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抖音和西安达成合作,携手向全球推广传统文化”。抖音的总裁张楠说:短视频让用户轻松简便地对待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演绎,在对外传播时更具有优势。

从这句话我们能够感觉到,抖音目标绝对不只是西安,可能这只是文化传播战略的起点。可能有人会觉得画风视乎有点不对,抖音?他怎么能够“推广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呢,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实际上推广这个目标绝不是一定要高大上,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阐述,可以让故事和文化刚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文化本身就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和高大上的教条,有阳春白雪,更有下里巴人,最鲜活的文化就活在日常生活当中,活在像无数短视频呈现的才艺、运动、美食、风景、娱乐当中。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比方说,西安的钟鼓楼、肉夹馍、灌汤包子都在抖音上拥有不少粉丝。其中有一条拍摄肉夹馍制作过程的视频,还获得了点赞超过10万。据说一些九零后一时兴起看了视频之后,还对西安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所以,毁掉一首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手机铃声,而毁掉一个人对某种文化感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拥挤的景点强塞给他一本所谓的文化宣传手册。相比让文化性感起来的短视频表达,文化传播的“宣传手册”思维简直就是弱爆了。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当然,有人可能说娱乐化的抖音配不配谈文化,我个人认为必须谈。人家覆盖了这么庞大的年轻用户,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传播力,已经成为传媒体的有力补充,形成了一个国家文化传播德 矩阵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大的他们主动承担起媒体使命,善用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是成熟的表现。

要知道,今天的短视频火的原因有很多,出了“降低表达门槛”更重要的是表达更有社交的效率,能降低人际交流当中的”交流折扣"。何为“交流折扣”,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比如我说一句话,你只读懂三成意思。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过去要想描绘“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不停地解释和描绘,但现在短视频当中就发布了一个汉服古装的挑战,就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参与都传播都分享。心理研究的一个共识是,仅仅文字和语言会让沟通大打折扣,这正是短视频的优势。

姚明就是遇到这方面的尴尬,刚到美国的时候,姚明的队友佛朗西说“姚明非常喜欢西红柿,他想知道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喜欢西红柿。记者一头雾水,问他为什么这么问,原来姚明每次罚球罚不进的时候都会说一句”TOMATO"。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这种现象叫做“文化折扣”是受众在接受异质文化产品的时候,兴趣、认同度、理解程度等都会大打折扣,产品价值就会大大地降低,熟悉的才是喜欢的。短视频里面的音乐、美食、美景形象直观,能够跨越很多障碍,让‘’西安故事‘’"大理故事“”中国故事“在跨越文字折扣之后,更有直观的感染力。

短视频也能玩转传统文化,你们怎么看

抖音上有那么多戏精,如果是一种融于日常生活、润物细雨无声的自然方式,抖音上一起玩没有国界。我们也就在共同的兴趣当中理解了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