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無雨天”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因此民間流傳十分的廣泛,無論田間地頭,還是灶火樹旁,大家在聊天時都會即興來上兩句俗語,雖說有的俗語念起來比較糙,但細細的品味後才發現,俗語除了表面的意思外,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甚至可以指點迷津,令人警醒。俗語幾經變遷,就像一個個百寶箱,裝滿了故事智慧。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領略下俗語的魅力吧。

俗語“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無雨天”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

俗語大致上分為六類,分別是氣象、農業、衛生、社會、學習。如今已經霜降了,趁此機會,咱們今天主要來聊聊氣象類的俗語。

第一“霜降有三侯”,起初聽到這句俗語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在老人的細細講解下才得知,這三侯分別說的是,一候豺乃祭獸;其意思是說,豺狼將捕獲的獵物,並以先獵之物祭獸,如同人間新谷的收穫,用以祭天,以示回報,並以此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二候草木黃落;說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逐漸開始轉冷變天,大地上的樹葉開始枯黃掉落,,整個世界都成了光禿禿的樣子,正如老話說的“寒露不算冷,霜降才變天”。

三候蜇蟲鹹俯。這個時候,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都為經歷漫長的冬天而作準備。期待來年的新生。

俗語“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無雨天”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

第二“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說的是霜降這天,如果走出門看見麥田上鋪上一層霜的話,那麼今年的收成估計十有八九的要減產,而連續九天都下了霜,來年莊稼就是大豐收。莊稼多的就要爛在糧倉裡。

第三,“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無雨天”這句俗語其實就是表面的意思,說的是,如果在霜降這天晚上開始下霜,但僅僅是一天的話,那麼在之後的日子裡,或許有陰雨天。但是連續三天夜裡下霜的話,那麼後面很長一段時間會是晴天,基本上見不到雨天。

至於這句話的準確性,在老農看來其實也是有的,我們都知道霜是空氣冷卻、水汽碰到冷的物體表面凝華而成的。因此霜的強弱是與冷空氣勢力的強弱密切相關的。而雨是因為,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小水滴組成了雲,形成了雨,再或者冷暖空氣不穩定形成降雨帶。

俗語“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無雨天”何意?老祖宗的話在理?

如果只有一天有霜,說明天氣就會變化不定。而如果連續幾個晚上都有霜出現,則說明了冷高壓勢力強,控制的範圍大,並且還比較穩定,所以這樣會連續多日維持著晴天。

那麼你對此是怎麼看的呢?你還聽過哪些霜降的俗語呢?不妨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