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環保風暴才剛剛開始:無數中小企業倒在了環保風口上!

過去一年,環保風暴讓煤炭、鋼鐵、鑄造、家居、板材、造紙、印刷、礦業、化工等企業“生不如死”。限產、關停、漲價潮.....單單是京津冀就有17.6萬家小散亂汙企業被整治,無數中小企業倒在了環保風口上。

2017年2月,前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親自帶隊督查,同4月京津翼區域重汙染對“2+26”城強化督查啟動,計劃取締所有“小散亂汙”企業。今年4月開始,環保稅迎來首個徵期,26萬人為排汙買單。

其實,2018年,真正的環保風暴,才剛剛開始!

2018年,各種針對環境汙染的法律制度密集出臺,還抱著僥倖心理頂風行事的企業老闆,可能會罰到你後悔沒早點關門。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被認為是2013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的延續,標誌著大氣治理第二階段正式開啟。與《大氣十條》相比,《三年行動計劃》雖然延續了以顆粒物濃度降低為主要目標、同時降低重汙染天數的思路、但在具體指標設定上有了全面的提高。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時重點區域範圍也有所擴大,不僅涵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長三角地區,還將治汙形勢相對嚴峻的汾渭平原納入重點區域。

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氣治理重點區域是鋼鐵,焦化產能集中區域

 

我國重工業結構佔比高,而且相對集中,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區域單位國土面積煤炭消費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6倍,同樣也是黑色採選和冶煉的集中區域,特別是焦炭和鋼鐵產能,京津冀及周邊6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7.2%,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生產了全國43%的鋼鐵、45%的焦炭。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嚴禁在重點區域增加新產能,同時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汙染產能的遷移和轉型,嚴格執行鋼鐵等行業的產能減量置換實施辦法,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

 

(二)重點區域鋼鐵、焦化產能將進一步減壓

《三年行動計劃》促使產能收縮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嚴禁新增產能,《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全國範圍內新增焦化等項目的新改擴建必須進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完善高能耗、高汙染行業的准入條件。

 

另外,在重點區域將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等產能。第二,是現有產能置換和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裡提到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實施焦化、化工等重汙染企業搬遷工程。這就涉及到現有產能的置換,目前執行的是減量置換,所以產能在重建過程是縮減的。

目前長三角及汾渭平原地區還沒有提出焦化行業的去產能目標,但是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推進,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可能在2018年下半年率先推動當地焦化行業全面供給側改革,進而形成示範效應,擴散到其他區域。

(三)控制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整治燃煤鍋爐,將導致工業成本增加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至2020年全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或直轄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10%,長三角地區下降5%,汾渭平原實現負增長;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國電力用煤佔煤炭消費總量比重達到55%以上。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替代規模達到1000億度以上。

 

(四)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汽轉鐵或提升成本

 

汽車運輸過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所以也是為大氣治理的重要內容。沿海港口大宗商品運輸“公轉鐵”。

 

2017年4月,天津港率先禁止煤炭集疏港汽車運輸,拉了公轉鐵的序幕;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聯合鐵總髮力公轉鐵政策,要求2019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沿海港口大宗散貨全部禁止汽運集疏港;《三年行動計劃》中又提出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採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

 

(五)露天礦山整治影響有限

 

《三年行動計劃》在優化用地結構部分中提出對露天礦山進行整治,對違法違規的露天礦山予以關閉,重點區域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中對露天礦山整治是此前政策的繼承和發展,但不達標的礦石基本已被關停,後期對國產礦的產量影響力度將有限。

 

(六)最低排放改造抑制產量,同時提升噸鋼成本

 

最低排放改造是大氣治理的重要方面,《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全面執行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動實施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重點區域城市建成區內焦爐實施爐體加罩封閉,並對廢氣進行收集處理。

 

針對最低排放改造,2018年5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要求燒結球團焙燒設備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時均值排放均值分別不高於10、35和50mg/m3 (上述限值僅為舊標準GB28662-2012的25%、19%和17%,為GB28662-2012修改單徵求意見稿的50%、70%和50%),同時設定力爭20年底前、22年底前、25年底前分別完成鋼鐵產能改造4.8億噸、5.8億噸、9億噸左右的目標。

 

最低排放改造首先是帶來企業環保設施費用增加。鋼鐵冶煉全流程新建環保設備的鋼企噸鋼環保投資在416 元/噸以上,已有部分環保基礎部分鋼企的環保設備的噸鋼環保投資約320 元/噸。其次生產設施進行環保改造期間,將抑制產量,唐山將近一億噸產能,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預計將直接影響三季度鋼鐵產量。

 

(七)重點區域實施秋冬季錯峰生產,供需階段性錯配引發價格波動加大

 

《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各地針對鋼鐵、建材、焦化、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2017-2018年採暖季期間京津冀周邊“2+26”城市對鋼鐵、焦化等行業實施錯峰生產,其中鋼鐵行業限產50%,焦化限產30%,導致黑色金屬價格走強,今年限產範圍擴大,長三角、汾渭平原納入採暖季限產。採暖季限產影響範圍更廣。

 

除了採暖季限產,還提出在重大汙染天氣啟動應急響應,實施區域應急聯動。所以除了常規限產,在重汙染天氣還會執行臨時限產,所以限產的力度也會更強。隨著環保督查的深入,限產措施或將擴大到重點區域外的其他省份,因此,今年焦化和鋼鐵下半年產量環比將有明顯降幅,或將引發價格波動加大。

 

(八)總結

 

《三年環保計劃》不僅從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等源頭上控制汙染,而且多舉措並行,突出從工業、散煤、貨運和揚塵四大汙染進行治理。並且針對不同汙染出臺了相關規範文件進行持續推進,如最低排放改造,露天礦整治等。最終將達到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低碳經濟的目的。

 

黑色採選和冶煉做為傳統的“兩高”行業,同時大氣治理重點區域正是黑色產能集中區域,所以鋼鐵焦炭將是大氣治理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後期環保限產將成為常態,鋼鐵焦炭產能將會有明顯收縮,運輸結構調整和最低排放改造將提升企業運行成本。當然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將提高行業集中度,改善企業中長期利潤水平。綜上所述,《三年行動計劃》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舉措。

尤需關注以下措施,更彰顯了2018年的環境整治殊為嚴厲。

1、黨政一把手直抓,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2、 實行臺賬式管理,掛賬督辦、跟蹤問效

3、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制度建設

4、 強調鐵腕治汙,以超常規的力度推進

5、明確了到2020年的總體目標

6、持續深化“小散亂汙”企業整改

7、曝光整改情況,全社會監督

環保部官員劉炳江指出,環保部正在抓緊研究起草藍天保衛戰的三年作戰計劃,確立具體的戰役,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2018年,環保整治,供貨緊張,部分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各行各業漲價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僅會出現漲價甚至會出現部分產品的缺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