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陝西」網格化管理 守衛大秦嶺

「绿色陕西」网格化管理 守卫大秦岭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2月來陝視察時的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秦嶺極為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比擬的戰略價值,也為嚴格保護秦嶺指明瞭方向。

陝西段的秦嶺地形地貌複雜,保護工作涉及西安、寶雞等六市。如何夯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調動區(縣)、鎮(街)、村積極性,落實最嚴格的保護、最嚴密的管控、最嚴肅的問責?

2017年以來,西安市按照“全域覆蓋、無縫銜接,屬地管理、執法下沉,快速發現、快速處理”的要求,全面建立了市、區(縣)、鎮(街)、村“網格化”管理體系,將保護區劃細劃小,明確權責邊界,變過去被動應對問題的管理模式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管理模式。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所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村、社區全部被納入“網格化”監管,確保了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不留盲點。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四級網格”已建立一級網格一個、二級網格六個、三級網格49個、四級網格1053個,落實四級網格員1418名。2017年全年共巡查18.04萬次,發現問題6159起,現場處置5873起,報上級網格處置286起,實現了將破壞秦嶺生態環境行為消滅在“萌芽”階段的目標。西安市還出臺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指標評價體系》《秦嶺生態保護區網格化管理網格員管理實施意見》等制度,不斷規範網格化管理工作。

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迎軍在6月7日召開的西安市網格化管理現場會上指出,要複製推廣西安網格化管理經驗,健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目前,陝西在秦嶺保護方面,將按照行政區劃設置市、區(縣)、鎮(街)、村組“四級網格”,將秦嶺生態保護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村組、社區全部納入網格監管。按照“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標準、定流程、定考核”的原則,合理確定各級網格職責和人員責任;探索建立網格員與護林員、巡河員、保潔員、綜合執法隊員間積極配合、高效協作,各專業隊伍巡查相互補位、相互監督的工作體系。9月底前,秦嶺沿線的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市要全面實現四級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造高效有力的監管網。

「绿色陕西」网格化管理 守卫大秦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