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国画和油画艺术?

无中生有hz


国画和油画一直是国内主流的绘画种类,那油画和国画有何不同呢?如何评价他们呢。

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是用油调和颜料在布面或木板上作画。颜料粘稠,色彩丰富,层次性强。而国画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国画用毛笔和水性的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等织物上作画。和油画的不同的是,国画颜料溶于水,加上造型独特的毛笔,国画可以用笔墨在宣纸上制造出千变万化的丰富效果。
《拿破仑加冕》


局部 大卫

《教皇
英诺森十世》 委拉斯贵支

油画色彩丰富,干后不变色,可以画出更多的色彩的明暗等层次的变化。所以在对强调光影,色彩,质感和空间感的写实艺术是个很好的选择。受到崇尚细腻的写实风格的西方画家热捧,以人像和风景见长,在在文艺复兴后流传到全世界。凭借西方艺术在全世界的推广的优势在当今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冷军的超写实主义绘画

国画由于其多变的技法和丰富的效果,在注重追求个人审美意趣表达的中国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寄托美好寓意和精神追求的花鸟画和描述人与自然山水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在中国最为流行。在近代在吸收西方人物写实技巧并融汇贯通后,中国人物画也逐渐再次兴起。国画以其独特魅力深受国人喜爱并在日韩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也广为流传。


《墨葡萄图》
徐渭(明)
张大千山水作品

王美芳工笔人物作品

不懂点艺术的历史爱好者不是个好物理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多多点赞!


朱铁平


谢谢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画与油画有很多具体的不同。

例如,中国画是在纸绢上绘画的,用色彩也是水调和的。


神话故事中的维纳斯美神,是西方画家的普通题材。

油画是画在油画布上的,色彩是用油质的调和剂来调和的。

从绘画对象来说,中国画以山水画为主,油画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油画注重的是场景和神话故事。


中国绘画非常注重灵气和神妙

中国画讲究书法的用笔,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和美。

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国粹和国学,油画却是欧洲多国共有的文化创造。

比如说,油画就有意大利中心,法国中心,英国中心,荷兰中心德国中心等等。


欧洲的绘画传统中心,不断转移。

但是中国画只有中国一个中心,是中国乃至于世界上最独特的绘画中心。

所以,目前来看,中国画和油画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东方绘画体系和西方绘画体系。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晋唐时代是一个高峰,宋元时代是领先世界的绘画高峰。


中国画注重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绘画在宋元时代已经进入“现代”绘画期,创造了伟大的写意画美学体系,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画,乃至于世界的绘画美学。

西方的油画,文艺复兴以后进入伟大的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探索科学绘画的美学体系,经过四百年的发展,也逐步受到东方绘画的影响,进入了现代绘画。

油画的变革产生了脱离古典绘画的印象派。


油画经历了古典写实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和抽象派绘画的发展历程。

目前,油画也和中国画一样,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并行不悖。


中国画也吸收了油画的精神,产生了新中国画风格。

而中国画也保持了传统的工笔绘画和写意绘画的并行不悖。

这也许就是人类绘画的殊途同归:绘画,绝对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抒发情感的途径问题。

我们从油画反思自己绝对写实美学来看,也证明绘画应该回归人与自然会对话,而不是人必须要听任自然。

也有脱离印象派画风的抽象画。


中国画从宋代就做到了绘画与自然的和谐,这个是我们东方的伟大智慧,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

有些人拜倒在西方绘画逼真描绘的能力面前,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绝对真实。如果以“真实”我目的,要么是科学,要么就是绘画的毁灭。


千千千里马


应该说,国画和油画是东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绘画艺术形式。无论是从作画工具还是绘画技法、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国画和油画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当然,国画与油画就艺术高度来说,无所谓谁高谁低。油画从明代开始传入中国,清末始有人开始学习画油画。经过百余年地相互借鉴与融合,国画与油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了一些互通的地方。

民国时期,我国第一批赴欧留学的艺术家,诸如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等人,大多具备相当不错的传统绘画功底。他们在西方接受了系统而正规的油画学习,继而回国后通过艺术教育的模式大力普及。所以,这一时期的油画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大多揉杂了明显的传统绘画元素,涌现出了《田横五百士》等非常有个性的古典写实主义油画作品。



大家都知道,刘海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极力主张开设人体写生课程的艺术家。虽然最终在过于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干预下,人体艺术在中国美术界一度被迫搁浅了。待到重新焕发光彩时,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了。就绘画艺术来说,东西方的审美思维虽然有着太多的不同,但是同样在潜移默化中频频发生碰撞,以至于现在很多国画名家的作品都融合了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也引起了很大争议,至今争论不休。


尽管油画有着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诸多画风;国画也有着工笔、小写意、大写意和泼墨等不同类型。一般来说,油画更趋向于用高超的绘画技法真实地表现对象,以及画家的艺术思维。国画也更注重笔墨之间的意境,文化底蕴更为丰富,也更有深度。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一提到国画,人们往往容易往山水风景鸟虫方面想,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一提到油画,人们又多好往裸体画上想。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画也有人体艺术,西方油画也有山水风景。只不过表现的技巧和风格和侧重点不同罢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画作为世界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东方艺术的创始国之一和集大成者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绘画艺术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早在西方油画出现前50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绘画艺术的中心,从汉晋到隋唐,中国画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上的近千幅飞天壁画足以说明这一点。到宋代,中国画艺术日趋成熟,北宋初期诞生了一批绘画艺术大师和经典国画作品,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而这时的西方,油画还没有出现呢。



公元12世纪,随着航海造船技术的逐步发展,缩短了东西方的距离。在商贸交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中国画艺术这时也传到了西方,对西方绘画产生了诸多影响。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期西方发明了一种用植物油调和颜色用于绘画的颜料,并由尼德兰画家首次偿试绘画,出现了最早的油画,开创了西方绘画的新纪元。



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油画绘画大师和经典油画作品。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众多西方油画画家将油画创作推向一个高峰。在这之后,油画艺术又经过数百年,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抽象派、从写实主义到超写实主义等等,西方油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吸收东方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元素,创新发展。



同一时期,中国画秉承传统的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油画的精髓,特别是借鉴西方油画中的构象和色彩运用,取得了新的进步。上个世纪,涌现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中国画艺术大师。



中国画大多注重写意,追求神似,通过深邃意境传递画家的思想,反映事物的灵魂和精神风貌。油画大多注重写实,强调形似,通过直观感悟画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我理解,中国画有中国画的特点,底蕴深厚,含蓄深沉。油画有油画的特点,形象生动,色彩艳丽。中国画和油画都是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画种,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应厚此薄彼。



谁怜一灯影


油画作品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等。不论哪个类别的油画作品。欣赏一幅油画作品应该从“构、内、形、色、光、笔、质”等几个方面来欣赏和鉴别。

“构”即构图,当一幅油画作品进入观众眼帘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画的总体布局和构图。构图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绘画形式语言之一,对作品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一幅作品构图要符合审美要求和哲学原理。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传递着某种思想,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构图中得到平静、稳定、倾斜、压抑或惊喜之不同感受。

“内”即内容,是一幅作品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这也是欣赏者和画家最直接交流的一条途径。按照画面刻画的是什么、刻画得逼真否、画中形象要传达什么寓意等,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画家的喜怒哀乐。

“形”就是主体的造型,写实主义作品尤其注重画面主体物体的形状造型。这是写实油画的基本功,也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太多的画家绘画几十年,都没有能够掌握“形”的基本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就要练好造型的基本功。

“色”就是色彩。由于油画艺术作品的色彩极具丰富性,故被称为是“绘画中的交响乐。所以一幅好油画对色彩的运用,就像好一首好曲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它能把人带入一个神秘的境界—或典雅、或庄严、或压抑、或兴奋等。尤其印象派油画大师们更加关注画面色彩的变化。但所有的变化一定是科学客观的真实的变化,绝非有些画家凭自己的任意想象来作画,结果使得画面杂乱无章。

“光”就是光线,油画作品对光线的安排要求较高。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其画面中的光线运用,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笔”即 笔触。笔触述说着画家的情感和对美学偏好,并能敏锐地显现着不同时代审美趣味。油画家的艺术造诣正是体现在油画的笔触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和修炼过程,不可能一蹶而就。

“质”就是质感,也就是画面中物体的材质。相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时,主要是靠物体的材质来分辨。对于材质的表现,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绘画技巧。

综上所述,油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原理,如:几何学、光学、色彩学、人体学、哲学、美学、人文以及社会学等等。油画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拍卖出极高的价格,必有其中的道理。

能够称得上的艺术品的画,首先技法要好,其次也是区别于一般作品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艺术家本人赋予作品本身强烈的、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性,能够反映新的艺术风格、艺术理念,或者折射时代社会的现实,引起人的共鸣。

好的商品画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品,只不过通常我们认为的商品画属于粗糙、快速、不用心的行画,这类行画只是画家用来赚钱谋生的工具,没有太大的艺术审美价值。


国画部分就用我朋友曾经写的一篇文章作答了。。。


中国美术,虽然起手平平,不过从三国魏晋以后,基本没有走过什么弯路,一是本身文化里,就崇尚对自然的专注;二来是对线条的讲究深入骨髓。所以短短百年,已经规模恢弘,隋时已看见端倪,到唐朝,则气象万千,有不可一世的样貌了。今天流传下来的唐画,已经非常罕见,有也不在华人圈,在华人圈也不在大陆,在大陆也不见得是山水,发掘出了山水壁画,也未必能好好保护,即使是在大陆发掘出的唐代山水壁画或流传有序的唐山水卷轴,还有最要紧的问题,不一定画得好。倒是一些北宋宫廷组织的,对之前晋唐名迹的摹本,非常珍贵,也体现了很高的水准,比较忠实地呈现出原貌。这个山水,不是西方的风景,老外没进化好,顶多就就是直面自然去硬干,不懂得人的眼睛和手,是可以裁剪景物为我所用的道理(心源啊心源)。历来画山水都说“宋元宋元”,实际“宋”和“元”,不太一样,宋画,尤其是北宋,血脉上直接从唐演进过来,味道气息,几无二致,只在精粗上区分。

夏圭 《西湖柳艇图》立轴,绢本,浅设色 纵107.2厘米,横59.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画,从现有资源上来看,主要是气壮,派头大,全景式,宽银幕电影一样,审美接近《阿凡达》布景,但是在具体山水细节的表达上,还比较简单粗暴,勾一勾,填颜色,大点子。北宋对唐朝山水画的气象,那是照单全收,但是由于崇尚坐照格致,对自然的精微之处,体察和表现的更为准确动人,具体就在皴法的大量实践上。李郭董巨和荆关三派巍然,令后人高山仰止,由于具体地貌的不同而艺术上泾渭分明的三家,后继者虽然曾经在大量的时间内推崇董巨,不过李郭却是实际上的技术主流,从赵孟頫开始,直到当代陆俨少,山水画的本格技术流,一定落实在笔意连贯,造型奇诡,趣味苍茫的李郭一脉上。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必然选择,也是后来山水审美趣味分野的真正主因。

董源 《溪岸图》 五代,绢本、设色,纵221.5厘米,横110厘米

根据六百年来通行的说法,山水画中的文人一脉,盛唐之后有王维,五代北宋有董巨,这算南宗,此说法个人觉得:可疑得很。王维的水墨真迹,非常稀罕,远远看到气息好点的印刷品,也藏在海外,不能亲睹。至于有名的长卷雪景,不要说唐,连能否够到明早期,都是个问题,所以基本没有佐证。董源现在有两个权威版本,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都在国内,算一个,其中夏山画得很不好;溪岸算另一个。按照董其昌累累题跋,板上钉钉,肯定前一个是巍巍正宗,但是排除董其昌的杂音,当然也算是伟大的杂音了,是不是更多内行越来越觉得溪岸可能更贴近原本董源绘画的实质呢。巨然的秋山问道,开门大件流传有绪,虽然是水墨,不过绢本屏障,全景式构图,层层积染,树木奇伟,繁茂苍润,分明也受到了李郭一派的影响才有这样的取向,和他的老师,无论是哪一种面目的董源,都有不小的差距。

巨然 《秋山问道图》五代,绢本,墨笔,纵165.2厘米,横77.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除了技术上的流变传承以外,其实美术史上所谓的大事件,往往有许多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因素来决定。历史一再的证明,影响绘画趣味的最大因素,其实不是画家和艺术风潮,而是材料。唐宋时的造纸技术,和明清迥异,纸张是小横幅,做工很细,砑得很平整,一般都是用来写字,画画的用的少。买单的主儿人家要富丽堂皇,纸上味道不够,大效果起不来,无论是谁,徽宗,李公麟,李嵩,传的那几张纸上画,开不开门另说,没有悬挂的可能,就是手里面的小玩意儿。直到南宋初,还是一派老风气,李唐那张万壑松风,现在看起来黑得像块王致和,其实原本也是青绿,坚硬如钢针的黑松林中,今天还是能隐隐看见矿物颜料的痕迹。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纵82.8厘米,横52.8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真正山水画趣味的改变,要从马远夏圭开始。这么说吧,其实对于这种清淡淋漓的水墨趣味,唐宋早期画巨幅的大师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人家没有把这个当做正经事业来追求,好比面对释迦牟尼这样的大神,你跟人家讲南北宗,顿悟渐悟前三三后三三,这不是笑话么。但不可避免的,改变还是到来了,此乃艺术史之必然,也是后来一切奇怪面目的最初缘起:一来尺幅变小,不再追求全景,也不晓得是不是和偏安局面有关,画画可能真可以体现时代气质;二来南宋开始,造型上的严谨慢慢让位于适度简化,这样就给了水墨趣味足够的空间。黄宾虹对国画皴法的“拖泥带水”非常反感,认为是很恶俗的事情,其实所有水墨趣味的生发,无一不是从这四个字得来。

南宋 马远 《月下赏梅图》

初学国画的时候,老师教授墨法,墨法简直就是魔法,按照陆俨少先生的说法,一张画画完,边上一杯清水,要依旧碧绿爽清,才叫功夫。具体做法是把笔洗得干干净净,裹足清水,甩甩干,笔尖上蘸一点浓墨,一笔下去,左右生发,把墨由浓到淡画完了,再重复以上的动作,直到完成。这样所谓的墨分五色啊,墨彩换烂啊,都可以踌躇满志的搞定。不过说句三十几年老油子的内心真实感言,不这么弄,也能把画画好。比方说武林秘籍《避邪剑谱》,第一页上写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等你割完了,第二页上又写道“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2015/4/30郁俊撰于古北宋园


民国画事


这个话题相当宏大,一篇文章难以说清楚,所以,我只能绘画材料,表现手段等方面简单论述一下。

国画与油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在材料、画法、构图、理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一套既定方式。因此,评价它们不能用一套标准来衡量。

先说油画。

梵高·秋天的杨树道

油画是西方人的传统绘画形式,必然有一套他们的审美标准。造型、色彩、光影、笔触,这四点是油画的核心构成元素。把这四点糅合成一个和谐整体,焕发出一种画面质感,是评判油画的主要尺度。

总体来说,油画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坚守人文主义思想是他们的核心创作理念。西方油画经历了从宗教人物刻画,到普通人物刻画的漫长转化阶段。

徐悲鸿《男女人体肖像》

油画通过刻画形形色色的人,来表现人性,表现人的酸甜苦辣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油画的基本格调。

在技法上,在不同时间段,他们既有对造型和光影的痴迷阶段,又有对色彩和笔触的开发阶段,也有吸收外来绘画,丰富了油画内涵的阶段。

再重点谈国画。

何海霞《华岳清秋》

国画主要以表达自然万物为主。毛笔、水、墨、颜料、宣纸,是国画必不可少的工具。

国画因为主要画在宣纸上,宣纸的吃水和渍化作用相当强。给宣纸上面滴一滴水,或滴一滴水墨混合物,或者水彩混合物,它立马能向周围散开。

根据水彩或水墨的浓度不同,立马会在周边形成变化多端的墨韵效果,或淋漓肆意,或清雅朦胧,或饱满鲜亮。

吴昌硕作品

我们的老祖先远在14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就发明了宣纸,并且发现了宣纸和水墨相互作用时,产生出的那种神奇效果,让国画第一次迎来了飞跃式发展。

由于宣纸具备强烈的吃水和渍化作用,因此,如何表现墨韵效果,让墨韵形成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构成一种延绵的气韵,是评判国画的第一要素。

国画山水中,若没有气韵就谈不上意境,没有意境的山水画肯定是庸品。

齐白石《采菊图》

当然,呈现气韵和意境,就牵扯到笔法。笔法是实现这些审美趣味的前提,同时,笔法能给国画缔造出额外的意境。比如说,雄壮华美,清幽静谧,宁静致远,等等。

笔法从何而来?笔法就是一种正确的用笔方式和习惯,说白了就是书法上的那一套用笔方法和审美标准。

在国画中,表现出书法骨力,是评判国画优劣的第二元素。书法是撑起国画骨架的基础。

齐白石螃蟹

书法以最基本的点和线条构成,绘画由点、线、面构成,绘画中的基本元素就是书法中的基本元素,两者相通互融,在审美上,也是一致的。

凡是那些国画大师,其书法水准也很高,仅仅书法水平,就够的上大师级别。像吴昌硕的花鸟画泼辣雄强,骨力雄健,就得益于他的金石味浓郁的篆书书法。

黄宾虹焦墨山水

黄宾虹山水浑厚华滋,同样是对书法有很深研究。齐白石的人物和花鸟画天真散淡,他的书法同样具有朴拙的率真气息。

除过这两点,国画的构图也很重要。

国画的构图始终遵循中国人“中和之美”的思想,就是说,构图不能打破整体和谐,开合有度,呼应自然,同时,还要体现文学上的凝练含蓄美,意思表达到就适当收笔,不一定要全盘画出或画满。


鸿鹄迎罡


国画油画是同一类型的艺术、都属于绘画艺术。

艺术、要看你怎么使用。使用得当、大众喜欢。使用不当、乃是垃圾。

我国的国画油画、比如祖国江山画(如图)、大气磅礴、挂在客厅、大气上档次。比如美女画(如图)、做成屏风、做成画轴、摆放在家里显得文雅有层次。

可是裸体油画算什么东西(如图、西方的、国内的)、如果把这些裸体画摆设在家的客厅里、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始终认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没人会把裸体画摆放设置在自己家的大厅中的。

我的观点:裸体画(包括裸体油画和其它形式的裸体画)、和淫秽图片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只不过一种是不堪入目、一种文雅一点点。说白了都是赤裸裸地暴露遮羞的部分。








小芳杂谈


“国画”顾名思义,是中国人创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画,而油画则是典型的西方艺术。如果说油画着力于局部的逼真和含义,重心在画面之美,国画则意在整体的意境和韵味,追求画外之美。

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逼真,更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趣,致力“以形写神”,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美”;不注重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明暗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追求“无声胜有声”之效。用齐白石话来说,就是“绝似,媚世。绝不似,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以此而论,山水画,尤其是写意山水最具中国特色,花鸟画次之,人物画再次之。



如果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则是“表现”的艺术,以水为韵,以墨为骨,色彩为辅。中国画在认识、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在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再现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同时,国画重神似,重意境,强调融化物我,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油画几百年来流派纷呈,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再现客观之美为己任的古典绘画;另一类是以表现主观认知为宗旨的现代作品。 第一类的代表有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巴洛克、洛克克、印象主义等,这些画派都是以再现自然和现实为目的。第二类主要包括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他们主要是根据画家个人的主观意图和感受进行自由创作。



油画据说在15世纪初由尼德兰画家爱克兄弟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他们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使运笔流畅,颜料干燥时间适中,而且可以多次复盖和修改,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光泽,且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传开流行。

传统油画如同19世纪写实主义绘画创始人库尔贝所说:“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但是从19世纪末叶开始,传统油画的选题范围和写实手法开始受到冲击和改变。画家们从东方汲取灵感和技法,开创了斑驳陆离的画派。 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宗旨,而是以表现自我,展示各种理念为追求。而这方面中国画走在了前头,所以产生了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对中国画那种让中国人不敢相信的认识。

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多年前丰子恺曾有过比较实在的总结: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书法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艺术应该高于生活,因此逼真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恰如用一种乐器演奏出鸟语或人语的声音,虽然也不容易,但绝对不算最美乐曲,更不是最高水平。因此,吴冠中说徐悲鸿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上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吴对徐的评价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画对西方经典油画的典型认知。栩栩如生是一个层次的艺术,而高于生活才是更高的艺术。所以从纯艺术而论,绘画高于摄影,而好的摄影作品也不是以“真”为追求,而是以创造美为目的。


无中生有hz


中国画和油画同是造型艺术,又是不同的艺术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绘画艺术,都有很高的艺术性,但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是不同的。

中国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简单构图,到中期的工细全景式构图,到近代的粗笔写意,有一个共同的绘画语言,就是用线造型,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大写意,如果脱离了线这个基本元素,中国画就失去了其根本,在线条的基础上,中国画的各种形式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而线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幅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决定着线条的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书法,因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也是为什么很多大画家也都是书法家的原因。中国画有着自身独立的艺术语言,讲究的是画面的意境,文化氛围,绘画艺术是和书法,篆刻,诗词共通的,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画种有诗,每一幅作品都是这些文化元素的综合体,因此,中国画不是对事物简单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提炼的,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一种富有意境感,突出一种独特美感的艺术。



油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正式出现的,在此之前,有与之相似的色粉画和蛋彩画,暂时也归于油画,是在科学的造型的基础上,用色彩表现物像,有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早期的油画造型准确,刻画细腻,能高度还原真实的人物和场景,由于是建立在科学的透视,色彩的基础上的绘画艺术,所以追求的是极致的真实感,对人物,事物动态的捕捉是油画家经过长时间训练的结果,这也是油画的魅力之所在,到了后期,随着艺术的进步,出现了印象派,抽象派和各派别的现代艺术油画,油画的写实性被慢慢淡化,其它艺术形式的精华被油画吸收,所以说,现在的油画已经是一种百花齐放的造型艺术了,不再是一种突出极致造型能力的工具,而是艺术家释放艺术灵感的媒介,油画的艺术性无形中被不断提高了很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绘画艺术也在进步,中国画和西洋画也有一定的借鉴和融合,当代的国画借鉴了西洋画中的光影透视方法,画面更有立体感,真实感。油画借鉴了中国画用线造型的方法,在现代艺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艺术其实是共通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相互借鉴是进步的动力。


鄞粤强


首先说明的是中国的美学艺术,在历史上一直是极致的,因为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始于中国。美学作品是以高尚文明作为内在支撑的,艺术的真正美是在自然真实的基础之上,需要高尚文明的内在支撑,而不是就披上一层“皇帝的新装”的人体画称之为艺术。

中国美术作品主要以宫廷、民俗、山水、花鸟、动物,等为题材,西方则是以女性裸体和宗教为题材。

就算现在的中国一些艺术家也学着西方画女性人体,还是甩他们几万条街道远。只是因为中国女性是世界上最美最智慧的。

西方的艺术家们, 达芬奇,拉斐尔等小淫虫们,把艺术活生生给搞成低俗无聊的裸体画了,文艺复兴就是一把小淫虫们画女性裸体的盛宴,无不显示着他们文明的贫瘠以及思想的愚昧低俗。


我们有高尚的文明,有极致的美学艺术,却现在一些中国画家,学的西方画风过多了,这就令人忧伤了。我想,文化自信,从己做起,绘画也是如此。


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欢迎留言交流。原创不易,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