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周鸿祎传》读后感

《颠覆者:周鸿祎传》读后感

两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上周老二生病,没时间写,这周老二上学了,虽然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但是还是要把这篇写完,再不写估计就永远也不会写了。

读完这本传记使我更张坚信在一个领域做出成绩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物质: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无比的热爱;

超强的行动力;

大量的阅读。

对于我来说,读传记有两个任务,第一,自己学习优秀的人的品质;第二,因为我是一个妈妈,我希望让孩子也能拥有这些品质。

这次,我想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谈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吧。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但是幸福这个词似乎不好描述,什么才是幸福,有的家长说,我只希望孩子幸福,至于是否有钱没多大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呢?

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读别人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幸福只是一种内在的感觉,他和钱其实关系不太大,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正如并不是每一个富人都幸福,也并不是每一个穷人都不幸福一样。

在我看来,幸福的人应该是欲望与能力相匹配的人。而当欲望与能力不相匹配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当欲望过大,而又没有能力就很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抱怨太多,走到最后是极其危险的。

《颠覆者:周鸿祎传》读后感

《颠覆者:周鸿祎传》读后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清楚了,假如你希望孩子不要太累,简简单单就好,那么就不要灌输他太多的欲望;假如你希望孩子以后有所作为,那么在给孩子灌输很多的欲望的同时,不要忘记培养他相应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相信第二类父母应该是大多数,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能独立,能自己生活的很好,同时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那么这样的人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呢?这就是读传记的作用了,研究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反思自己的成长,将好的品质传递给孩子。

一、爱上阅读;

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应该文理分科,文科生需要理科生的思辩思维,理科生也需要文科生的人文情怀,因为不管科技如何发展,最终都是为人服务,而人是一个个的鲜活个体,不了解人是很难把产品做到极致的。

在这本书里周鸿祎就讲到:

文字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文字不好,你没有办法写出一份漂亮的商业计划书,前言不搭后语而经常错失投资人;文字不好,你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因为你没有办法精准地描述出产品的功能,打动不了用户;文字不好,你不能和竞争对手在公开领域沟通,做不好的PR,甚至连口水仗都赢不了。

他还在书里引用了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时的一段:

乔布斯说:”我小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人文学科的人,但我喜欢电子设备。然后看到了我的偶像之一,宝丽来的创始人埃德温·兰德说的一些话,是关于即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我要成为这样的人。“

而沃尔特·艾萨克森也深表赞同,他说:”写了这么多的传记之后,最让我感兴趣的话题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后所产生的那种创造力,我相信这种创造力也是在21世纪建立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因素“。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妈妈,但是联想到我的成长经历,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我无比的赞同这些优秀人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观点。

在我的成长经历里,被催促最多的是快点写作业,作业做完了没有等内容,每次听到这些就很痛苦,于是我就成了一名所谓的差生,没有自信、自卑,没有人帮助你走出来,也没有想过要读书,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得日子,生活乱七八遭,一直找不到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两年前,我开始读书后,我的精神世界才开始丰富起来。

虽然迟来总比不来好,但是我却浪费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少。

所以,我希望孩子们爱上阅读,希望阅读给他们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有着丰富内心的世界的人他们看世界的眼光一定不会差。

还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段子问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当你看到夕阳余晖孤雁翱翔你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卧槽太他妈好看了。

二、热爱你所做的事情

在这本书里周鸿祎多次讲到他对计算机的热爱,正是因为对计算机的热爱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爱上计算机:周鸿祎说他从中学就开始看《少年计算机报》,自学Basic语言,玻璃板下一直压着那张彩色的键盘纸。(因为这时他还没有计算机)

上学后,成为上机狂。因为那时条件比较艰苦,个人一般都没有计算机,它为了使用计算机帮助学校的老师。

到后来为了创业被送进公安连夜受审等等。

都在说明了他非常执爱他所做的事情。

在书中他也做了这样的总结:

通过很多事情,我理解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总要不计回报,一量投入了全部感情,最后回报总会出其不意地到来。我最享受的不是做事的最终结果,而是在投入的过程中,那种说不出来的内心的平静。

三、强大的行动力与执行力

他在书中是这样总结的,对于创业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说了半天,却很难行动起来。而我恰恰相反,经常想好了就去行动。

只要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他都会努力的实现,在计算机方面是,在其它方面也同样如此。

例如,当时为了推广3721,为了对抗竞争,决定自建渠道,他是这样做的。

我把开拓重点放在了中小企业最密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福建、广东潮汕等地区。经常一天跑三四个地方去见代理商。比如,一早从北京出发,中午飞到福州,忙完后下午赶到石狮,晚上和代理商谈完事情后,第二天一早去厦门,基本上是连轴转。

说完优点,再来说说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比较自我;

对于极客来说,假如没有自我,可能他们就很难成为极客,不过适当的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也是好的。

例如,与聊天工具失之交臂,他是这样说的:

网络聊天室,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且就出现在了我的身边。当时“飞杨”的团队有十几个人,在公司内部慢慢孵化着。我们为了让用户可以在网上下载“飞杨”系统,做了一个论坛,开了用户建议等几个版块。我招来的一个小孩子是做美工的,他自作主张在论坛上开了几个版块,有谈天说地、谈电影等,后来这个版块流量涨得很快。其实这就是当时聊天室的雏形。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聊天室的价值,下命令让小孩把这些东西关掉。

假如说这次是无心插柳的错过,那接下来错失搜索真的是要找找原因了。

因为3721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搜索,但因为跟竞争对手的恩怨,总是在排斥它。

二、不会通过正当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可的。

周鸿祎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验证了这句话:

例如,刚上大学跟同学打架,最后以同学告到学校而告终,在周鸿祎在这件事情上有错在先,但是后来,不管是与百度还有腾迅的交战中,都是以周鸿祎站上被告度而告终。

而根据我读这本书的判断,后来的事情其实周鸿祎才是受害者。

周鸿祎遇到权益被侵害时,喜欢以牙还牙的方式解决,而每一次的战争网民都是受害者。

与百度竞争直接造成网民们被插件侵害,就像一位朋友开玩笑的说,在国内下一款软件,安装需要10分钟,卸载需要3个小时,用户体验大大降低。

周鸿祎在书里说与他没有关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他与百度大战留下的后遗症。

再后来的3Q大战中国网名大部分都应该记得,大概有3天的时间,网名是不能正常上网的,要么被迫下载360,要么被迫下载QQ。

好在当时,我没有工作,我的态度是我即不下载QQ也不下载360,等你们大战完了后再说。

讲到这儿我对本书的理解也就结束了,最后期待360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