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老郑州歌谣最有名

“穷东街,富西街,穿靴戴帽是南街,挑挑担担是北街,擦脂抹粉县前街。”在老郑州,这首歌谣是最著名的。

过去的郑州叫管城,相当于今天城内的管城区,城并不大。东西南北四条街都是老郑州最古老的街道。据《嘉靖郑州志》记载,今天郑州管城区东大街那时候叫敏德街,西大街叫里仁街,南大街叫咸宁街,北大街叫清平街。也许是雅不胜俗的原因吧,那么典雅的名字后来竟都变成了今天口语化的称呼。

东大街上住的多是以农副业为生的人家。磨豆腐打油之类,房破屋漏,生活水平不高。所谓“地无三尽平,人无三百铜,风起满天沙,下雨遍水坑。”街上多为穷人,就不得不落个“穷东街”的名誉了。

西大街就不同了,店铺林立,同庆祥、广德厚、景元周绸庄、泉兴长布匹店等大都集中于此。财源茂盛,降,有“商遍四海,富冠全城”之称。街人多富,故说“富西街”。

南大街居住的多是祖上有过功名或者现今正丰做官的人家。明清时官人有官帽、官袍,穿什么戴什么都有规定,外出公干或者接待宾客是不能随便穿戴的。“穿靴戴帽”指的是做官的人。

北街也就是今天的北大街,是回民居住区。回民生活水平不高,又多经商,小摊、小贩,推车挑担,扯开嗓子沿街叫卖。所以说是“挑挑担担”。

县前街也就是今天的管城街。旧时街上有一家专卖胭脂香粉的“尚金钟香粉店”,生意很好,化妆用品应有尽有,也算当时郑州的一大代表,所以城谁家的闺女出嫁,是必去该店的。就是平时,那些爱美的姑娘、新婚的媳妇也常来光顾。“尚金钟香粉店”开得较晚,所以老郑州的穷富歌也有专说前三句的。

也有歌谣这样说“东街穷,西街富,南街顶戴一大铺”,“一大铺”是说南街官多,顶戴能放满一大店铺。

还有歌谣说“二里岗,五里铺,不抵南街一当铺。”二里岗、五里铺都是当时城边的小商业基地。南街的当铺为什么“牛”,南街官多,自然就富。连当铺的生意都好的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