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人工智慧+醫療日報」三分鐘了解全行業

以下內容由「小理簡報」收集整理,這是一款提供行業資訊的閱讀類APP,追蹤更多行業信息歡迎下載小理簡報。

加入小理行業社群,與行業大咖同行,請加小理助理微信號:xiaoli-kefu

「頭版頭條」

傳統醫美身處風口浪尖,互聯網醫美如何拯救?

傳統醫美市場存在的“隱疾”不斷挑動消費者脆弱的神經,心存質疑的消費者將傳統醫美推至風口浪尖上。但在近些年,醫美風口從醫療傳統邊界擴展到互聯網領域,超過30家醫美APP紛紛出現在醫美互聯網市場,混亂不堪的醫美生態開始平衡。

“三足鼎立”的電商平臺百企齊放

在如今社交平臺霸權的互聯網時代,醫美行業滲入社交平臺,社交醫美行業利用明星、網紅效應創造經濟,探索出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包括網絡直播、引入行業KOL、建立微信、微博新媒體等線上渠道。在互聯網新媒體驅動下,醫美線上社區安全落地,電商醫美風起雲湧。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Nature證實“正確飲食”可提高抗癌藥療效、CRISPR“生產”多能幹細胞…

上週,一篇Nature論文證實,由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組成的生酮飲食能夠改善一種新型癌症藥物的療效。本週,又有新成果表明,吃正確的食物能夠調節腫瘤的新陳代謝,使化療更有效。

Nature:全新癌症免疫療法!讓患癌小鼠腫瘤縮小、壽命延長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顛覆了多種癌症的治療。這其中為大家熟知的療法主要包括以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檢查點抑制劑,以及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療法。6月27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又揭示了一種全新的癌症免疫療法。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兩篇CancerCell揭示良性痣變成惡性腫瘤所需的遺傳步驟

轉變的一個關鍵步驟,良性痣中的SWI/SNF類DNA調節基因會發生突變,這提示著這種標誌物可能能夠用於臨床鑑定需要治療的危險痣。

在第二篇論文中,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黑色素瘤遺傳

學家Robert Judson博士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創新性實驗: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中,重建

黑色素瘤

進化的步驟。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這些研究人員將他們在臨床標本中觀察到的依次發生的突變精確地插入到正常的人體皮膚細胞中。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紫鑫藥業 基因測序儀量產疑雲

日前,紫鑫藥業對新京報表示,中科紫鑫的二代基因測序儀將於今年底在位於北京經開區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研發生產基地大批量投產。早在2015年8月,中科紫鑫就表示,正在進行BIGIS二代測序儀規模化生產前的相關準備工作,預計2015年底或2016年初量產。

量產遲遲未落地,但2016年8月,公司曾與華生恆業簽訂總額278萬元的《測序儀銷售合同》,而2016年年報中卻並未披露基因測序儀銷售情況。

新京報記者7月10日實地走訪了北京中科紫鑫基因測序儀的生產基地,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大樓內部僅有部分管理人員在辦公,大樓還在裝修,並沒有投入生產使用。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紫鑫藥業:量產三年未落地 兩年前曾籤百萬銷售合同

如今三年過去了,中科紫鑫二代基因測序儀即將量產的消息不絕於耳,卻仍未落地。

此前,紫鑫藥業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中科紫鑫的二代基因測序儀將於今年年底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經海五路與科創九街交匯處E2M1地塊的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研發生產基地大批量投產。

新京報記者於7月10日實地走訪了北京中科紫鑫基因測序儀的生產基地,嶄新的白色大樓與乾淨寬敞的道路交錯,該基地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大樓內部僅有部分管理人員在辦公,大樓還在裝修,並沒有投入生產使用。記者多次致電北京中科紫鑫,對方稱領導不在,並拒絕了採訪。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智能醫療」

比醫生更能預測死亡,AI將如何提升臨終護理

例如,一位處於乳腺癌晚期的女性來到一家城市醫院,她的肺部已經產生積液。兩名醫生查看了她的病例,並建議她做放射性掃描檢查。該醫院的傳統預測模型檢測了她的數據,預測她在醫院死亡的幾率為9.3%。而一種由谷歌創建的新型算法檢測了該女性的數據,大約有175639個數據點,並預測她的實際死亡幾率為19.9%。之後這名患者便在幾天內去世,也由此證明了算法模型比傳統的預測模型更準確。

與傳統方法相比,深度學習模型的準確率提高了10%。該系統能夠篩選以前無法獲得的數據,這有助於它提供更準確的死亡率。該模型並不只是檢測一些風險因素,而是檢測患者的整個電子健康記錄,包括隱藏在PDF中的註釋以及在舊圖表上潦草寫下的內容。深度學習模型有助於未來醫生挽救生命和提供更好的患者護理。

「醫療大數據」

貴州大健康數據:2017年產業規模達1143億

據貴州省發改委獲悉數據顯示:2017 年貴州省大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 1143.21 億,同比增長 21.3%,全省共有大健康產業機構 1.38萬家,2017年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7 年,全省大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 1143.21 億元,同比增長 21.3%,總量較 2015 年、2016 年增加 383.21 億元、201.09 億元,年均增速達 22……

摸索中發展:積極引入外資有助於互聯網醫院良性發展

此外,還有一類互聯網醫院的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平臺,其名稱中雖也含有“互聯網醫院”、“雲醫院”、“智慧醫院”等字眼,但實際其自身不從事診療服務的,這類服務機構/平臺實際則不受《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關於醫療機構投資的准入限制。積極引入國外互聯網醫院的成熟模式及醫療資源有助於我國互聯網醫院的良性發展。

四、小結

綜上,互聯網醫院的設立和運營依舊面臨著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互聯網醫院採用線上與線下實體醫院/診療點相結合的模式是比較可行的,患者既可以在線下診療點實現遠程醫療服務,也可以憑電子處方直接在線下購藥。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智能醫療器械」

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落地,智能駕駛艙產品成入口

1.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落地,智能駕駛艙產品成為入口(中金公司)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車載汽車電子也將迎來第三次升級換代週期。中金公司認為,包括智能駕駛艙、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在內的汽車電子產品將成為自動駕駛的入口。國內車機廠商憑藉成本優勢和對市場新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在過去幾年迎來了高速成長期。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醫療創業」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港交所改革、“醫健新勢力”、張強醫生

一方面,醫生集團可以改變“國營臉”醫療服務。張強醫生認為,將來公立醫療應該回歸公益性,保基層醫療,把多元化的需求交給市場,國家醫改的方向也應該是這樣的。但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卻制約著醫生集團的發展。在張強看來,醫生集團很難倒逼商保的發展,只能靠自身的發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醫生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商業保險發展會加快。

因此,從醫生IP到集團IP是每個一身集團發展的必經之路。據億歐大健康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9家進行了融資,其融資輪次處於Pre-A到A輪的階段,發展相對緩慢,張強醫生集團的A輪融資也已過去兩年。張強醫生坦言,融資之後開始加大投入,現在還處於虧損狀態。他認為,資本是把雙刃劍,資本的助推下可能促使醫生集團發展向好,但也有可能急於得到回報損壞醫生集團的初心。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春雨醫生被子公司起訴:抽調註冊資本金

沉寂多時的春雨醫生在剛剛過去的7月4日遭遇了官司。標的並不大,153萬元。原告是春雨醫生的子公司春風創投,被告是春雨醫生的主體春雨天下,以及“春風”、“春雨”共同出資投資的春雨萬弘。北京市海淀法院7月4日正式立案。

據負責此案的律師介紹,此案案由並不複雜,是一起股東出資糾紛。

2015年春風創投成立,成立僅3個月,春風創投就已經完成了4個投資項目,包括此次訴訟直指的“春雨萬弘”。

36氪瞭解到,春雨萬弘是春雨醫生的控股子公司,主打“客廳醫療”。彼時,春風創投認為客廳醫療涉足的是家庭醫療健康領域的藍海,看好它未來主打的“客廳是未來醫療第一場景”的概念。而客廳醫療的創始人、春雨萬弘CEO謝呈表示,客廳醫療是在電視上做一個家庭醫療健康中心,涵蓋健康教育(視頻+新聞)、諮詢問診、設備數據管理和家人朋友圈四個模塊,用戶群主要是老人、婦兒以及需要長期康復護理的人。

重磅!丁香園與人民衛生出版社達成戰略合作

7 月 11 日,人民衛生出版社(以下簡稱「人衛社」)和丁香園宣佈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知識產權保護、圖書及期刊出版、教育培訓、健康科普和數字產品平臺運營推廣等多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杭州市濱江區區長金志鵬、副區長萬愛民、人衛社董事長郝陽、總經理王雪凝、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CEO 張進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人衛社和丁香園將貫徹落實國家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戰略,充分發揮平臺和用戶優勢,就期刊、文獻等數據的授權、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提高學術影響力。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大盤要發起反攻?這隻醫藥股已提前“突出重圍”

在7月6日滬指盤中觸及2691點後,不樂觀的情緒瀰漫著市場,而隨著本週(7月9日-13日)指數的反彈,加上“七翻身”的期望以及世界盃“魔咒”的逐漸褪去,人們似乎再次看到了希望。本週上證指數累計上漲了3.06%,指數也達到了2831點。

就在指數反彈時,仁和藥業(000650,SZ)本週累計上漲了25%,無疑成為了市場的佼佼者。此外除了股價的大漲,還有深股通資金在淨買入仁和藥業。在本週初,港資持股仁和藥業2400萬股,而到週末便飆升至了4324萬股,持股比例(流通股)也從1.93%上漲至了3.49%,成為本週港資淨買入最多的A股(按持股比例計算)。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道達號”或“daoda1997”,為你呈現主力動向。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從三大運營模式,看醫生集團的發展之勢

伴隨國家醫生多點執業的放開,醫生集團近年來有蓬勃發展之勢,目前中國有500個以上,那麼,業內人士對醫生集團商業模式及產融結合有什麼觀點呢?在本文中,包括醫療投資機構、私立醫院、醫療媒體、醫生集團等多位業內人士就此展開探討,醫生集團三大運營模式即為探討點之一。

那麼這三種模式具體是如何運營的呢?

第一種模式:集體飛刀

大部分醫生集團成立後嘗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做一些簡單的團體飛刀。

“‘單獨飛刀’,存在一些遮遮掩掩的問題,而‘集團飛刀’就陽光化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醫生集團的技術輸出受到政策保護,很多事情都可以品牌化、陽光化。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基因科技」

超200億市值解禁!被“癌變”質疑的華大基因又將迎來這個關口

7月13日,虎嗅網刊發了頭條文章《華大癌變》,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NIPT,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以及相關業務提出質疑,將華大基因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華大基因方面,華大基因大眾傳播部總監項飛向記者表示,文章中提到的“由於華大基因的檢測報告顯示低風險,所以醫生沒有對產婦提出風險預警”,這個是完全與事實不符的。

13日晚間,華大基因發佈公告,就文章《華大癌變》進行澄清,表示相比傳統唐氏篩查技術而言,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具有高準確性的特點。另外,華大基因在相關無創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範圍和技術侷限性,併為每一位受檢者購買檢測醫療保險。

「7月16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