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头金是怎么来的?

河湟笛韵


据我了解狗头金就是天然的,质地不纯,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其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矿物学家经多年研究发现,狗头金表面常有一些瘤糖状突起或锥形生长条纹,它的内部常见到同心圆环状结构或其他矿物的包裹体,其金含量常常高于岩金矿山所产的金粒。金虽是惰性元素,自然条件下不能生成自由离子,但其有较强的络合倾向,能与多移种配位基团络合生成络阴离子或络阳离子,这使得金元素能进入水溶液,并随水溶液迁移和再沉淀,由此,矿物学家推测狗头金可能是含有金的溶液或体经过迁移和再沉淀而形成的。另外,一些生物,如藓、木贼等,也能从土壤中吸附金,当生物死亡后可以形成金的堆积物或结晶,这可能是狗头金的另一种成因。

二、流星成因。大块的、富含金质的流星陨落所产生的狗头金是品质最高的,由于流星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产生强烈摩擦和剧烈氧化燃烧,使得很多杂质在过程中消耗掉;黄金在高温下也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穿越大气层时温度很高,高于黄金的熔点1063℃,落地后黄金成液体流动状态。流星形成的狗头金含金量很高,世上极为罕见,或为民间私藏,或为镇国之宝。

如何辨别狗头金?

1.掂重量:黄金的比重为19.32,重于银、铜、铅、锌、铝等金属。如同体积的黄金比白银重40%以上,比铜重1.2倍,比铝重6.1倍。狗头金托在手中应有沉坠之感,假的狗头金则觉轻飘。

2.看硬度:黄度比较软可以用指甲划上痕,有弹性用手折不易折断。

3.听音韵:将狗头金扔在坚硬的地上。落地时听其响声。真的狗头金发出的声音低闷、厚实、沉重,且声无余音。假的狗头金声音脆而无沉闷之感,一般是“当当”的响声,且有余音。真的狗头金落地时跳动没有假黄金剧烈。


欧怡怡


  据了解,狗头金是天然大金块的俗称。传统的看法以为,巨大的狗头金是产于原生金矿中的大块山金,大风化破碎时被分离出来,继而又被洪水或冰川机械运到低洼地沉积而成。但奇怪的是在开采原生金矿时,从来没有找到过大金块。

  美国地质调查局最近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天然金块可能是由某几种土壤细菌造成的,由于流水中的可溶金即金离子与细菌孢子表面发生化学结合,从而形成“生成晶体金”的基础。

  目前,有关狗头金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说法,即表生化学增生说、生物聚金说及冰冻富集作用说。3种成因尽管在形成机理上有所差异,但均强调狗头金形成于表生环境中。

  但是有专家曾对此成因提出过质疑。他们在《地质与勘探》杂志中发表的论文指出,如果说狗头金是微细粒金在表生条件下进一步增生聚合而成的话,那为什么在很多砂金矿床中不存在狗头金呢?

  即使在细粒的砂金中偶然出现一块狗头金,其块度要比周围的金粒大几千倍甚至几万倍,但为什么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其周围细小的自然金粒形不成狗头金,难道这块狗头金具有得天独厚的局部环境?这显然难以用表生环境下成矿理论进行解释。

  此外,如果狗头金是表生环境中形成的,则无论以何种方式聚合而成都应具有一种表型特征。而实际上产于世界各地的狗头金形态各异,几乎没有同一形态的狗头金。

  在专家学者看来,如果狗头金是通过表生条件下化学增生等作用形成的,那么依据表生条件下增生所形成的金应为纯质金这一事实推断,狗头金的成色应当在950以上。

  但根据有关的统计结果,狗头金的常见成色仅为800-900。如产于四川省白玉县孔隆沟狗头金窝的大金块被认为化学增生成因,但其成色仅为700-840;同样产于昌台的狗头金成色也仅为700-906。

  另外,产于澳大利亚名为霍尔特曼的世界上最大的狗头金重285.77千克,含纯金92千克,其含金率仅为32.2%。可见狗头金的形成,难以用在表生条件下主要由化学增生等作用形成的块金的观点进行解释。


恒信贵金属HK




狗头银,和贵金属的合金。


九龙玉佩1


狗头金只是从书上看到过,大概是一种含杂质的自然金块,多来自于富含金质的流星陨落、黄金雨地质时期形成的富金矿 矿石,这种自然金因形状酷似狗的头形,故名狗头金。世界各国都以有狗头金为自豪和骄傲。这种狗头金可遇而不可求,一旦发现都会被当成珍宝留存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