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全军覆没!中国历史上对游牧民族最惨的一次失败,原因何在?

一 土木堡之战的背景

1449年7月,即正统十四年,蒙古军队分成四路大举进犯内地。东路主攻辽东,西路则进攻甘肃张掖; 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其中又分为两支,一支直接进攻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另一支则由蒙军统帅也先亲自率领进攻大同。

大同是北京西部至关重要的防线,是蒙军主攻方向,战斗也因此非常激烈。蒙古“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参将吴浩也战死于前线。

宣府和大同统称为宣大,这两个军事重镇紧紧保护着山西、河北的北边,是明朝九边重镇中最为重要的两处。如果蒙军顺利攻克大同,就可以沿着桑干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向东进入河北,轻松抵达宣化、怀来一线。

此时,距离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伐蒙古不过20多年,余威犹在,正统皇帝于7月16日率领五十万大军,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二、流弊的名将张辅

其中,英国公张辅已经七十五岁,他是名将张玉的长子,曾经为朱棣打败建文帝立下汗马功劳。

1404年,越南内部发生叛乱,张辅率军予以平定,此后,又连续三次平定越南叛乱,史书上说他“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在唐朝灭亡四百多年后,再次将越南收归版图。

如此流弊的战绩,几乎可以与古代霍去病、卫青、马援、李靖等名将媲美。

此后,张辅又先后永乐二十年(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

可以说,张辅如此流弊的军事经验,加上京师三大营的精锐,皇帝亲征的决心,明军有很大的获胜把握。

三、触目惊心的土木堡之战结局

大军经居庸关出塞后,途径怀来、宣化,直奔战火最为激烈的大同而去。

然而,明英宗的御驾亲征并没有收到预料中的效果。战斗的结果居然是:明军在距离居庸关只有60公里的土木堡被蒙古军队全歼,包括京师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在内的明朝最精锐野战部队悉数覆没,

根据大臣李贤记载的《顺天目录》:“明日于土木驻营。宣府报至,遣成国公率五万兵迎之。勇而无谋,冒入鹞儿岭,胡寇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之殆尽,遂乘胜至土木。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

以至于李贤伤心地说“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此外,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大明王朝共有五十多位文武中枢几乎被一扫而空!

皇帝陛下本人也生死未卜!

这样的结局简直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

四、土木堡之战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

历史上,都把这次惨败描绘成昏君奸臣的配合所导致,明英宗不听劝阻强行出征,宦官王振私心自用,还没接触到蒙军就惊慌失措,又在撤退的过程中率领大军去家乡抖威风,最后又不肯快速撤退进居庸关,导致全军覆没。

事实真相真的是如此吗?

小奔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明军的全军覆没:

1、一代名将张辅成了吉祥物

张辅虽然打了一辈子的胜仗,更是在汉王谋反的时候,主动向宣德皇帝请缨上阵:“朱高煦素来软弱无能,请给臣二万兵马,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

50万全军覆没!中国历史上对游牧民族最惨的一次失败,原因何在?

据史料记载,“也先入犯,振导英宗亲征,辅从行,不使预军政。辅老矣,默默不敢言。”也就是说当时张辅并没有进入明英宗的核心决策圈子,后者只是把张辅当成一个吉祥物随军出征而已。

2、出征过于仓促

大同的得失牵动北京的防线,明军大举出征无可厚非。然而,大军出发之前的准备却过于仓促,据记载,从明英宗宣布亲征到出发,居然只用了两天,动员、粮草、军械一系列准备工作真的能准备充分吗?

3、撤退路线的选择不科学

当时明军撤退路线有两个选择,A是紫荆关回师,B是从大同到宣府再到居庸关。

明军最后选择的路线,先从大同到宣府,直线距离160公里,从宣府再入居庸关,直线距离90公里。直线距离就是250公里。

而如果是走紫荆关,则距离170公里,不仅距离比前一个方案少了80公里

而且,走紫荆关返回,每往南走一步,就往内线收缩一分。而走居庸关返回,则基本都是贴着外线行军,极容易被人突袭。

50万全军覆没!中国历史上对游牧民族最惨的一次失败,原因何在?

4、步兵对阵骑兵的先天不足

自古以来,步兵对阵骑兵都有着极其明显的劣势,尤其是在步兵撤退过程中,骑兵可以反复骚扰、袭击,直到拖垮步兵,反过来,步兵却无法有效反击。

8月27日,大军撤退至宣府,第二天继续开拔,29日平安无事。

30日战局发生变化,当天“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

仅仅一天,七八万人的精锐主力被蒙军包了饺子,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5、水源缺乏的军队彻底失去战斗力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马谡执意要扎营于山上,失去水源补给,最后军队彻底崩溃的故事。

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却做不到一天不喝水。仓皇撤退的明军被蒙军包围后,尽管修筑起了能满足十几万人作战的堑壕和工事,和瓦剌军进行对峙,但是因为缺乏水源,被迫接受蒙军的假和谈。

结果,明军因为和谈彻底失去战斗意识,也先大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蒙古军大呼:“解甲投刃者不杀!”,也先的这一举动成为压垮饥渴交加的明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防御工事的明军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土木堡之战,明军就此战败,明英宗被俘。

可怜张辅一代名将,在75岁的高龄,既不能发挥自己的智谋,又已经失去自己的武力,最后默默无闻死于乱军之中。

实在是可叹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