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抖音和西安達成合作,攜手向全球推廣傳統文化”。抖音的總裁張楠說:短視頻讓用戶輕鬆簡便地對待傳統文化進行重新演繹,在對外傳播時更具有優勢。

從這句話我們能夠感覺到,抖音目標絕對不只是西安,可能這只是文化傳播戰略的起點。可能有人會覺得畫風視乎有點不對,抖音?他怎麼能夠“推廣傳統文化”和’講好中國故事‘’呢,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實際上推廣這個目標絕不是一定要高大上,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闡述,可以讓故事和文化剛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文化本身就不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和高大上的教條,有陽春白雪,更有下里巴人,最鮮活的文化就活在日常生活當中,活在像無數短視頻呈現的才藝、運動、美食、風景、娛樂當中。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比方說,西安的鐘鼓樓、肉夾饃、灌湯包子都在抖音上擁有不少粉絲。其中有一條拍攝肉夾饃製作過程的視頻,還獲得了點贊超過10萬。據說一些九零後一時興起看了視頻之後,還對西安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所以,毀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手機鈴聲,而毀掉一個人對某種文化感興趣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擁擠的景點強塞給他一本所謂的文化宣傳手冊。相比讓文化性感起來的短視頻表達,文化傳播的“宣傳手冊”思維簡直就是弱爆了。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當然,有人可能說娛樂化的抖音配不配談文化,我個人認為必須談。人家覆蓋了這麼龐大的年輕用戶,獲得了越來越大的傳播力,已經成為傳媒體的有力補充,形成了一個國家文化傳播德 矩陣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長大的他們主動承擔起媒體使命,善用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這是成熟的表現。

要知道,今天的短視頻火的原因有很多,出了“降低表達門檻”更重要的是表達更有社交的效率,能降低人際交流當中的”交流折扣"。何為“交流折扣”,就是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誤解,比如我說一句話,你只讀懂三成意思。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過去要想描繪“雲想衣裳花想容”是不停地解釋和描繪,但現在短視頻當中就發佈了一個漢服古裝的挑戰,就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參與都傳播都分享。心理研究的一個共識是,僅僅文字和語言會讓溝通大打折扣,這正是短視頻的優勢。

姚明就是遇到這方面的尷尬,剛到美國的時候,姚明的隊友佛朗西說“姚明非常喜歡西紅柿,他想知道是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喜歡西紅柿。記者一頭霧水,問他為什麼這麼問,原來姚明每次罰球罰不進的時候都會說一句”TOMATO"。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這種現象叫做“文化折扣”是受眾在接受異質文化產品的時候,興趣、認同度、理解程度等都會大打折扣,產品價值就會大大地降低,熟悉的才是喜歡的。短視頻裡面的音樂、美食、美景形象直觀,能夠跨越很多障礙,讓‘’西安故事‘’"大理故事“”中國故事“在跨越文字折扣之後,更有直觀的感染力。

短視頻也能玩轉傳統文化,你們怎麼看

抖音上有那麼多戲精,如果是一種融於日常生活、潤物細雨無聲的自然方式,抖音上一起玩沒有國界。我們也就在共同的興趣當中理解了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