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鸿章、袁世凯可以三任直隶总督?

文|陈卿美

直隶总督是清朝最大的地方官,京畿重地的封疆大吏自然地位显赫。直隶总督有多牛?出了今天的北京二环就属于直隶总督的管辖范围。直隶稳则京城稳,皇帝自然会非常看重直隶总督。自雍正年间开始有直隶总督以来,直到清朝灭亡,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共有99任,74人担任过此职。其中有些人则是多次担任,李鸿章、袁世凯更是三任直隶总督。要知道,皇帝最忌讳封疆大吏在一个地方长久任职,为何李鸿章、袁世凯能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干三次呢?

为何李鸿章、袁世凯可以三任直隶总督?

李鸿章

先说李鸿章。李鸿章三次担任直隶总督的时间分别是这样的,第一次:1870-1882年;第二次:1883-1895年;第三次:1900-1901年。细算下来,李鸿章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共24年零3个月,绝对是直隶总督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能干这么长,李鸿章必有不一般的地方。

1870年6月,天津百姓因为轻信外国传教士拐卖、杀死婴儿的谣言,暴力攻击望海楼教堂,结果打死19名洋人,30名中国信徒,导致洋人震怒,直接将军舰开到了天津,威逼清廷给个说法。此时的直隶总督是曾国藩,这个曾经创办过湘军、剿灭过太平天国的功勋人物,却在天津教案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曾国藩处理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处死肇事凶犯、给洋人道歉,并赔款。洋人接受了这个条件,但国人不答应。曾国藩闹了个灰头土脸,晚节不保。最后,清廷只能将李鸿章找来。李鸿章耍了小聪明,用其他死刑囚犯代替肇事凶手赴死,成功瞒过了洋人,彻底化解了此次外交危机。这就是李鸿章对曾国藩说的,与洋人打“痞子腔”。随后,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

可以看出,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与化解天津教案的外交危机有很大关系。但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清廷还有其他考虑。首先,调任直隶总督前,李鸿章就已是两江总督。都是总督,两江总督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最大的特点就是管辖着国内最富裕的江南地区,掌控着朝廷最大的税赋来源。因此,调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再适合不过。

另外,这个时间点,洋务事业已经开始启动,李鸿章非常有作为、也有经验。在江苏时,李鸿章就成功创办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这点也是清廷看重他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天津开埠刚刚十年,正在崛起,北方的洋务事业也需要有人来主持。事实证明,清廷有这个考虑因素。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后,很快又挑起了北洋通商大臣的重担。他也是第一任北洋通商大臣。

再者,李鸿章还是曾国藩的学生,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曾国藩的湘系势力遍布全国,除了曾国藩,谁还能镇得住这些人,似乎李鸿章是可以的。李鸿章又不是湖南人,相对又比较独立,让朝廷也相对放心。就这样,李鸿章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干了12年。

1882年,恰巧李鸿章的母亲去世,丧母归葬。直隶总督位置空缺,临时调来了李鸿章的淮军部下、老乡,也是两江总督的张树声。等李鸿章办完家事,朝廷又把张树声调到两广,去防范法国。直隶总督的位置又还给了李鸿章。这一干,又是12年。在这两段任期内,李鸿章对内主持洋务运动,对外处理外交纷争,成了清廷无法或缺,也是最倚重的权臣。当然,权责是对等的。甲午战争失利,李鸿章作为直接责任人,或者说是替罪羊,被免职。

事实上,清廷上是离不开李鸿章的。当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慈禧与光绪狼狈西逃时,李鸿章又被紧急召回。李鸿章当时在广东,刚刚搞完东南互保,清廷就命令李鸿章北上。此时,李鸿章的影响力有多大,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东南互保时,大家已经商议好,若朝廷不保,就推举李鸿章当总统。

清廷对李鸿章的需要非常迫切,多次电召,要求其速速北上。李鸿章一直找借口拖延,因为他知道北上凶多吉少。李鸿章已经无力主持危局,签订完辛丑条约后便吐血而亡。若李不死,或许还可以再干十年。

再看袁世凯。袁世凯也是三任直隶总督,时间分别是,第一次:1898年;第二次:1901-1902年;第三次:1902-1907年。总共时间5年零3个月。

为何李鸿章、袁世凯可以三任直隶总督?

袁世凯

袁世凯第一次做直隶总督,还不是实授,只是护理而已。当时的袁世凯只是直隶按察使,但在小站手握重兵。恰逢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为自保告密,本是直隶总督的荣禄奉命从天津紧急进京。非常时期,袁世凯留守天津,护理直隶总督,但这次护理只有三天。袁世凯算是过了一把直隶总督瘾。

当袁世凯真正爬上直隶总督宝座的时候,就是“得益”于他的老师李鸿章死了。1901年11月,李鸿章悲愤而亡。随后,袁世凯迅速补缺。也就是说,如果李鸿章不死,袁世凯是没有机会的。此时,放眼全国,已经没有人比袁世凯更适合做直隶总督了。因为无论是解决外交纠纷、还是推行国内新政、还是主持北洋事务,袁世凯都有经验。最重要的是,他还有编练新军的经历,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没人敢不服。

巧的是,袁世凯也因为母亲的去世,暂时告别了直隶总督的位置。1902年10月,袁世凯回到河南项城老家料理母亲后事。直隶总督的位置则交给了袁世凯的老师、老乡,同是河南项城人的吴重熹来护理,吴重熹只是直隶布政使。这点与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以直隶按察使的身份护理直隶总督一职很相似。与李鸿章当时的境遇也很相似,当时接替李鸿章的是部下、也是老乡。这次,吴重熹只护理了大约40天,然后又还给了袁世凯。

李鸿章第三任期干到死,袁世凯则不同。鉴于北洋集团势力的日益壮大,遭到众多皇亲国戚的打击。袁世凯很识相,主动请辞,并解兵释甲,随后被调入京城。同样是自保,第一次自保告密,袁世凯获欣赏。这次自保,则不得不交出了实权。

李鸿章与袁世凯,都是三任直隶总督,都因为老师死去而接班,都曾因为母亲去世,暂时离职。他们为何能屡次受到朝廷信任并得到重任呢?从他们两人身上,大致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懂军事、握有军权。李鸿章接曾国藩的班,袁世凯接李鸿章的班。李鸿章一直跟随曾国藩,创建淮军,参与剿灭太平天国有功,又成功平叛捻军。在军事影响力上,曾国藩死后,就没人可比李鸿章。袁世凯从朝鲜就开始创建新军,在天津小站练兵期间,成绩有目共睹,已经得到清廷的普遍认可。北洋新军属袁世凯一手缔造,无人能替代袁世凯。

二是懂洋务、懂外交。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期间,管辖上海,与洋人打交道比较多,且在洋务问题上也有突出成绩,加上成功化解了天津教案,自然直隶总督的位置非他莫属。袁世凯在朝鲜得到历练,在天津得到成长,除了李鸿章也无人能比。

都说时势造英雄。很多时候,李鸿章、袁世凯就是清廷的一根救命稻草。尤其是袁世凯,逐渐成为了一代枭雄。不过,想坐稳直隶总督的位置,还要顺应时势,比如清廷求和、妥协的心态,李鸿章就把握得很准。如果换成左宗棠,是绝对不可能做那么长时间的。

说白了,李鸿章、袁世凯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是对清廷心思的人。晚清后四十年,各种焦头烂额,何以解忧?唯有李鸿章、袁世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