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金是怎麼來的?

河湟笛韻


據我瞭解狗頭金就是天然的,質地不純,顆粒大而形態不規則的塊金。其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礦物學家經多年研究發現,狗頭金表面常有一些瘤糖狀突起或錐形生長條紋,它的內部常見到同心圓環狀結構或其他礦物的包裹體,其金含量常常高於巖金礦山所產的金粒。金雖是惰性元素,自然條件下不能生成自由離子,但其有較強的絡合傾向,能與多移種配位基團絡合生成絡陰離子或絡陽離子,這使得金元素能進入水溶液,並隨水溶液遷移和再沉澱,由此,礦物學家推測狗頭金可能是含有金的溶液或體經過遷移和再沉澱而形成的。另外,一些生物,如蘚、木賊等,也能從土壤中吸附金,當生物死亡後可以形成金的堆積物或結晶,這可能是狗頭金的另一種成因。

二、流星成因。大塊的、富含金質的流星隕落所產生的狗頭金是品質最高的,由於流星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產生強烈摩擦和劇烈氧化燃燒,使得很多雜質在過程中消耗掉;黃金在高溫下也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穿越大氣層時溫度很高,高於黃金的熔點1063℃,落地後黃金成液體流動狀態。流星形成的狗頭金含金量很高,世上極為罕見,或為民間私藏,或為鎮國之寶。

如何辨別狗頭金?

1.掂重量:黃金的比重為19.32,重於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如同體積的黃金比白銀重40%以上,比銅重1.2倍,比鋁重6.1倍。狗頭金託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的狗頭金則覺輕飄。

2.看硬度:黃度比較軟可以用指甲劃上痕,有彈性用手摺不易折斷。

3.聽音韻:將狗頭金扔在堅硬的地上。落地時聽其響聲。真的狗頭金髮出的聲音低悶、厚實、沉重,且聲無餘音。假的狗頭金聲音脆而無沉悶之感,一般是“噹噹”的響聲,且有餘音。真的狗頭金落地時跳動沒有假黃金劇烈。


歐怡怡


  據瞭解,狗頭金是天然大金塊的俗稱。傳統的看法以為,巨大的狗頭金是產於原生金礦中的大塊山金,大風化破碎時被分離出來,繼而又被洪水或冰川機械運到低窪地沉積而成。但奇怪的是在開採原生金礦時,從來沒有找到過大金塊。

  美國地質調查局最近提出一種新的看法:天然金塊可能是由某幾種土壤細菌造成的,由於流水中的可溶金即金離子與細菌孢子表面發生化學結合,從而形成“生成晶體金”的基礎。

  目前,有關狗頭金的成因,歸納起來主要有3種說法,即表生化學增生說、生物聚金說及冰凍富集作用說。3種成因儘管在形成機理上有所差異,但均強調狗頭金形成於表生環境中。

  但是有專家曾對此成因提出過質疑。他們在《地質與勘探》雜誌中發表的論文指出,如果說狗頭金是微細粒金在表生條件下進一步增生聚合而成的話,那為什麼在很多砂金礦床中不存在狗頭金呢?

  即使在細粒的砂金中偶然出現一塊狗頭金,其塊度要比周圍的金粒大幾千倍甚至幾萬倍,但為什麼在同樣環境條件下,其周圍細小的自然金粒形不成狗頭金,難道這塊狗頭金具有得天獨厚的局部環境?這顯然難以用表生環境下成礦理論進行解釋。

  此外,如果狗頭金是表生環境中形成的,則無論以何種方式聚合而成都應具有一種表型特徵。而實際上產於世界各地的狗頭金形態各異,幾乎沒有同一形態的狗頭金。

  在專家學者看來,如果狗頭金是通過表生條件下化學增生等作用形成的,那麼依據表生條件下增生所形成的金應為純質金這一事實推斷,狗頭金的成色應當在950以上。

  但根據有關的統計結果,狗頭金的常見成色僅為800-900。如產於四川省白玉縣孔隆溝狗頭金窩的大金塊被認為化學增生成因,但其成色僅為700-840;同樣產於昌臺的狗頭金成色也僅為700-906。

  另外,產於澳大利亞名為霍爾特曼的世界上最大的狗頭金重285.77千克,含純金92千克,其含金率僅為32.2%。可見狗頭金的形成,難以用在表生條件下主要由化學增生等作用形成的塊金的觀點進行解釋。


恆信貴金屬HK




狗頭銀,和貴金屬的合金。


九龍玉佩1


狗頭金只是從書上看到過,大概是一種含雜質的自然金塊,多來自於富含金質的流星隕落、黃金雨地質時期形成的富金礦 礦石,這種自然金因形狀酷似狗的頭形,故名狗頭金。世界各國都以有狗頭金為自豪和驕傲。這種狗頭金可遇而不可求,一旦發現都會被當成珍寶留存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