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十九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是對中國傳統生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理論的新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本文分享的是黨課參考材料《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下面是主要內容和大綱:

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意味著,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社會文明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同於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所走的人與自然對立鬥爭的現代化道路,而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力圖開創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全新社會文明。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判斷。隨著人民對包括環境在內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日益增長,必須根據新的實踐對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於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把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統一起來,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大理論創新之一。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已經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統一起來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可見,兩次大會都明確將建設生態文明規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概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顯然,兩次大會提出的“美麗”都主要指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確定的“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一一對應。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將“美麗”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表明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統一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因此,我們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高度去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關於“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一致,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其融入其他各項建設事業之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抓緊抓好。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理論的新發展

從思想文化淵源看,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一論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理論的新發展。

中國傳統生態思想強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道家認為人與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樣都是道的顯現或衍生,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莊子認為自然界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其自身的內在本性和內在規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道家主張“萬物殊理,道不私”“物無貴賤”等,道家也認為每一存在物在自然界有機整體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價值。莊子曾說:“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牲,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儒家傳統中,王陽明認為人與萬物具有共同本原:“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故五穀禽獸之類,皆可以養人;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只為同此一氣,故能相通耳。”張載也曾說:“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觀之方均。”

無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質上都是對中華文明的延續,都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因此,我們要注重從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刻把握黨的十九大關於“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重要論述,要從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生態思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意義上,充分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三、可持續發展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從社會發展觀的變革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思想,是可持續發展觀的一種具體表述方式,是科學發展觀的邏輯延伸,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可持續發展觀的具體表述

(二)科學發展觀的邏輯延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四、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哲學原則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把“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一重要論述落實到行動上,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從哲學高度看,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按照對立統一規律正確理解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就是說,要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統一起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就是說,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發生衝突時,要以環境保護優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說,人有生態需要,而綠水青山能夠滿足這一需要。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核心是要通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來協調當代人的發展與後代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按照唯物辯證法,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既不是如同西方深層生態學所主張的絕對統一,也不是如同近代人類中心主義所主張的絕對對立。人與自然之間只能是既對立又統一、既能動又受動的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只能是“和而不同”。正是這種對立統一形成了人類的生產力,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馬克思說:“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慾望存在於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堅持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就能既保證當代人的發展權,又保證後代人的發展權,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三)運用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觀點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不斷實踐的觀點,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全面發展和永恆發展原則。從永恆發展和不斷實踐的維度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既肯定了當代人的發展權,也肯定了後代人的發展權,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就是中華民族的不斷實踐和永恆發展。從普遍聯繫的觀點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充分體現了“全面發展”的理念。一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物質需要和環境需要相統一。從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定位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對環境的需要,因此“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物質需要與環境需要統一,就是全面發展。二是產業結構的戰略性退卻與戰略性轉移相統一。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此,在產業結構上,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壯大綠色產業,就意味著減少高能耗、高汙染產業,對後者的戰略性退卻就是向前者的戰略性轉移,二者此消彼長推動綠色發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退卻與戰略性轉移統一,就是全面發展。三是消費方式上節約資源與反對浪費相統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等。倡導節約就是反對浪費,兩者統一就是全面發展。

(四)將環境保護的制度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統一起來,嚴守生態文明的原則底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的問題,包括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相關機構、完善管理制度、明確環境責任、懲治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等。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既要建設完備的制度和體制,做到有章可循,又要塑造良好的生態理性和生態精神,做到嚴守各項制度和規範。不僅要有制度,而且要有遵守制度的人。為此,必須將環境保護制度建設與生態文化建設統一起來,用制度約束人的行為,用文化塑造人的思想,兩方面統一起來,推動全社會形成環境保護的自覺性,承擔起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責任。

本文稿為word版,全文近7700字,需要的黨建同仁可以下載參考。

全文獲取方式:(歡迎來到頭條號:基層公務員的日常,請認真看下文

黨課參考: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講解

兩種獲取方式的入口

溫馨提示:獲取到的鏈接請在手機瀏覽器、電腦上進行下載或轉存到自己網盤,私信裡無法直接下載。

方法①、私信發送口令:7238,系統會自動把鏈接發給您的。(發私信的方法:點我頭像,打開後右上角有發私信三個字,然後發送口令)。不是留言評論。

方法②、如果沒有私信或私信收發失敗,可以點擊我主頁最下面的公文素材,進入後右上角有搜索按鈕,點擊按鈕輸入口令搜索就可以。

相關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