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真正的進步是心態的轉變(連載三)

人與人交往,彼此都是對方的一面鏡子,看到別人有貪心,馬上要警覺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貪心。打坐時要想一想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平時要觀察自己的言行。做弟子的要像個弟子,做師父的要像個師父。為什麼會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呢?因為你不瞭解應該如何做弟子,應該如何做師父。當你瞭解了做弟子應該像一個孝子,做師父應該像一位慈父,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到家。

出了家要學戒,若不學,犯了戒都不知道。戒律是用來幫助我們端正身心,成就我們的。如果你的言行處處符合戒律,就不會感覺到戒律的存在。比如殺生這條戒,如果你已經超越了,從不殺生,你也就不會感到這條戒對你有束縛。又比如每天吃飯前供佛,剛開始會感到不習慣,時間久了,形成了習慣,每當吃飯時就會先想到供佛。

為什麼我一再強調學佛先學做人呢?只有先把人做好了,才能成為天人;天人成了,才能成佛。放棄做人想成佛,怎麼可能呢?猶如蓋樓房,不蓋第一層,怎麼可能蓋第二層、第三層呢?只能是痴心妄想。

諸子中有一個故事:有個叫列子的向師父求道,三年師父才看了他一眼,六年才開始給他講道,九年才與他盤腿共坐。現在的人求道,見到師父就要求皈依、傳法,否則就跪著不起來,很霸道!

當年我向空有和尚求道時,嚇得有話不敢說,覺得自己內心不清淨,不敢求法。當時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內心不清淨,這不怨你,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因為我們是來自欲界的眾生,會有種種的慾望,不學佛,感覺不到,學了佛,才感覺到。如果認識到了還不改變,永遠也修不上去。如果你說你是一位開悟的佛,卻滿身習氣毛病,那你絕對不是佛。

《高僧傳》中有一句話:當你聞到佛法時想成佛,當你見到佛時反而不想做佛了。當時看了不明白,裝模作樣地用了這麼多年功,才明白。因為經上講的佛是“頭頂放光,口吐蓮花”。接觸了幾個成就的人才明白,開悟的人看上去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一瓶不滿、半瓶晃盪的人看上去好像很莊嚴,派頭十足。而真正有修行的人看上去是那麼的平淡無奇,根本沒有什麼吸引力。

過去有句話說大自在、大成就的人反而很少出來度眾生。佛成道時有兩股力量在拉他:魔不讓他度眾生,天神哀求他度眾生。佛也看到眾生難度,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根深蒂固,說什麼都不聽進去。就像有的人來到佛面前不得其解:佛就是這樣的嗎?既不能給我力量,也不能給我震撼。來到魔王面前,反而感到震撼了。所謂“和尚不作怪,信徒不來拜”,有的人什麼都幹,信徒崇拜得不得了,認為他解脫了,超越了。一個老和尚什麼都不敢幹,反而被認為沒有修行。釋迦佛、觀音菩薩都是超越了的人,為什麼度眾生還非常謹慎呢?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學佛不容易,不在言語中,也不在經典中,而在我們的行為中。一個人只有達到完全無我時,才能把自己完全交給師父。當你真的把身口意完全交給師父時,剎那間你的等級就與師父一樣。為什麼強調傳法時要把自己完全交給師父,才能與師父融為一體呢?如果這一剎那你都做不到,都空不掉自己,你的根基也太差了,無始劫以來沒有種過這個大善因。

對佛經依文解義,三世諸佛都喊冤——“我不是那個意思啊!”既然我們不瞭解佛,就按佛的教導去做就行了。就像你們來到這裡,猜測我有什麼用呢?把我交代的工作認真地做好,按照我教的方法去修,時間久了,自然就與我相應了。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修行中真正的進步是心態的轉變(連載三)

萬行大和尚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開山方丈萬行大和尚的著作《降伏其心》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