我們才是時代的弄潮兒,直到無數00後,甚至10後開始出現……

他們出現就算了,居然還臭不要臉的說“那些90後的老女人”,他們在直播平臺為愛豆“出頭”,他們在王者榮耀裡坑隊友……

他們,呵呵,等他們長大了也還是一樣逃不過被那些發過的朋友圈打臉。

我記得網綜《舉杯呵呵喝》陳赫那集裡,趙英俊巧妙地解釋了打臉這個詞兒。

他借用了孔子的話“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是,說到做到,只為自己言行負責人的,只不過是淺薄而固執的小人,永遠不能成為一等一的人,因為格局太小,不懂變通,把自己定格了。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只有被打過臉,才知道自己曾經多年幼無知。也只有被打過臉,才證明你已經開始長大。

這種長大,是為了變得更好、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愛我們的人,為了平和的幸福,去做的一種改變。也許我是被生活折磨出抖M傾向,但我確實開始迷戀上了被打臉的過程。

因為,

反正我也沒辦法呀~


逗逗逗姐


謝邀請。因為90後看到70、80後離婚率太高,加上自己經濟來源薄弱,家庭背景窮,現在社會的人太現實了,動不動就劈腿,不講原因,不講理由。今天剛結,後天就離都有。最後決定還是作單身最好。


蘆葦花開8570837


首先,不知這標題數據何來(表示疑問)

其次作為個80後談談自己觀點。

先說人口,單身狗(男)多了女性幾千萬(陰陽失衡)

再說離婚,權威數據,五年內離婚的80,,90後比例大於四成(上海為例,沒記錯的話)

最後說下婚戀觀,90後(1990—1999)最大到今年為止,27歲,最小18歲(若是我數學沒算錯的話),95後之前和95後之後的婚戀觀明顯開始出現不同:

95之前還算是抓住了80後的小尾巴,所受的教育還有80後的影子(80後的教育比較傳統)

95之後算是90後新生代(個人認為),隨著社會進步,網絡進步,接受的教育及信息方式開始增多,對於傳統婚戀觀的觀點開始發生變化。

在接受調查的90後中,超過40%的男生稱不介意尋找年齡比自己大3-5歲的女生,有38%的90後女生能夠接受年齡比自己小的男生。

女性在擇偶中對經濟的要求也水漲船高,超八成單身女性認為5000是男士收入的起點,即脫單及格線(個人認為這點是重要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結構)。

近七成單身女士擇偶時認為對方的外貌條件“很重要”,她們對男士的身高和體型有較高的要求。其中,178cm、180cm和175cm的男性最受女性歡迎,而男性則對身高163cm、168cm和160cm的女性更偏好(哎,你還是不夠帥啊)。

數據顯示,64.23%的單身男女認為在確定關係前,可以同時期與2-3人約會,進行綜合瞭解後再作決定。超七成單身男女表示並不介意對方是再婚人士。從年齡代際方面看,與70後和80後接受離異人士的高比例相比,90後中僅有55.5%的單身男女會接受離異人士。

73.79%的受訪單身男女表示接受婚前同居,特別是男性,超八成單身男性認為同居有必要。然而,從女性一方來講,僅六成女性接受婚前同居(男人,你懂的)

據有緣網調研,約78.3%的90後願意通過婚戀網站結識異性。在90後中,超過80%的人十分排斥傳統相親,認為傳統相親就是一次“待價而沽的交易”。

好了,可以總結了:

單身狗的原因無外乎幾點:

你帥不?

你經濟獨立不?

你志同道合不?

多維度的世界,多維度的戀愛和價值觀,最後說一句,我國90後人口2.28億,僧多肉少,看到心儀的,就主動出擊吧,無論成敗,不然。。。。。。聖鬥士是你單身狗之後的另一個標籤。


讓你天天雙十一


僧多粥少唄。再加上現在好多人把婚姻愛情同車子房子票子戶口等掛鉤,造成年輕人壓力劇增,談不起或者根本不敢談婚姻。特立獨行的90後比較喜歡自由,思想上也更開放,不願意被這些束縛,當然單身率也就更高。


微笑牧歌行


謝邀。90年是個無孩年,當時大多數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都想要個兒子,能傳宗接代,那個時候男孩多女孩,90年又趕上無孩年。他們真是命苦啊!單身不說,有個找著對象的,又趕上彩禮要的多,也苦了當父母的。沒辦法!


開心快樂2879


首先,這個數據是誰統計的?官方麼?有點太高了吧 。

不過說真的,我的外甥就是90後,現在還單身。也沒戀朋友。

個人感覺跟這種現象時代有關,也跟社會有關,跟個人也有關。


零基礎學幽默


謝謝邀請!90後比較獨立也更自我,他們崇尚自由而結婚則是像把兩個人捆綁在一起,這也造成90閃婚閃離的多。這一代人太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受不得委屈。其次是現在男多女少,高額彩禮沒有經濟條件想結婚,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