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槐花飄香時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又到槐花飄香時。

看到鄉親們又在用長杆子綁一個鐮從洋槐樹上夠下來一枝枝、一簇簇的雪白的洋槐花,就讓我們的思緒拉回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難忘的歲月裡。

又到槐花飄香時

對於洋槐花的感情,不是一兩個人的懷念,我們宛東的人們對於洋槐花都懷有深厚的感情。洋槐花,普普通通的小花,在那大集體的時代就是我們戰勝飢餓的最好的食糧。那時候是生產隊大集體大鍋飯時期,糧食緊缺,農民的生活相當困難,辛勤的勞動也填不飽肚子,人們在飢餓中掙扎,每年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人們到地裡剜野菜吃,毛妮菜、野臘菜、麵條菜、勾勾秧、刺角芽都被人們剜回家下鍋吃,連樹上的榆錢、枸棒槌、洋槐花也都成為人們飯桌上的食品。

又到槐花飄香時

這些食品中,洋槐花對人們的影響最大。

每年春天的時候,各個村莊裡到處都是盛開的洋槐花,遠遠望去,村莊像是下了大雪一樣。洋槐花雪白聖潔,晶瑩剔透,春風吹拂,一陣陣洋槐花的清香迎面撲來,帶著家鄉泥土的氣息,樸實無華而又誘人回味無窮。村子裡到處盛開的洋槐花就成了人們飯桌上的美味佳餚了。村婦少女、老頭老嫗都拿著一根上面綁著一個鐮刀的長杆子,到洋槐樹下,從上面勾下來一枝枝一簇簇的洋槐花,那情景本身就是一幅絕妙的春光圖。老人小孩就圍坐在一起捋樹枝上的洋槐花,在嘰嘰喳喳是說笑聲、嬉鬧聲中,不多時就捋下來一盆盆、一筐筐的洋槐花。

又到槐花飄香時

這種似開未開的洋槐花最好

又到槐花飄香時

主婦把洋槐花拿回家在淨水裡洗一下,用面拌拌,放在蒸籠裡蒸,很快洋槐花蒸菜就蒸熟了。把大蒜頭和辣椒,加上香椿芽在碗裡搗碎,放上鹽再澆上噴香的小磨香油,這是吃蒸菜離不開的調料——蒜汁。每人端一碗洋槐花蒸菜,蘸著蒜汁吃起來非常爽口,那洋槐花的清香讓人食慾大振,不由自主的狼吞虎嚥,在那缺少糧食的時代,能夠有洋槐花蒸蒸菜讓人填飽肚子,這是在享受著大自然饋贈。

又到槐花飄香時

蒸槐花,澆上蒜汁,絕對的美味

洋槐花的開花的時間只有三兩天的光景,過了這個時候,洋槐花就老了,就不能吃了。人們除了吃洋槐花蒸菜,還用洋槐花包包子、包扁食吃,都別有一番風味。聰明的村婦還把洋槐花蒸熟,曬乾,存放起來,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的食用。

在那飢餓的年代,洋槐花給家鄉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增加了力量,也增加了生活的芬芳。以至於多少年來,從黃土地裡走出去的人們無論走到大江南北、天涯海角,無論是身居高官,還是客居他鄉,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都忘不了家鄉的洋槐花的清香,忘不了洋槐花蒸菜的美味。

如今,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了豐衣足食的生活,現在再也不為了填飽肚子而發愁了,天天頓頓吃白麵再也不是炫耀的事情了,雞鴨魚肉也不再讓人稀罕了,但是每到陽春三月洋槐花開放的時候,人們還是禁不住洋槐花的清香的吸引,總要捋一些洋槐花蒸蒸菜吃,現在人們吃洋槐花蒸菜,是為了改善生活的品味,是在換換大魚大肉的口味,是在考慮調節食譜的花樣,既增添了生活的滋味,也回味出那飢餓時期的感覺。

好多年來我就想寫關於洋槐花的文章,記下我對洋槐花的懷念,主要是因為在我的青少年時代,對槐花的感情太深了。

又到槐花飄香時,難忘的洋槐花蒸菜,難忘那飢餓的歲月。飢餓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洋槐花蒸菜卻永遠是點綴我們的生活,也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作者:白金海,苗店老魏莊村白莊人,苗店中學優秀教師。寫作的《山菊花》在南陽日報發表,還有通訊報道《不讓一個孩子輟學》《農民文化周》等,三十多年潛心研究遠古神話,創作神話小說《大禹治水》,已經完成初稿。

又到槐花飄香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