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味归经的评定依据和评定标准是什么?

胆识过人当然品位出众


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脏腑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所谓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因为经络起着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作用,生理上相互协调,发病时也相互影响。所以,表证可以影响到脏腑,里证又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系统的归纳分析,四诊合参,确定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便可得出归经所在。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还须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生活中的咸鱼


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首先说明性味归经是什么?性味归经是中医长期实践总结得来的理论。性: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还需说明的是,除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之外,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由于平性药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平性的药物,因为它作用缓和,一般说来,不论是寒性的或热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应用。

性味归经是中药的根本理论,把性味归经搞明白了,这等于是学好了中医一半的东西,用中药就不用畏惧了。加上辨症施治,临床就容易多了。

中药的性味归经的评定依据和评定标准是什么?

味,就是药物的滋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就是辛辣(如生姜、麻黄)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表。一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大都有甘味。如当归、黄芪、熟地等。

  酸,有收敛作用。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酸性中药一般用于治疗虚汗、虚泻、滑精等症,如山茱芋、五味子、枸杞子都是酸味。

  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多有苦味,如黄连,大黄;燥湿的药如苍术,降气平喘的药如苦杏仁、川贝都是苦味。

  咸,有泻下、软坚(能消散软化坚硬的结块)等作用。一般治疗积块的药如瓦楞子、海浮石,治疗大便干燥的药如芒硝都是咸味。

  此外,还有一种淡味。所谓淡味,就是淡而无味。如茯苓、通草等淡而无味之品,一般用于治疗肾病,如水肿。

  以下资料摘自网络

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对脏腑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所谓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因为经络起着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作用,生理上相互协调,发病时也相互影响。所以,表证可以影响到脏腑,里证又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系统的归纳分析,四诊合参,确定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通过药物的治疗作用,便可得出归经所在。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但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往往不单纯使用某一经的药物。还须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再者,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春风知道你


中药的归经,及四气五味是根据人们日常中,根据该药对人体作用所归纳,

四气,是指该药之性,如,寒,热,温,凉,四性药在人体的的反应。如大黄可使人泻下,体寒人微量可大泻,火郁肠热便秘可清肠火,治其病。

肉桂,温热,入口时就口感有觉,余类推,

五味,是,辛,甘,酸,苦,咸,在舌中不同之感。其各味有独特功能,如辛散,甘侯酸涩等,余类推。

归经是指药的冶疗作用,,,,,,,对不起,时间关系答不完整


用户4582390813


这个问题设及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标准是古人的还是现代人的?二,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五行,现在中医很多问题说不清楚是搞中医的人没有把五行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关系撕裸清楚,造成现在中医如一堆乱麻。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对应六味酸甜苦辣咸淡,各分阴阳为十二。再叙述就要说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比如为什么木对应酸?这些内容要是说清楚要用半天时间,总之一句话,中药的性味归经标准就是阴阳五行,不复杂,不理解只能说明你对中医没入门。


北京中医胡说


中药的性味归经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反应来确定的。既有病人的人体反应,又有医者的尝药试药,所以神农尝百草的神话,别把它当神话,这个方法在两千年医史中一直在使用,是长期实践的出来的结论。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是人为定义的分类法,其实依据和标准就是不同的人食用之后的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