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公元629年,东罗马帝国第二十八任皇帝希拉克略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这是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希拉克略在一系列战役中大败宿敌萨珊波斯,夺回了基督教世界最神圣的圣物——真十字架(基督教圣物之一,据说是钉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为了表示虔诚,皇帝本人亲自带着圣物步行前往圣墓教堂重新安置真十字架。

希拉克略站上了人生的巅峰,他被称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拯救者,东罗马帝国的拯救者。但他不知道的是,并不遥远的阿拉伯半岛正在悄悄地发生某种原子裂变。这个分裂的原子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并震撼整个基督教世界。

几乎就在他安置真十字架的同时,公元630年,自称是真主安拉使者的穆罕穆德征服了麦加。穆罕穆德用了10年的时间,成功地将阿拉伯半岛互相混战的各个部落团结在伊斯兰教的信条周围。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靠劫掠为生的游牧贝都因人成为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伊斯兰教从诞生伊始就显示了强大的征服欲望,他们眼中的世界分为两部分,一边是伊斯兰世界,一边是“战争的世界”,也就是尚未皈依伊斯兰教的世界。以圣城麦加为圆心,伊斯兰教如同倾盆之水一般开始了肆意的扩张。

根据伊斯兰方面的记载,希拉克略在抵达圣城的时候,曾经收到一封信。信上简单的说,

“以慈悲的真主之名,穆罕穆德,真主的奴仆和他的信使,向希拉克略,拜占庭人的君主致意。愿遵循真主教导的人都得到平安。我邀请你向真主投降。接受伊斯兰,真主将给你双倍报偿。但是如果你拒绝这个邀请,就将误导你的人民。”

在收到这封信之前,来自约旦河附近的一支军队曾经报告说,有一支阿拉伯军队前来进攻,但已被打败。这个报告并没有引起皇帝本人的注意,对于拜占庭帝国而言,这样的边境袭击太过平凡。

实际上,这次战斗只是一个序幕。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由此开始的战争时间长度跨越千年,战争的高潮无疑是1453年。这一年,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军队攻占,中世纪最富丽堂皇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基督的名字被穆罕穆德的名字所代替。

希拉克略皇帝本人很快就将看到,分裂的原子已经开始链式反应,在征服萨珊波斯之后,异教徒的可怕打击即将降临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如同火山爆发般猛烈且具有毁灭性。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公元635年,传说中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大马士革,在被围城六个月后投降。这里将成为伊斯兰帝国新的首都。不甘心失败的希拉克略集结了五万多人的部队,由他的弟弟西奥多拉斯统帅,试图夺回叙利亚。

公元636年8月20日,双方在约旦河的支流雅穆克河谷进行决战,在阿拉伯人的猛烈攻势下,尽管有神父们的祈祷在旁边助威,尽管有无数十字架在旁边壮胆,拜占庭军队试图挽回局势的努力还是付诸东流了——五万人的拜占庭军队几乎被全歼。

叙利亚的命运就此注定,这个拜占庭帝国最富饶的行省从此永远不归它所有。“叙利亚!告别了!在敌人看来,这是多么优美的地方啊。”

伤心的希拉克略皇帝于641去世,这一年,帝国丢失了另一个富饶的行省——埃及。

公元651年,国祚长达千年的庞大帝国萨珊波斯轰然垮台并皈依伊斯兰教,亚美尼亚于653年投降。一位诗人这样惊呼波斯的毁灭,

“哦,人们,你们没见到波斯是怎样毁灭,他的居民是怎样收到羞辱的吗?他们已经变成放牧你们羊群的奴隶,仿佛他们的王国是一个梦。”

公元668年,200艘战舰组成的穆斯林舰队冒险远征西西里岛。669年,距离先知去世仅仅不到40年,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已经遭到穆斯林海陆大军的围攻。

君士坦丁堡之于穆斯林,如同满月之于狼人。每一个宏图大志的哈里发都梦想摘下这个基督教皇冠上的金苹果。在40年不到的时间内,以东罗马帝国创世人命名的这座城市先后遭到了三次围城。公元717年的最后一次围攻,8万人的穆斯林军队甚至带来了小麦种子,在城外开垦土地,打算彻底打垮这个异教徒的城市。

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世界一度岌岌可危。足智多谋的皇帝,叙利亚人利奥三世,凭借诡计、希腊火和保加尔人击败了穆斯林。据记载,1800艘阿拉伯舰队只有5艘回到叙利亚港口。此后70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穆斯林军队到过君士坦丁堡城下。

这次失败深深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对外扩张的步伐。在此后的650年间,君士坦丁堡城墙下再也没有展开过穆斯林的旗帜,直到1453年。假如穆斯林能于717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的话,伊斯兰教向欧洲扩张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

在地中海的西端,局势同样千钧一发。公元732年,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混编而成的穆斯林军队甚至翻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王国。(穆斯林于公元711年渡海登陆西班牙,并且彻底毁灭了日耳曼人所建立的西哥特王国)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这支穆斯林军队先在波尔多击败阿奎丹伯爵,然后率骑兵沿着通往巴黎的罗马旧道北上,直扑卢瓦尔河流域。

最后在普瓦提埃,距离巴黎仅仅150英里处,势不可挡的阿拉伯军队才被法兰克王国军队以惨重的代价阻挡。

《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英国史学家吉本这样评价这场战役,

“如今牛津的小学可能要教授《古兰经》,布道坛则用于对行过割礼的人宣讲穆罕穆德受真主降示的神迹与与真理。”

公元740年,东罗马皇帝利奥三世在希腊火和保加利亚盟军的帮助下,抵挡住了穆斯林气势汹汹的围城——君士坦丁堡奇迹般的获救了。

穆斯林从此在欧洲销声匿迹600多年,直到另外一个打着真主旗帜的军队出现,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土耳其本身是来历不明的,在他们之前,小亚细亚是塞尔柱突厥的地盘。奥斯曼这个部落根本就不属于塞尔柱突厥人,他只是塞尔柱突厥管辖下土库曼人的一支。土库曼在伊朗语里面的意思就是“像突厥人”,也就是被突厥人同化的当地人。

在奥斯曼人出现之前,拜占庭已经被塞尔柱突厥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1071年3月,在安纳托利亚的东部一个叫曼奇刻尔特的地方,拜占庭军队和塞尔柱军队爆发了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东罗马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迫趴在地上,亲吻苏丹脚下的泥土。

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拜占庭则是灾难的开始。到13世纪20年代的时候,西欧作家已经将安纳托利亚称为“土耳其”。

而在这之前的一千多年里,安纳托利亚则是作为希腊的势力范围存在的。现在,拜占庭永远丧失了这个粮食与人力的来源。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帕里奥洛加斯皇朝时的拜占庭国徽

帕斯卡曾经说过,“倘若克娄巴特拉的鼻子稍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1206年,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开始的战争,无意间决定了上万公里之外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命运。1243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打败了塞尔柱突厥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安纳托利亚随之四分五裂。

在西北部的奥斯曼部落无意间躲过了蒙古军队的打击。塞尔柱突厥的灭亡在安纳托利亚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个居住在帐篷里,目不识丁的游牧部落逐渐上升成震撼基督教欧洲的世界霸权。

1354年11月,热那亚人运送一支奧斯曼军队渡过达达尼尔海峽,进入欧洲,每人收费一杜卡特。

这是他们,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做过的最糟糕的一笔买卖。

从此,土耳其人永久性地留在欧洲。

陷入内战的拜占庭无力应付这股新生的力量,1359年,伊斯兰军队在阔别650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外。

1362年,奥斯曼军队占领了以罗马皇帝哈德良命名的哈德良堡。随之迁都欧洲,并将其改名为“埃迪尔内”。

奥斯曼土耳其人力量上升的同时,是东罗马帝国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向坟墓的过程。14世纪末以来,帝国一连串的内乱、民变,消耗了帝国残存的力量。

进入15世纪,整个东罗马帝国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东罗马帝国皇帝们能从事挽救帝国灭顶之祸的唯一之道,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援。西欧所有的强国(或稍强的诸侯)、教皇、逐渐崛起的莫斯科公国,几乎都曾接到过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求救信,有些国家还接见过皇帝的特使或本人。但是这些呼声,只为东罗马帝国换回不多的援助而已。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15世纪初期的拜占庭疆域

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亦称哈利奇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入口处有铁链封锁,南北两面易守难攻。西面是陆地,筑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城内驻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

1453年5月29日,这是中世纪的一个承前启后的时刻。经过长达47天的围城之后,穆斯林军队最终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守军进行最后的保卫战。他脱下紫色皇袍,一马当先冲入土军阵中,并在巷战中战死。

苏丹穆罕穆德二世登上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这里随后变成了大清真寺。

1453年,拜占庭帝国亡于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这标志着什么?

穆罕穆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漫长的距离和漫长的年代里进行斗争的最前线。拜占庭帝国虽然常常走到崩溃的边缘,但是却显示了惊人的生命力。对基督教欧洲来说,拜占庭的存在就是一个心理安慰。只要双头鹰的旗帜依然高高竖起,就说明穆斯林还在很远的亚洲。

因此,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对于西方来说是个巨大的伤痛,“荷马与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奥斯曼帝国的危险被认为是伊斯兰对基督教世界攻击的继续,欧洲人对伊斯兰教的恐惧逐渐加大。

西方人相信土耳其人是世界末日所产生的长尾巴的怪物,“一半是人一半是马”。“土耳其人”与毫无信义和残酷恶毒成了同义词。土耳其人取代撒拉森人,成为欧洲对穆斯林的统称。

托马斯·布莱特曼在著作中宣称,“撒拉森人是第一群蝗虫,大约在630年兴起”,继承他们的是“土耳其人,一群毒蛇,比他们的先祖更邪恶,彻底消灭了他们的祖宗撒拉森人”。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于7月8日抵达罗马,亚得里亚海掀起了恐慌的惊涛骇浪。根据谣言,君士坦丁堡6岁以上的人全部被屠杀,有4万人被土耳其人戳瞎眼睛,所有教堂都被夷为平地。苏丹正在集结一支新的军队,即将入侵意大利本土。

人们口口相传,特别强调土耳其人的野蛮残暴和他们对基督教世界的迅猛攻击——这些主题将在欧洲回荡数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