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連日來的雨水天氣,導致氣壓變低,水中溶氧量減少,位於南海西樵山南門的漁耕粵韻文化園魚塘裡的魚紛紛冒出水面來“透氣”,形成了萬魚浮頭奇景。園區當然要開足增氧機,為魚塘供氧,讓魚在水裡快樂幸福地生活。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這兩天,來到漁耕粵韻文化園的遊客都會看到一個壯觀的奇景,多口魚塘的魚兒浮在水面上,像士兵參加閱兵儀式那樣,排著整齊的隊伍在魚塘裡遊弋。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游到開心處,則像跳水與游泳運動員那樣,時而躍出水面,時而用尾巴擊打水面濺起陣陣浪花,時而在水面上來一個大轉彎,時而將頭露出水面深深呼一口氣,時而沉入水中。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如此奇景吸引了眾多遊客圍觀,不少遊客拍照發朋友圈。據景區漁業技術人員介紹,萬魚浮頭奇觀的主要原因是天氣問題,連日的雨水天氣,導致水域環境的變化,造成含氧量急劇下降,致使魚類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氣,稱之為浮頭。目前,園區已經開動了魚塘裡的增氧機,給魚塘增加溶氧量。白天在中午開機增氧1-2個小時,晚上則一個晚上都開。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南海西樵境內河流縱橫,沃野平曠,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珠三角著名的“魚米之鄉”。漁耕粵韻旅遊文化園建於西樵山下,依託珠三角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蠶桑文化,以嶺南水鄉自然風光為景觀,以西樵山腳下七星、儒溪、顯崗村共2000多畝魚塘片區為中心,還原珠三角水鄉桑基魚塘生態模式。這片桑基魚塘是珠三角地區保存最好的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列為保護單位。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文化園恢復了桑基魚塘農業生態循環模式,“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繭繅絲、蠶沙養魚、 魚糞肥桑”,再現了珠江三角洲漁諺說“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的美景。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每年五一,文化園還舉辦捕魚節,復原珠三角魚米之鄉最古老的捕撈模式。在此基礎上,開設更多的漁耕、農耕旅遊體驗項目,讓現代都市人做一名真正的捕魚達人。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雨水天氣,佛山西樵漁耕粵韻文化園出現萬魚浮頭奇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