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新月一縷耀中華

——清真食品

潔如澄水明如月,

言不虛假行不詐。

清真食品最聖潔,

新月一縷耀中華。

回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又較分散的民族之一。會澤的回族,幾乎佔全縣少數民族人口的二分之一。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回族大量遷入雲南,始於元代。而會澤的回族,大量進入的時間為清雍正年間。當時,烏蒙土司祿萬鍾和貴州仲苗不滿清政府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兵反抗,雲貴總督鄂爾泰命威寧鎮中軍直隸河間人哈元生進剿。哈元生“所帶兵丁,多系回人”,叛亂平息後,哈元生的軍隊就在東川屯田,後有一部分在新街鄉定居,形成了最早落籍於會澤的回族。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到清末,落籍新街鄉的回族於馬家院子建蓋大禮拜寺。大禮拜寺為當時東川府回族的總寺,管轄下屬十三個禮拜寺。其後,東川府的回族就以這些禮拜寺為中心,繁衍生息,定居下來,沿襲至今。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會澤回族和其他地區的回族一樣膳食為清真菜。所謂清真,清者,潔如澄水,明如滿月;真者,言無虛假,行無偽詐。清真菜必須清真,不能吃自死之物,要吃宰殺的牛、羊、雞、鴨、鵝等。只能吃食糧草的偶蹄反芻類動物,不反芻的動物一律不吃。淡水魚類只能吃有鱗的,不能吃無鱗的,如鱔魚、泥鰍等,還禁忌飲酒等。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回族的這些禁忌,合乎飲食衛生科學,他對養成講究衛生,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道德修養,保持身心健康,有著積極地意義。現介紹回族的兩道名菜,一是“壯涼雞”,一是“牛肉冷片”。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壯涼雞,顧名思義,即壯雞宰殺烹飪後涼吃,它是會澤回民的傳統菜。主料:放養的壯雞一隻,要求肉質壯實,重量在兩公斤以上。

調料:鹽巴40克,醬油200克,草果一個,辣椒油少許。

製法:會澤回族和其他地區的回族一樣,宰殺活雞要兩人操作,如果阿訇能參與則更好。先將雞爪、肛門、嘴殼洗淨。一人先抓緊腳再捏緊雙翅,手指將雞脖掐緊,讓雞的食管氣管鼓起;另一人對準部位,朝下一推,沿刀路往回一刀,此時將雞旋轉180°,雞腳朝上,雞頭朝下,任血液儘量流出,不讓血液倒流,以保持雞肉的潔白。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雞宰殺後,漢族是將雞置於一器皿中,用開水衝燙去毛。回族所不同的是:洗淨宰口,拔去肚毛,開膛去除內臟,用溫水洗淨內腔,將剖口縫合。經此工序後,再用熱水燙煺雞毛,用毛擦淨雞身。再置於水中,摘去食袋,割掉肛門,掏耳底,清鼻渣,脫嘴殼,清除雞舌和天棚表層的白膜,去腳趾,用清水漂兩三道。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在雞宰殺後,一般是先煺毛後取內臟,而回族則是先取內臟後煺毛。這一做法,避免了內臟在腹內耽擱時間過久以致宿味的擴散,保持了雞肉的純潔、白嫩,大有清真之特點。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在雞腹內腔放入精鹽,入鍋白煮,漲沸後打去浮沫,加草果。待煮至雞肉收縮,肉湯呈白色時,取出晾涼,抹上麻油,按部位砍成整齊的小塊,腿脯肉擺上面,頭脖墊底,排成路數裝盤。食用時,將碟子盛醬油辣子蘸水,蘸食而吃。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回族的“壯涼雞”,由於選料認真,工藝獨特,入口後,倍感鮮香美味,雞肉沙壯滋嫩,和其他民族所做涼雞相比,別有一番風味。

牛肉涼片是會澤回民的傳統菜餚,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求牛肉要壯,但此牛的肉質不可過老。煮牛肉的炊具最好形似腰鼓,兩頭小中間粗的炊鍋,在煮時還要加入牛筒子骨。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先將牛肉漂洗乾淨,將牛筒子骨砸開,也漂洗乾淨,放入炊鍋注入清水加溫煮沸。打去浮沫後,改用小火,放入草果、八角、姜塊煮4—6小時後,用筷子插入肉塊,若鬆動則證明牛肉已熟,撈出放涼。然後順絲改成條,橫絲切成片,瘦肥搭配,整齊裝盤,最後同辣椒醬油蘸水、清湯一同上桌。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回族牛肉冷片肉質沙壯,鮮香不膩,沾蘸水後,甜香爽口,湯汁清涼,鮮醇可口,為下酒佐飯之佳餚。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回族的名饌“壯涼雞”雞“牛肉冷片”,不但是回族,也是其他民族喜歡的美味佳餚。

你吃過會澤的清真食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