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太極拳的「不用力」?

zx66wdzhangxin


太極拳不是不用力,是不用“拙力”,用的是整力一般稱“整勁”

首先,太極拳要求是“用意不用力”,太極拳是內家功夫要求以神意氣為主導,注重神意氣的修煉,以疏通經絡,激活穴位,聚集內氣,這些需要意念的疏導而完成的,同時也需要在非常放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若精神緊張,肌肉收縮負擔過重,就很難練成內家功夫。

其次,太極拳用的是巧勁、整勁,並非用於激烈對抗的有肌肉收縮產生的力量(又稱拙力)。巧勁,是順勢而為,順勢而發,俗稱四兩撥千斤的力,並非不用一絲力量,只不過這個力量是在神意氣的指導下產生的整勁,這個整勁自己感覺很輕靈,但對方感覺很沉重。

第三 ,將拙力減到最小,將整勁(內勁)練到最大化,是我們練習太極拳的一個目標之一。最高境界是化、發人於無形之中,以一敵百,可惜鮮有人做到,只能想一想而已。


傳統內功養生太極


如何理解太極拳的“不用力”?原話是太極拳用勁不用力,這個力是指蠻力,拙力。

太極拳講究用勁不用力,甚至到一定境界之後能做到用意不用力。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不練力量,不練發力了呢?

事實並不是如此,練是練,用是用。知此知彼,百戰不殆。有一句話叫:“剛勁有力”,也就是說力是剛勁,那麼勁是什麼呢?上面是勁的四種寫法。說明了勁有很多種,比如巧勁、柔勁、透勁、螺旋勁等等。借力用力,四兩撥千斤是巧勁;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是柔勁;子彈通過皮肉,進入心臟是透勁;龍捲風,海面上的漩渦將生物捲走是螺旋勁。當然這些勁都可以在太極拳中找到影子。




我們拿這個秤舉例,這很明顯的槓桿原理。一個秤砣秤三個秤砣。在一定程度上用了巧力,巧力不代表沒有力 ,太極拳講究用勁不用力,是不用蠻力。因為蠻力總有用完的時候。比如相同的力量,用手指戳眼睛,用拳頭攻軀幹,傷害明顯不同。雖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並不代表,他有那麼長、那麼結實的槓槓,地球1/100000000000的力量。還有所謂的支點。當然也不能忽視槓桿的重量。

事實上,不管是太極祖師爺張三丰,還是楊式太極拳宗師楊露禪,或者孫式太極拳宗師孫祿堂,都是練拳都是內外皆修,出手都是剛柔相濟的。

舉例:
玉女穿梭:螺旋,肘擊,肩靠,擊襠,一氣呵成。


閃通背:躲閃,轉身,肘擊對手後背。

白鶴亮翅,滑步,矮身,擊腰,亮掌

也就是說,如果用蠻力,拙力,總有精疲力盡的時候。這有用巧勁,才能克敵制勝。當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可以一招制敵,就沒有必要迂迴攻擊。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過剛則易折,過柔則易卷”,不知道你是不是懂我的話?如果還有什麼話,可以留言,或者關注我其他太極拳方面的內容,謝謝邀請,歡迎關注點贊。有粉必回,有問必答。


太極雲飛揚


說下個人觀點。太極拳的套路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截拳道有些太極拳的味道。截拳道講究快狠準,破解對手的破綻,在自衛中給予致命反擊。現在的太極拳看不到實打很厲害的。不能說是假的。畢竟太極拳流傳百年,肯定不是吹出來的。是肯定有實戰證實的。所以說很有可能是近代習太極拳的人沒有掌握到精髓。雖然練習的人多,但是無可厚非都是些跟風或者愛好而已。畢竟太極拳練起來不會吃那麼多苦頭。如果鐵砂掌呢,是沒有幾個人練習的,太苦。所以我認為太極拳不能說不厲害,大概率是因為練習方法的錯誤以及精髓太吃天賦。


Sss


我就算拋磚引玉了,說得不好大家別見怪!

其實任何拳種都離不開力,都在為繞著怎樣正確的發力而去找各種方法,太極也不例外。

太極說的"不用力”是讓你不去用笨力拙力,而是讓你以意念引導動作,以腰為軸手腳相隨,多劃圈多走步,慢慢地悟出整勁來。

太極拳乃圓圈之運動,初練時大而笨,繼而活,終則有圈之意無圈之形,用時化與發相互為用而已。


欣欣向榮123426247


真功夫那有不用力的,只不過不是蠻力罷了。拳諺說,一力降十會。那些所謂的松,不用力,怎麼可以打人。四兩撥千斤,也得先有四兩才行。人不是永動機,也許會有一些暫時無法解釋的東西,但不是不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