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中长住?

花萝lulu


我属于老了之后不会和儿女一起住的老人之一,我早就有过思考,

等我老了,我才不要和儿女们一起住呢?

一、好不容易没人管了,我还非得往跟前儿“凑”?

说实话,当孩子的时候被父母管着,父母说“你得好好学习啊,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怎样怎样……”,终于盼到上学了,又多了一个“管儿”,老师说“你得好好学习啊,你不好好学习”,熬啊熬,终于毕业工作了,又多了一个“管儿”,领导说“这个月的业绩咱们没达标,大家要努力啊!”……


好不容易,自己成为老人了,和子女一起住,难道不需要受子女管吗?

二、累了半辈子,晚年还要我“累死”吗?

讲真,上学时,太阳还没出来,学生就起来了,跑完早操,是早自习,然后上课,下课,做作业,累了整个学生时代……

上班后,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累得跟蚂蚁似的天天打转儿,房贷,车贷,各种贷,各种压力压了半辈子……


终于退休了,和孩子一起住,讲笑话呢吗?你们没空看孩子,我不得看啊?小夫妻因为钱吵着离婚,我不得给点啊,麻溜的离我远点,我眼不见,心不烦!

三、我又不能陪他一辈子,在我活着的时候,锻炼一下,我还能帮一帮?


你说我自私也好,自我也罢,总之,我一定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位独立、自强的小伙子,我不在他身边、他饿不死,冻不坏就好了,所以我一直看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娇娇女”,“妈宝男”,

试问你能陪她一辈子吗?


我是喜爱孩子的幸福妈妈,乐意分享和幸福相关的秘密,欢迎关注、留言、点赞及分享转发,谢谢各位!


幸福妈妈的秘密


首先恭喜老人有孝顺的女儿和相对不孝的儿子…

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统观念影响至深

我们根据你的描述,你外公已经80岁了,一儿四女,也不愿意在女儿家住,说明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家中是独生子女还好说,然而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就是女儿已经成了“客人”,哪有在客人家常住的道理。这样的观念让老人不愿意去女儿家常住。

二、养儿防老,有儿子就不会去女儿家住

农村老一辈,养儿不仅是传宗接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防老。你们家有四个姊妹一个兄弟,不在儿子家住,在女儿家去住这说不通。对你外公来讲,于情于理都是儿子承担起养老人的责任,既然是儿子的责任,那么你外公怎么会把这种责任强加于你们。给你讲一个实际在我身边的事,三姨父的家中有三兄妹,三姨夫是三兄妹中经济条件最差的,累死累活的偿还房贷,起早贪黑的经营自己的小面馆。我知道的是,他的两位姐姐都愿意把三姨夫父亲接到家中住,然而呢,三姨夫的父亲死活也不跟着三姨夫的姐姐。因为他说,我已经有儿子,我为何要去女儿家住,不怕别人笑话吗?看来,情况和你外公差不多,老一辈都是这样想的,无法去劝解。

三、面子问题,怕女儿老公家公婆及亲戚笑话

这个问题,也许是最关键的,如果你外公去这四个女儿家住了。女儿家的公婆可否同意?可否有意见?亲戚们又是怎么看待?也许别人会这样议论“养儿没用,还得靠女儿”,你外公会承受太多舆论压力。他是爱面子的,这样会被别人笑话,即使到了女儿家,也不会把这当做自己家里,做什么都会很拘束。

四、怕给你们增加负担

这个不难理解,他年纪大了,平时不能帮上忙,反而会给你们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你们的负担。

作为儿女的,肯定不会嫌弃自己的老人。可是,你外公内心深处的想法总是和我们想孝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只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做的就好了。

祝您外公健康长寿。

期待和大家共同交流,互动


三农也有美


我的外婆也80岁了,她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儿媳不太孝顺,女儿们都很孝顺。儿媳妇不愿意和她同住也不赡养她,她就自己在河边搭一个草棚,开荒种地、打网捕鱼辛苦地生活。女儿们心疼老母亲,经常买食物买衣服给零用钱她。但是外婆从来没有去过任何女儿家住过一天,反而把从女儿们处收到财物全部补贴儿子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我外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中国传统思想里重男轻女观念严重。解放前,绝大多数农村妇女都没文化,她们接受的是旧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教育。在农村,没生儿子的家庭会被全村人耻笑,会被素质低下的邻居欺负。在那个年代,最恶毒的咒语莫过于“断子绝孙”。因此,很多农村父母,以有儿子为荣耀,以生儿子为终极目标。据说我的外婆生了儿子后,全家放鞭炮庆祝三天,此后也没有再受到村民们的嘲笑和轻视了。

因此,儿子对她来说就是脸面,就是尊严,就是命根子!

二、老人不想给女儿增加负担。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到别人家,就算是别人家的人了,应该竭心尽力地为夫家付出,而不应该再被娘家牵绊。女儿嫁到夫家,除了伺候丈夫,照顾孩子,也要赡养公婆,已经非常辛苦了。如果自己去要女儿赡养,那么不仅会增加女儿的负担,也会让女儿在夫家受委屈。同时这样做也会让本来肩负赡养责任儿子受到指责,背上不孝的骂名。这些都是老人不愿意看到的。

三、生活习惯的差异。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年纪大了,很多习惯都固定了,难以改变了。换一个环境老人就必须重新适应,这对老人来说既困难又痛苦。因此,他宁愿独自生活,至少精神上轻松自在,没有负担。

因此,女儿们如果实在想要尽孝的话,就常常去看看老人吧,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方式。


独带两宝的职场妈妈


感谢邀请,老人不愿在女儿家长住是有诸多原因的,下面我们就大概的分析一下是哪些原因致使老人不愿在女儿家长住。

1,我国的传统观念影响,自古以来都是养儿防老,没有说让女儿养老的,这是老人不愿在女儿家长住的一个原因。



2,不方便,现在很多老人不仅不愿在女儿家长住,其实也不愿在儿子家长住,因为有太多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总感觉不如在自己家方便。比如老人习惯早睡早起,而现在的大多年轻人恰恰相反。



3,故土情节,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了,很难愿意离开这个情感深厚的地方,尤其在农村这种情节更重。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做‘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破窝窝’。



4,环境的改变,很多老人已经习惯了周边老伙伴们的陪伴,没事凑在一起聊个家长里短,聊聊曾经过往的人和事,都有共同的语言,一旦去了儿女家,他们很难再有这样能够聊在一起同伴了,因此会觉得孤单寂寞。



当然也有老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小病不断,不愿意去拖累儿女的。但主要的原因无非也就这些,对于不愿离开家的老人,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的想法,做儿女的也只能尽量的常回家看看吧,虽然老人不愿长住儿女家,但不代表老人不愿儿女常回家,赡养老人不仅是做儿女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雨打芭蕉796


现在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人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赡养老人也成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赡养问题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现在的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赡养老人也简单,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就行了。要是不是独山子女,都是男孩或女孩也简单。但如果老人有儿有女情况就复杂了。

我国自古有男人传家的习惯,一般把生的男孩当作传家的接班人(当然这种想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但自古而来的习惯就是这样)。生了女儿,结了婚也就成了人家的媳妇,出了原先的家庭。老人一般也是跟随儿子一起生活,当然也有住在女儿家里的,但毕竟是少数。在女儿家,一般也有女儿的公公婆婆需要赡养,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一般是儿子承担的较多。

总得来说,有儿有女的老人一般不愿在女儿家常住的原因有这几个:1.我国的传统就是养儿防老,已经成为了习惯 2.女儿家一般离父母家较远,常住也不方便 3.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认为儿子家才是自己家,女儿再亲也是别人家的媳妇,况且大多数人的女儿还有公公婆婆需要赡养 以上原因基本就是老人习惯在儿子家而不愿再女儿家常住的原因了。不过在这里要说一句,父母养大我们不容易,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


一个比你还胖的人


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中常住,这可能和“养儿防老”这一的传统观念有关。


计划生育之前的家庭,哪个不是孩子一大把,如果前面的孩子是女孩,非得生了儿子才甘心,有了儿子就有了接“户口本”的,有了“后”,像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情节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有宝宝的时候,孩子刚出生,生男孩的喜悦还是大于女孩的,其实这就是现实版的“重男轻女”的开始而已。

分析你外公的情况,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老人在骨子里认为儿子是他们的靠山。尤其在农村,以种地为主,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种地又是一个消耗体力的活儿,男孩比女孩更能挑起家庭的重担,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老人在儿子家觉得“气势”。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把家庭支出的绝大部分向儿子倾斜,读书以儿子为主,多半女孩辍学打工供男孩上学,全家的积蓄都花在为男孩一步步上学了,甚至供男孩的女朋友上学,结婚更是倾尽所有,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养老。


老人担心生活习惯不适应。你外公自己住了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独处的生活,如果去女儿家住,生活环境一下子改变,人多吵吵闹闹的,会有很多不方便。

老人的身体状况允许。你外公身体条件应该不错,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一旦身体条件不允许,也就不会这么固执了。

时代在进步,观念需改变。不是男孩只能养父母,岳父岳母一样有义务供养,女孩不是只需养公婆,自己的爹妈也要理直气壮的供养。老人们也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勇敢地、放心的地住进女儿女婿的家里养老,既解决了儿子的后顾之忧,又成全了女儿女婿的孝心。

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会更加完善,各种养老配套设施会越来越好,真的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那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养儿养女就真的一样了。

我是《随心生活就好》,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人生,分享生活美好瞬间。


随心生活就好


受农村传统观念影响,薄碱是块地,不济是个儿。宁看媳妇的脸,不着姑爷的屁股。在儿子家过的不开心,生活条件差,衣食住行不怎么好,老人也会觉得在儿子家自在,舒服。毕竟,水流千里归大海,老人,希望在儿子家养老,让儿子送终。而不是外姓人的女婿来养活,也怕左邻右舍说闲话,叶落归根是指回到老家,那么具体点呢,就是在儿子的家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老了,就是老小孩了,随他们的心愿好了。过去,还有句老话,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夜。老人也怕万一忽然有病了,把气咽在外边了,恐怕对儿孙后代都不好。村子一个老太太刚八十多一点,本来很健康的。忽然病了,正在饭桌子吃饭,饭碗一撂,身子一后仰,就过世了。儿子孙子们都出动了,去接老太回家准备发送。却听明白人讲,必须从窗户把老太太抬出来,不能走门,让人很心窄和不理解了。女儿就不养老妈老父了,还有这个讲究,真让人生气。


女儿有多少也不想去女儿家养老了,这是有儿有女的老人的想法。生怕死在女儿家里,给孩子们添麻烦了。还有呢,农村老人一般喜欢儿子,孙子,也乐意在儿子家生活,吃的饭菜不可口,只要心情好就可以了。女儿们就勒快些,多跑点路,去买些食物,送给老人给吧!生前一碗汤,胜过死后纸万张。多陪伴老人,多买些吃喝的,不去就不去,只要老人开心就好,省的老人不在了,后悔了!


金色阳光温暖


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意在女儿家中长住是因为: —,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儿子家才是自己的家,女儿的家是外人的家。在农村,老人都有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是人家的儿媳妇,是给亲家养老的;儿子才是自已家的人,娶个儿媳妇,让儿子夫妻为自己养老天经地义。在古代,传家技艺有传儿不传女,传儿媳不传女的传统,就是认为儿子和儿媳是自家人,女儿是别人家的人,所以,把技艺,家产什么的给儿子和儿媳,以后指望儿子儿媳养老。女儿是一门客,去女儿家小住几天可以,长住是万万不可的。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有两个女儿或是两个儿子的家庭,老人可以让轮着养,没什么好说的。要是一儿一女,老人会觉得女儿是人家的儿媳妇,她有自已的公婆要伺候,自已去住,除了担心加重女儿负担外,也怕亲家和女婿嫌弃在人家家长住了,另外也怕乡邻说儿子不孝,没办法了才住女儿家。 二,老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老人喜欢早睡早起,饭吃的清淡,菜得软烂,;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吃辛辣油腻的饭,菜要爽脆利口,这就和老人的生话习惯不一样。在自已家觉得舒服自在,在女儿家会觉得不方便。说出来又怕女婿嫌弃事情多。在儿子家和儿子说不会在意儿媳妇嫌不嫌麻烦,认为儿媳是自已娶进门来的人,是一家人,没那么多顾忌。 三,还有的老人把财产都给了儿子,没给女儿或是给女儿的少,到老了觉得住女儿家不好意思,住儿子家理所应当。 以上就是我想到的有儿有女的老人不愿在女儿家长住的原因。


爱玲218050111


以我们这地方老人的观念回答这个问题。


观念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老人大都有这种观念,有了这种观念,他们还会长住女儿家吗?到女儿家去去也是做客。

观念二:落叶归根。老人年纪大了,都怕死在外面,所以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几乎不出门。因为如有不测,死在外面,死后连尸体都进不了自家门。这是老人最担心的。


宝庆资讯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力量还是巨大的,虽然有些传统思想随着新文化运动及解放后的运动逐步消亡了,但涉及到人们贴身利益的传统思想还是大有市场的,尤其在老年人的身上体现更明显。

"养儿防老","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是中国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究其根源是封建血统宗法制度和个人贴身利益得以保障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的财产继承权是父传子,子继父业,而女儿则是嫁出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娘家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在儿子家住,其实也还是在自己家住,毕竟这"江山是老子打下来的",长住在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一丝不应该、理亏的心理。而在女儿家,常去看看,行;可要是长住,就觉得有些不自然,既使现在是常说的"阴盛阳衰",大部分是女儿当家,女婿大都是好人,不会有什么想法。可还是顾及到其他人和社会舆论的看法。所以,哪怕在儿子家遭儿媳的白眼,也不到女儿家见女婿的笑脸,是老人面子上的事。实事上,"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她们是非常关心自己的父母的,虽然是同一个女人,但做女儿和儿媳的身份不同,对待公婆和父母还是不能完全一样的。父母在女儿家住,受到的照料会是更好些。

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太长,又很快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思想在很多老人身上体显明显,是他们有儿子就不在女儿家长住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