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以下内容由「小理简报」收集整理,这是一款提供行业资讯的阅读类APP,追踪更多行业信息欢迎下载小理简报。

「头版头条」

水滴筹、水滴互助公司ceo沈鹏:用互联网帮老百姓看得起病

截至目前,水滴公司已经形成了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等主要业务板块,累计保障近5000万人。

虽然用户规模巨大,但水滴筹一直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坚决不向筹款者收手续费,而且是从创立之初就没有收取过任何手续费。

在行业内,很多平台都会收取不同比例的费用。“对这种救命钱再收手续费有点于心不忍,我是觉得只要有了用户规模,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利润也是可行的。”沈鹏说,如今社会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多以前没办法治的病,现在都可以治了。“但问题是一部分百姓没有足够的钱来治病,所以我们希望在社保、商业保险之外,能够为老百姓(603883,股吧)再提供一种新的资金解决方案,多维度发力共同帮助病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才是公益的方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新时代医疗发展任重道远。信息化成为新时代医疗赋能的原动力,同时,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将规范和推动医疗信息化落到实处。

政策支持为医疗健康带来新机遇

2018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需要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同时,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成为政策亮点,首先,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其次,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鼓励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再次,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推进“一站式”结算。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同时,政策指出,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基因测序行业龙头华大基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技术平台方面,作为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是华大基因主旋律之一。近日,华大基因相关高层表示,公司2018年度计划研发投入将大幅增长,2018年度研发预算将较2017年实际投入增长48%-53%左右。

科研成果相继诞生 授权专利多达282项

在华大基因持续研发投入下,一个个科研成果相继诞生,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获得授权专利多达282项。

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BGI Online,这是一个基因数据分析平台,主要为研究机构、医院等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简单易用的生物信息云服务。

消费级基因检测 可以信任吗

消费级基因检测也因此迎来发展契机。几年前,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开始“登陆”中国,此后不断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超过200家。

虽然对更多消费者而言,消费级基因检测可能是“好玩”,但相关企业已经针对大众心理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例如,有的企业提供美肤、运动、瘦身、儿童营养等单项检测;有的则推出防癌健康咨询、肿瘤风险评估、私人精准营养处方、私人精准运动防癌健康处方等多种服务。

消费背后的隐忧:“靠谱吗”?

「大佬观点」

帮助儿童预防近视,Airdoc 认为医疗 AI 的潜力在C 端市场

Airdoc一直考虑在C端扩大思路,比如儿童常见的斜弱视,以及年纪大了以后的散光、老花等视光问题,眼科疾病常常会伴随终身,而且不同年龄段对应着不同的疾病市场,这在张京雷看来是颇具潜力的C端市场。“问题在于这个C端市场如何找到特别好的商业模式,比如能够做人工智能辅助的近视预防就特别有意义,比如一百个孩子,有几十个不让他发展成为近视,实际上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Airdoc去年和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合作,通过大数据研究,剔除异常数据干扰,研发儿童未来视力变化预测模型,分析出验光结果相对于年龄的变化趋势等。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智能医疗」

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AI企业Wision A.I. 获数千万元A轮投资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7月18日消息,专注于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的AI企业Wision A.I. 已获得数千万元A轮投资,资方为北极光创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和开展更多临床试验。

Wision A.I.成立于2016年底,专注于通过AI为消化内镜医师提供实时辅助诊断,减少肠道息肉漏诊率。据悉,其在测产品主要用于结直肠早癌筛查。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各癌症中发病率排第3位,其发病过程较其它癌种受环境因素影响更高。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结直肠癌发病率也以年均4%-5%的速度增加。

哥斯达黎加利用机器人辅助癌症检测

哥斯达黎加大学发布消息称,其一项机器人研制计划最近获得成功,机器人协助病理学家进行活组织检查从而检测癌症。这是该国第一次用于疾病诊断的自动化活组织检查。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有两个机器人相互配合,相关任务的专家进行人机配合优化。活组织检查是一种需要很大体力的操作,同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动作又是雷同的。该机器人试验推动了工业工程学校的技术解决方案,模仿了辅助一名专家进行病理分析的运动轨迹。病理学家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病人样本的医疗诊断,而重复性的工作则可以由自动化完成。

「医疗大数据」

14批临床数据自查核查情况:仿制药占主流

回顾此前新康界发布的14批临床数据自查核查情况一览:第一梯队有齐鲁、天晴、石药、华海……。截至2018年6月10日,从自查核查整体受理号数情况来看,排名前五的企业中,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石药集团三家都是第二批到第十四批自查的受理号数多于第一批自查。

第二批到第十四批自查的受理号数大于10个的企业有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石药集团、浙江华海、恒瑞医药、江苏豪森、东阳光药业和重庆药友。与此相对,深圳致君、山东罗欣和苏州东瑞在第一批自查之后再无受理号进入自查。扬子江药业也只有2个受理号进入自查。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舟山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 为患者进行膝关节截骨

5月25日,由舟山市定海广华医院斥资2000万引进的国际最高水平的骨科手术

机器人

系统落户舟山。这个机器人在手术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今天,广华医院专门做了一台手术,并进行了直播,来自市内外的媒体记者一同观看了直播。

上午8点半,手术正式开始。患者是一名74岁的大伯,膝关节疼痛有5、6年了,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器人系统会协助医师规划最优的截骨方案,我们能够在计算机上先进行模拟,任何微小的差异都能够显示出来,这台智能化设备集成了超过5万例以上的手术大数据,可以说

全球第一个牙科机器人即将入驻森特学院

基本上来说,牙医仍是控制这个系统的,但是如果手术需要的话,Yomi可以帮助改变手术规划。

Kotary说:“这绝对是牙科的未来。这是牙科机器人技术的第一步。”

工作人员说他们对这个机器人感到很兴奋。预计Yomi将在两周内入驻森特学院。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智能医疗器械」

最高补贴2000万 威高 新华 华润山东……花落谁家

二是出于现实考量。如此次的主角山东,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拿出“最高2000万补贴”的真金白银,实在是对省内创新活力不足,对外合作水平低现状的担忧。据工信部发布数据,2016年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山东有14家,而前10名中只有1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而山东省是一片空白。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拿得出手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只有两家——山东威高集团和新华医疗。

山东威高集团目前有9个产业集团、50多个子公司,其核心子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在重点城市均设立办事处。现有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8万多个规格。

「医疗创业」

1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1药网8周年,从初创公司到互联网+医药领域“独角兽”

到2018年7月,1药网成立已有八周年了,从创业公司到互联网+医药独角兽,1药网有很多经验要分享,也有很多对行业的期许。动脉网(微信:vcbeat)采访了1药网联合创始人于刚博士,和他聊了聊1药网创业8周年的点滴。

我们在1药网上海张江的办公室里采访于刚博士,同一栋楼里,1号店也曾在这里办公。1号店和1药网两家公司,是他连续创业的结晶。

套用近段时间热门的概念来说,于刚博士进入互联网+医药领域是对该领域的“降维打击”——他本身是1号店的创始人,1号店是国内电商领域的头部企业,首开“网上超市”先河。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平安好医生×郑恺,如何下好“快”营销这盘棋

最近,平安好医生也新签下了郑恺作为代言人。不过和其他消费型品牌不同的是,平安好医生主要着力于郑恺健康积极的形象,以及作为“小猎豹”的“快”标签,但这个“快”并不在于奔跑速度,而是“嘴速”。

早在7月9日平安好医生官方微博就放出了一张颇具神秘感的“健康代表”悬念海报,其人物剪影快速提前勾起了大叔的好奇心。

随后,郑恺微博发布健康宣言,正式宣布代言平安好医生。而平安好医生则通过公布郑恺唱健康神曲短视频的方式引起病毒传播,“郑恺代言平安好医生”迅速被大众熟知。

微医追随平安好医生上市,互联网+医疗能否破局医疗供需问题?

微医、平安好医生的境遇,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缩影。因此,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再次受到热议。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能否盈利,以及能否解决医疗供需问题,都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看点1:资本驱动下的互联网医疗是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8年1-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20.0亿人次,同比提高4.8%。而我国人口80%分布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却大量集中在发达地区。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基因科技」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新华社伦敦7月17日电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和人类生殖:社会与伦理问题》说,基因编辑工具代表生殖选择的一种“全新方法”,因而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你赞同吗?“没有绝对理由不去追求”

在对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基因编辑报告评论中,人类遗传学警报(Human GeneticsAlert)主管大卫·金博士说:“这绝对是一项耻辱,我们对优生基因工程实施国际禁令已有30年时间。”但是这支科学家小组认为,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是一件好事,尽管它没有绝对的医学益处。然而,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甚至懒得对设计婴儿说“不”,早在15年前,英国人决定不再购买转基因食物,你认为他们会认可“转基因婴儿”吗?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NatBiotechnol:厄运不断,CRISPR/Cas9基因编辑竟导致大片段DNA缺失和重排

人们经常利用CRISPR产生小片段DNA缺失,希望这样能够破坏一个基因的功能。但是在检查CRISPR编辑时,Bradley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大片段DNA---通常长数千个碱基---的缺失和复杂的DNA序列重排,这些重排导致之前相隔遥远的DNA序列被拼接在一起。这种现象在他们测试的所有三种细胞类型---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造血祖细胞和一种人分化细胞系---中都很普遍。

许多人使用一种扩增短片段DNA的方法来测试他们的编辑是否已经完成。但是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James Haber说,这种方法可能会错过更大的DNA片段缺失和重排。

「7月19日人工智能+医疗日报」三分钟了解全行业

Nature子刊:把致命遗传病扼杀在出生前 基因疗法再获喜讯

但在本周,知名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刊发的一项研究,则让我们看到了基因疗法在未来治疗胎儿致命遗传病的希望——在小鼠模型中,科学家成功修复了胚胎的致命突变。

这项研究针对的疾病叫做戈谢病(Gaucherdisease),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罹患这种疾病的病人体内缺乏一种关键的酶,导致细胞无法降解一种特殊的脂类分子。而这些分子在细胞里的堆积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就包括了大脑的损伤。对于这种缺乏某种酶而导致的遗传病,常规的疗法是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合成这些酶,再输入进患者体内。然而对于还未出生,且疾病已经影响大脑的胎儿来说,这种酶替代疗法不起效。因为它们无法轻易影响到子宫内的胎儿,也无法穿透血脑屏障,治疗大脑病变。也就是说,此类疾病基本上无药可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