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周鴻禕自傳

  • 當你想做一個顛覆型的新銳公司,

  • 你要有這種韌性,

  • 頓感力,

  • 要有這種雄心和決心去迎接各種可能的挑戰。

  • 你要堅信一點,

  • 無論你得罪了誰,

  • 無論巨頭想什麼方法。

  • 只要你能夠敢於有這種把自己當成光腳的精神!

· 正 · 文 · 來 · 啦 ·

創新是現在最火的理念,尤其是在科技領域,在這個技術迭代的世界,創客們都想把自己定義為顛覆者的角色,但真正的顛覆者其實並不多。

他是大家口中的“紅衣教主”、是王思聰口中的“大撒幣”、他幾乎與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對壘過、互聯網二十年他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他就是周鴻禕。

互聯網時代免費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流量是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基石,通過免費的服務來吸引客戶,然後再提供增值產品收費。

免費模式是互聯網企業的普遍思維,在這個模式下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360,為什麼他可以成功呢?

360公司的安全衛士通過免費戰略顛覆了殺毒軟件行業,那麼為什麼顛覆的人會是他呢?

360作為全球互聯網安全領域的翹楚,中國安全領域絕對的“一哥”,從當初的紐交所上市,再到現在的私有化迴歸A股,每一次都牽動著眾多投資客的神經,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作為360的掌權人,周鴻禕又有什麼超人之處呢?

人們常說周鴻禕只有一件衣服那就是紅色T恤,在我們能看到無論是採訪還是各大會議,只要他一出現就是標誌性的紅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名字就是周“紅衣”,因為常常被人叫成周鴻wěi,所以他就特意穿著紅色T恤,這樣別人一看到他就會想到周“紅衣”。一來二去也就成了他的獨有標籤,個人IP。

顛覆者童年時期

和現在很多家長吐槽自家孩子一樣,周鴻禕的少年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他是1970年10月4日在河南出生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國家機關幹部,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院家屬。

20世紀70年代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是被放養長大的,雖然物質生活並不豐富,但是與現在的孩子比起來有著近乎奢侈的人生自由,天性得到了最大的釋放。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一切如同一部懷舊電影:陽光灑落在鄭州市測繪局家屬院裡,那正是我長大的地方,一群孩子正在嬉笑打鬧,我們玩的是一些當時很大眾的遊戲--滾鐵環、彈玻璃球、摔泥巴、疊紙飛機。因為我太瘦,所以沒有成為孩子王的可能,而是成了跟在別人身後的“跟屁蟲”。

童年時行動不受約束,想象力不受限制,自制各種發明,也許就是從那時起,一段充滿好奇的旅行悄然無息的開始了。

顛覆者少年時期

革命年代下的啟蒙教育,好孩子與熊孩子的糾結體。

父親的經歷讓他知道了成績是改變命運的出路,所以父母都很重視小周的教育問題,這也使他很早就開始讀書識字。

但是,在學校的他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顛覆者的思維可能在此時就已經形成了,只不過當時他顛覆的是校規校紀。

有一次,老師看他不順眼一粉筆頭扔過來把他砸了個大包,就把老師畫成豬頭醜化老師,還在班級傳閱,結果東窗事發,老師用教鞭打他,他就把教鞭折斷了再用膠水粘上,老師一打他教鞭就突然解體了。這個在所有家長老師眼裡的熊孩子,在他自己看來卻是藐視權威的勁頭兒,與當時社會風氣格格不入。

很難說清他到底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平時學習吊兒郎當,但是成績出來卻名列前茅,可能學生時期的周鴻禕就是我們平時最怕碰到的那類人,你學習的時候他不學,你不學習的時候呢他也沒有學習,但是你就是考不過他,有人說這是對教育系統的適應程度不同,但是我卻覺得這可能和他龐大的閱讀量分不開,文學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步入初中的他喜歡上了鄭淵潔,愛上了《皮皮魯和魯西西》,兩個不受老師喜歡的壞孩子成了他的知音,充滿理想,與正統世界格格不入。

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強烈的求知慾,使得他依舊保持著泛讀的習慣,偶然一個紅遍了全球的廣告“蘋果1984”計算機第一次走進了周鴻禕的視野,來自大洋彼岸的個人電腦也成了他一生的摯愛。

高中時候他真正開始第一次接觸電腦,通過《計算機報》、《計算機世界》自學Basic語言,又去爸爸單位的電腦上寫出小程序,慢慢的他沉浸在計算機世界的世界裡,他說出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很明確,我這輩子就要做一個電腦軟件的開發者。做一款產品,改變世界。”或許,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沒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讓他如願以償的獲得了保送的機會,西安交大教改班計算機專業,冥冥之中,也許一條道路以及暗自鋪成。被保送,也是少年時代一個完美的結局。

顛覆者青年時期

老鼠掉進米缸裡之大學。

喬布斯說:“一個人開始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達到一種非理性的狀態。”憑藉我對計算機世界的滿腔熱愛,我也會達到一種非理性的狀態嗎?一個終於實現自己的專業夢,還很懵懂的年輕人,會帶來怎樣的一場演出?

事實證明,演出一開始,就高潮迭起。

剛進大學就打架,險些被開除,一時間猶如晴天霹靂,如果被開除可能就成為了交大學生日後的茶餘談資,你聽說了嗎:“有個教改班的學生剛來大學還沒有上一天課就回老家了”,真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是這次打架,說是打架倒不如說是捱揍,讓他路費生活費統統被搶,也可那個是沒錢花,促使了他的第一次商業行為。

一位路邊大叔擺攤算命給了他啟發,讓他對科學算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說幹就幹,編寫了一個小程序,在電影院門口開始了擺攤,一次一元,生意火爆,一天竟然也有100多塊錢。

回到學校的他,對計算機的熱愛越來越濃,他破解了學校的計算機中心,自己製作了一個程序,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第一次有創業的想法是看到當時的一本雜誌《中國青年報》描寫年輕人創業的文章,被他們自由自在努力奮鬥的場景打動。

他的第一步是從兼職開始的,看著同學們都去國企面試,找與專業吻合的工作來做,他覺得自己不能隨波逐流,堅定了信念,我要創業。他覺得要創業就不能缺少商業思維,他琢磨的最多的事就是怎麼樣做生意、怎麼樣做銷售、怎麼樣和人打交道,都是這些在當時人們眼裡不務正業的工作,他卻甘之如飴。

在兼職的公司裡,他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當老師給小白用戶講課,或許,這也是為什麼360在今天最能讓大眾用戶喜歡的原因,他的產品思維可能就是當時留下的,就是站著用戶的角度上想問題,化繁為簡。

大學畢業後,周鴻禕也是被保送了西安交大的研究生,但是這此他並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而是選擇了管理專業。剛上了幾天課,就讓他有種強烈的感覺,沒進入公司就學習管理簡直是天方夜譚,於是他開始了逃學做產品。

顛覆者創業的開始

他做出了宿命般的選擇,做出一款清除計算機病毒的電腦外接卡,反病毒卡如願以償的做了出來,周鴻禕自己去跑銷售、去特區進電路板,最後因為產品設計的缺陷,這次的創業不得不終止,匆匆忙忙的開始或許預示著這次創業的失敗,甚至連公司都沒有註冊,也就導致了最後團隊利益分配不均,黯然神傷。

雖然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但是周鴻禕可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這一次的經歷沒有磨滅掉他創業的夢想,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真實的產品和實驗室裡產品的區別、如何與渠道代理商進行溝通、怎麼進行商業談判、如何與創始團隊做溝通、怎麼進行團隊建設和管理。

這些事情讓他對創業的殘酷性有了最基本的瞭解。他不再把失敗看作一個挫折或者不祥之兆,而是把失敗看作一條進入前方風景的必經之路。

第二次創業這一次他選擇做一款平面廣告創業系統,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他註冊了一家公司,叫鄭州信息軟件公司,然而這一次的創業之旅還沒有上一次順利,很快又失敗了。這次的教訓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浮躁。做反病毒卡的時候,喜歡把所有的責任歸到別人身上,覺得失敗了只是自己的運氣不好。然而第二次創業,依然犯了技術員容易犯的錯誤——興趣點轉移得太快,不懂得專注的力量,這和踏踏實實把一個生意做透是相違背的。這次創業,他最終收穫的教訓是有關產品的。看到了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的山寨公司,意識到了投機取巧的弊端,做漢化軟件,自以為很聰明,結果發現,你能投機取巧,別人也能,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產品一點壁壘都沒有。

到這裡回顧他這兩次的創業經歷,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故事,換成哪個人都可以,你根本想不到他可以在未來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用周鴻禕自己的話來說,他所獲得的一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這個時代賜予他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經歷中看到他一直以來對計算機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有熱情。在互聯網計算機領域,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年輕人不需要講求自己的家庭背景,也不容爭論自己的出身,所有人比的都是誰的創意好,誰做出來的產品受用戶歡迎。

顛覆者入職方正

用創業者的心態去打工。

1995年周鴻禕進入北大方正,成了底層的一名程序員,或許是兩次的創業經歷,還要老闆的欣賞,他犯了所有年輕人的通病狂妄自大,他忍不住開始指點江山,而不是虛心學習。現在回想起當時的自己是那麼的無知,任何偉大的想法,也都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沒有取得點滴的進步,又怎麼能成為偉大的事兒呢。當時他差一點就做出了互聯網電子郵件系統“飛揚”,回憶起當時領導讓他調動工作導致了項目被擱置,對他的打擊是致命的。同樣這也導致了他最終離開方正。

顛覆者3721與情困雅虎

時間進入了1998年,中國互聯網也在快速發展。1995年丁磊從寧波電信局辭職,同一年馬雲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提出辭職,1998年張朝陽在麻省理工完成學業回國創辦了搜狐,同年劉強東在魚龍混雜的中關村創業,馬化騰在廣東省成立了騰訊。在這一年周鴻禕也創業了。

3721公司誕生在了一個暗室裡,後來被戲稱為“囚室”。他要開始做中文上網搜索業務。但是與搜狐、騰訊不同的是,周鴻禕並沒有掌握好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3721在當時也是最大的流氓軟件之一,只要你打開頁面或是安裝某個軟件的時候,用於幫助搜索的3721插件就安進了用戶的電腦。

成為軟件行業的顛覆者,他同樣遇到了太多的麻煩,百度同時期進行了百度搜索業務,也就成了3721絕對的死對頭,競爭關係同質化嚴重。兩家公司選擇在PC端上互相卸載,最終兩家公司對簿公堂,3721落敗。在現在看來戰爭依舊沒有停下,只不過變成了360和百度之間的戰爭。

由於在和百度的戰役中失利,3721逐漸失去了市場份額,越來越薄弱,資金鍊逐漸斷裂,最終在2003年被雅虎收購。

初入雅虎的周鴻禕搖身一變從3721的生父變成了雅虎中國的職業經理人,新雅虎開始發力搜索,推出了“一搜”全力打通中國市場,不出所料又與百度槓上了,當時百度推出了競價排名機制,由於雅虎內部的衝突層出不窮,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導致了在與百度的戰鬥中又一次落敗了。自己與雅虎矛盾的升級也預示著最終出走雅虎。

顛覆者重新出發 奇虎誕生

從雅虎離職之後的周鴻禕做了一段時間的天使投資人,在這段期間,更多聰明的創業者都學會了周鴻禕那套不能卸載的流氓軟件的做法,甚至於打起他的旗號招搖撞騙,這同樣令當時的用戶深惡痛絕。

2006年3月,周鴻禕重新迴歸了互聯網的一線,回到了自己以及眾多風險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的這家公司——奇虎。之所以起名為“奇虎”,是因為中國有“騎虎難下”這個成語,希望網民上了這個網站就再也難以下去。一些人說,奇虎翻譯成英文即Strange Tiger——周鴻禕這頭“奇怪的老虎”又下山了。

他在創辦了360安全衛士之後,下定決心要消滅有自己創造的插件模式,全新的產品要在用戶體驗上做足功夫,做出了免費版的安全衛士,一經問世收到了光大用戶的親睞。然而在當時這個收費市場,不歡迎這個顛覆者的存在,他攪亂了這個收費殺毒軟件的市場。在周鴻禕的理論中有兩個重要的論點,一是把收費的變成免費的,二是把複雜的變成簡單的。

在當時的互聯網世界中,令創業者最擔心的不是生死,而是騰訊的存在,這個像鯊魚一般的龐然大物會吃掉他看到的一切小企業,吞併成為自己的業務。所有的創業企業不論你發展到什麼規模總會遇到騰訊這個天花板般的存在,當時流行的的一句話叫:“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不可避免的360的發展引起了騰訊的注意,騰訊也要把觸手伸到安全衛士這塊大蛋糕上,這對於完全依靠免費殺毒軟件的360來說是一場致命的危機,如果這次危機不能順利度過,那就意味著360隨時有可能被吃掉。

顛覆者“3Q大戰”

一場轟轟烈烈的“3Q大戰”拉開帷幕,相互狙擊客戶端,用戶在安裝QQ客戶端的時候默認安裝QQ安全管家,周鴻禕就用360安全衛士阻止客戶安裝QQ客戶端並且推出了網頁版QQ,幾輪交鋒過後360推出了360QQ保護,頓時讓戰局變得複雜。騰訊做出了讓客戶“二選一”的決定。

2010年11月3日晚上,全國QQ用戶的電腦右下角突然跳出來一個彈窗,騰訊發佈了著名的“艱難的決定”——騰訊QQ與360安全衛士互不兼容。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二選一”。

  • 致全國QQ用戶的一封信

親愛的QQ用戶,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們剛剛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360公司停止對QQ進行外掛侵犯和惡意詆譭之前,我們決定在裝有360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

我們深知這樣會給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們誠懇地向您致歉,同時也把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寫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

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中國互聯網的“二選一”事件。騰訊向上億的QQ用戶發出了最後通牒,在電腦上安裝QQ軟件還是360,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不出所料大量的用戶開始卸載360安全衛士,因為畢竟社交軟件是大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同時網上輿論壓力也開始壓向騰訊,表示對騰訊的做法不能容忍。

這場鬧劇在政府的介入下終於讓不願意妥協讓步的雙方放棄了爭執。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互聯網協會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雙方不要再爭執。最終360宣佈QQ和360恢復兼容。

360和騰訊在政府部門的介入之下,終於鳴金收兵,對外做了道歉聲明,並表達了始終和廣大網民站在一起的決心。

一場生死大戲,就這樣戛然而止。

戰爭過後的雙方都做了反思,騰訊做出了業務上的改變,不再是一個龐大的怪獸,轉而做平臺戰略,幫助中小企業發展,360也不再肆意妄為,平穩發展。

從360社區搜索到360安全衛士,再到360平臺,周鴻禕的計劃很完美,環環相扣,像一串排布好的多米諾骨牌,只要碰倒了頭一張就會不停地連動,直到終點。他希望這個終點是把紅旗插上紐交所,這一天,他期待了很多年。”

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根本不是完美的計劃,從“3Q”大戰到密交通過,從突發事件到上市敲鐘,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華麗冒險而已。

顛覆者顛覆到底是什麼

具有挑戰、顛覆精神的人在中國當下的環境當中是很難生存的,有人說周鴻禕有點偏執,過於迷戀技術,不太符合中國傳統的一些價值觀。也有人說老周不懂人情世故,離開了互聯網肯定四處碰壁,多半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老憤青,最多也就是一個性格古怪的程序員。

顛覆到底是什麼,也許是對某項技術或是某各行業的毀滅,並不一定,也不是對於某個事件進行全盤的否定,顛覆應該是一種的思維創新,一種敢於打破常規的方式,一種剛向前走一步的成長,面對現實依然再創新,再顛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