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鉴师——李渔|像李渔一样生活

美女图鉴师——李渔|像李渔一样生活

李渔老先生一生在对美女研究上不比他在吃上下的功夫少。在《闲情偶寄》中用了四个部分(选姿、修容、治服、习技)来讨论什么是美女。

对美女,老先生强调“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 而肌肤之美,以白为最。所谓一白遮百丑。美女最基础的底色就是皮肤要白,而女子天生的东西,唯皮肤白殊为难得。人之根本是父精母血,精为白色,血为红紫色,所以皮肤白的人是得父亲所贡献多,黑的人则是母亲贡献得多。皮肤细嫩松弛的容易变白,但皮肤粗糙结实的就很难变白。

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彼此均衡。皮肤白漂亮的男人都喜欢,但往往红颜薄命,反而那些长相一般,肤色暗黑的却向来是能做富人正妻,甚至诰命夫人的材料。此即所谓陋质厚福。所以媸妍之别,未知命之薄厚。

古人相人都重视脸,所以多称相面。"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我们现在看人也先看脸,当然有喜欢先看其他部位的,此处不做一般性探讨。而看脸必先看眼。所谓好面不如好眼。眼睛细长的,秉性必然温柔;而眼睛粗大的,必然凶悍。眼睛灵动且黑白分明的必然聪慧;眼神呆滞白多黑少或者黑多白少者必定愚蠢。

眼睛大的不要打我,这是李渔老先生总结的。实则现在喜欢大眼睛双眼皮,眼睛细长的双眼皮的不多吧。

老先生冒着被暗骂的危险继续总结,眼睛细长的的眉毛一般也细长,眉毛粗的眼睛一般也大,但这不是重点。因为眉毛可以修。他老人家最看重的是眉毛要“曲”,即天然的拐弯,达到“眉若远山”、“眉若新月”才佳。老先生还痛心疾首表示,最忌讳平空一抹,犹如今人见平胸之憾。

看完眼睛眉毛,一般人认为要看胸了。错,看胸是现在人的审美,古代较长时期是以平胸为美,或者以小乳为美。喜欢大胸是野蛮人的基因,你不要提唐朝,隋唐根本就是浓厚胡人基因。而且你也不要被现在演的唐代电影中一波大乳所迷惑,那只是现在人对古人的臆想。实则即便肥如杨贵妃也可能不很大。

比如宋代刘斧的《青琐高议·骊山记》记载:某天杨贵妃出浴,对着镜子搽脸,浴袍微开,露出一乳,一旁唐明皇边抚摸边感叹“软温新剥鸡头肉”,一时想不出下句,刚好不知为啥安禄山在旁,老安应声答道:滑腻还胜塞上酥。

美女图鉴师——李渔|像李渔一样生活

但鸡头肉也非我们吃的鸡的脑袋,而是一种叫芡实的水产品,又名鸡头米、水鸡头、鸡头苞等。古药书中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成熟的浆果为一头带尖的球形,大小和一只橙子相当,有些表面会生有细刺,连着粗粗的叶柄,远远看去好似一只鸡头。

好,到此为止。

古人看美女重视的部位与现在也不同。古人看美女重视看手,脚。当然也好理解,古代女性都是包裹严实,也就手和脚能供人品评。

李渔老先生认为美女手须肤嫩、指尖、臂丰、腕厚,以"纤纤玉指"为最美。但具有"纤纤玉指"的女子实在太少,"十百之中,不能一二靓也",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就可以了;而脚要小,但又不能因太小而导致行动不便,也不能有异味。他表示自己周游四方,阅女天下唯兰州和大同女子的脚为最佳,前者的脚“最小而无累”,后者“最小而得用”。

以上这些达标了还不够,老先生还指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只能算是美女的低层次,要达到美女的高层次---尤物还需要一件武器---媚态。有媚态才能称为尤物。

“媚态之于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

“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吾于‘态’之一字,服天地生人之巧,鬼神体物之工”。

“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一着之为要。态自天生,非可强造。强造之态,不能饰美,止能愈增其陋。”老先生还指出:态比色更重要,“态之为物,不特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且能使老者少而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使人暗受笼络而不觉者。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颜色,便可抵过六七分”。

世间确有此种女子,姿色只能算中等,但媚态一加持,则美艳不可方物。

如何才能培养媚态呢?此物一来是天赋,二来老先生也传授了一招:让缺乏媚态的女子与有媚态的女子同居,朝夕熏陶,自然可以染上。

老先生还不厌其烦的谈到了洗脸问题,并指出洗脸一定要把脸上的油洗干净,因为一旦有油,就没法均匀地上粉。而上粉之后,也不可以油手蹭脸。

洗完脸该化妆了。老先生对某些女子假冒素颜的现象提出批评,同时对人美不需脂粉也表示反对。越美越才需要脂粉,美女施了脂粉只会更美,而丑妇只能更丑。黑皮肤的直接省了脂粉钱,因为黑皮肤施白粉更显黑,涂红唇则红黑结合变成紫色。

皮肤在于黑白之间的,老先生以风雅功臣、红裙知己的自居提供了美妆技巧:因为搽粉的脸只适合远观而不适合近看,因为涂抹难以均匀,和粉刷匠粉刷墙壁一样,为啥都是两次甚至多次,因为要找匀,所以搽粉也一样,要少量多次,分两次施粉,保证均匀。

脸收拾好了,该穿衣服了。

美女图鉴师——李渔|像李渔一样生活

老先生认为女人"无论妍媸美恶",都要讲究衣饰。但他同时又指出,衣饰不能太过份,要适度。也就是要有衣品。美女的衣品就是洁和雅。"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

老先生尤其强调衣服的色调要与人的脸部肤色相协调。"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一句话,脸皮白的穿啥都好看。

絮叨完这些老先生还谈到了与美女下棋。老先生指出:男女对坐,静极思动,容易不小心滚到床上去,而集中精神下棋可以消除杂念。况且美女“纤指拈棋,踌躇不下”的画面就足以让人“尽勾消魂”,男子万不可有心求胜使得美女难堪。此事与孤男寡女同处一私密空间一样,容易着火。要么找点事干,要么干点事。

尤其需要说的是老先生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主张女性美是德、色、才的统一。"无才是德"是"前人愤激之辞",是"见噎废食之说。""吾谓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败行;贪淫之妇,何尝历历知书?"不得不说老先生是是时尚而开明的。

明未文学家叶绍袁认为"德才色为妇人三不朽"。而老先生则主张妻为正室,应当以德为主,妾婢"为娱情而设,所重在耳目",因而婢妾更侧重于色与才。这基本是当时士大夫的妻妾标准。当然妻要有色有才有德就更好了。

在美女才艺学习上,老先生主张美女所学技艺"以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又次之",而女工则是必修课。女子除了学会过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读书识字,又能懂得琴棋书画,兼通歌舞,才艺双全,便是全才。稍懂些技艺也比一点不懂要好。而学习的目的不是成为这家那家,而是为了升级个人修养。比如翰墨第一说明美女首先要具文艺范,比如认识几个美女,是不是都喜欢写书法的呢?唱歌可以让嗓音更美,练习歌舞可以让身材和仪态更美。这与现在美女健身瑜伽倒是颇有想通之处。

另外,老先生淳淳引导:妇人青春有几?男子遇色为难。无论贫富,均应保证供应时花妆点其貌。也就是遇到个美女不容易,无论有钱没钱也要不时送点鲜花打扮下。而送花也是有讲究的:“时花之色,白为上,黄次之,淡红次之,最忌大红,尤忌木红。 村妇非红不爱也。”

喜欢红的都是村妇眼光,这不是我说的。

若是李渔老先生活到现在,活脱脱的妇女之友,开个公号的话估计得吸粉无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