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以胭脂水粉綾羅綢裙,來美化自己,男子則以配飾來提升品位,其中腰懸玉佩最為常見。

那麼古代男子腰間佩玉除了裝飾,還有其他意義麼?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在周代,玉首先是器,被用來作為禮器或信物。漢魏以後,門閥世族子弟、官宦士紳無不佩玉,並相沿成俗。作為一種社會身份的表徵,佩玉更多地發揮著一種社會區別功能,也是男性權力的一種表徵方式。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古代男子佩玉與禮儀制度的有關,《周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鞸。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禮儀制度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古代男子佩玉的風氣。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孔子曾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

佩玉撞擊不僅悅耳,更起到一種提示作用,佩玉男子行止從容適度、不疾不徐、溫文爾雅,佩玉才會發出悅耳的聲音。也這是一種通過外在手段強化男子道德修養的方式。

佩玉與儒家的“修身”相輝映,內有“吾日三省吾身”,外有佩玉提醒行止修為,浸潤與詩樂禮儀之中,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目的。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男子佩戴玉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玉佩歷來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準。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隨著朝代更迭社會變遷,佩玉對於身份地位、行止禮儀的意義也逐漸削弱,但玉所代表的君子之德,卻永遠不會改變,玉成為佩掛於身、寄意標高的玩賞之物。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玉石堅韌、溫和、細膩、含蓄,由內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種魅力無窮的美,這些特點浸潤著佩玉的男子。玉的磊落,使他充滿朝氣、樂觀開朗;玉的鏗鏘,使他瀟灑如風、從容大氣。玉的溫潤,使他溫潤有加、寵辱不驚。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尋一塊美玉,與你相伴,時刻提醒自己,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讓自己性情溫良,像玉石一樣潤澤,在歲月中澤澤生輝。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代男子腰間佩玉是何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