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时,笔法和结字应侧重谁?

绿竹阁主


咱们为什么非得把一件事情分成两件事去做呢?这本来是一个整体,阴阳相依的事。却要把阴阳分为“一个阴,一个阳”。还要确定出一个重点来,这不科学。

练习书法,笔法和结构是同步的。不可能分开。当然也有人先练笔画的练习。但这种办法并不可取,既增加了练习的负担,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且练习好的笔画无法正确的组装在字形之中。又得把这堆零散的零件,从零开始进结构组合的学习。这不当延长了学习周期,延缓了学习进步,还会丧失学习书法的兴趣。因为组合起来后的字形,大大达不到你的预想,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练成的笔画,结果是无法组装成美观的字。


这是什么原因?字的笔画是有长短轻重之分,所处的位置不同,书写的方向、长短轻重也不同。固定的一个笔画练习,是无法满足字形无穷的变化的。书法不同于绘画,绘画的基础,要进行线条练习,很多人把“书画同源”就真的当成了一回事,把绘画的方法运用到书法学习中,这是不对的。

书法中的笔画和结构要同步进行练习。因为每个笔画在每个字中都处于不同的“位置”。位置不同,书写的角度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写好“一”,却不能写好“二”,能写好“三”,不一定能写好“一”。它们都是横画,但所处的位置不同,向背也不同。书法中再无比这样的字简单的字例,你如果不每个字都练习的话,未必就能写好。



所以说,结构和笔法是统一的一对阴阳。不要偏重于谁。阴盛,阳就衰。阳盛,则阴衰。必须让它们保持平衡,才能稳步的运行。


子衿tjk


这个问题如果把它复杂化,那就要追溯到几千年李斯选字那个时期。就算把李斯请出来也未必说得清楚。我们没有必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笔法和结字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哪一项是弱项就应侧重练习哪一项。因为笔法如何的娴熟,点画如何的俊美,归根结底还是要组合成字。也就是结字,结字是笔法的最终目的。掌握了娴熟的笔法能否写出四平八稳的字?写出苍劲古朴的字?写出秀丽飘逸的字?我们不懂结字那肯定是办不到的。比如下图


笔法干净利落,自然潇洒,可谓用笔娴熟。八个字中有七个字几乎是笔画精准到位,布局优雅平稳,中锋侧锋相间。这就是笔法和结字巧妙结合的范例。美中不足的是“前”字的利刀旁用笔略细,使单字重心前移。笔法成就了结字,结字使笔法有了生命力。 我们再次放大图中的“前”字,利刀旁两竖中锋用笔,短竖轻按垂直行笔回锋,长竖稍倾垂直按锋作小弧度行笔,收笔时略顿,笔法精妙。可在结字时却略显细小,两竖最终成了败笔。 由此可见笔法和结字相互依存,不能侧重任何一方。

更多关于书法的交流,请关注周辉明锦书丝语书法头条号,谢谢!


周辉明锦书丝语书法




书法是笔法重要还是结字重要,这绝对是书法领域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我的看法是,笔法、结字与章法、墨法同等重要,都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担负着不同职能,相互之间不可替代、不可或缺。

结字重要还是笔法重要的争议,是从启功创立“黄金律结字法”开始的。


启功对元代赵松雪“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以及“用笔千古不易”提出疑问,认为 “知结字所关,尤胜于用笔也。”赵倾向于用笔,启功认为结字的重要性应在用笔之上。
启功的论点主要有两个:

1、把用笔非常好的人写出来的点画挑出来,散乱地扔在桌面上(不考虑结字),恐怕连字都没办法形成,更不要说漂亮的字了,因此,先考虑结字,然后才是用笔。

2、中国书法经历篆隶草行楷不同的发展,凭什么说“用笔千古不易?”



其实,人家老赵是真草隶篆诸体皆善。

“用笔千古不易”肯定不是指的用单一的笔法去写真草隶篆。

而是指书法用笔的基本规律、规范。

不论写什么字,笔法就是核心。

自古以来,大书法家们都是论用笔的多。

比如:

书圣王羲之“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

他的老师卫夫人《笔阵图》云:“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 。
董其昌说“字之巧处在于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此窍也。”

近代的沈尹默也是强调写字要“笔笔中锋,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他主张“中锋”才是书法中的根本大法,必当遵守的唯一笔法。


那么结构呢?

古人推用笔而不忽视结字,用笔表现于结字之中。

蔡邕《九势》云:“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之言,正好言明用笔及结字之关系,呼应所得也。
王羲之说 “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意思是说,若没有结字,就好像只有士兵、装备而无谋略,看上去像是很厉害的样子,一旦打仗必败无疑。



那么笔法和结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如果把一个字比喻为一个房子,结构是框架,那么笔画就是砖石。

要想建起这个房子,砖石与框架的质量,砖石与框架的搭接,都非常重要。


田英章老师特别强调笔画的质量以及笔画之间的搭接、穿插、避让等关系,这与建房子何其相似。


无用笔之结字不可为之好字,无结字之用笔也不能写出好字。

用笔见性情,结字见机巧。

田蕴章老师在《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中,曾主张不要单独练笔画,而要在练单字中练笔画,因为笔画在每个字中的粗细、角度、长短的变化不同,不能一以概之。


以上文字,谨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我是剑飞斋主人。


剑飞斋主人


学习书法时,笔法和结字应侧重谁?

对于这个问题,各家有各家的观点,远有赵孟頫“用笔为上”之说,近有启功结字比笔法重要的论述。

对于这个问题以前也被整得云里雾里的,后来相通了,为啥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呢?

笔法和结字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使用毛笔成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学习两者有个先后顺序而已。

刚开始肯定是先学的笔法,即用毛笔根据一定的技巧写出符合一定规则的线条(因为草书有些连绵,所以不用笔画这个词,用线条会包容些)。这个阶段就类似于建房子的做砖头打地基。



掌握了一定的笔法就可以专注于结字了。结字跟房子的架构设计图一样,如何把它做得稳固合理而已。


如果想它漂亮还得装修,所以换到书法来还得注意章法,墨法

任何东西走向极端都是不对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关关联的,何况是书法。


您觉得呢?

欢迎关注我的书法教学视频,也许对您有所启迪,谢谢


小宝的思考


我是三品斋主李存章,书法爱好者与习练者。对于学书法还算有些心得。

关于学书法之笔法与结字等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在不同的练字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书法主要包括三大块,或者说书法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块即笔法,第二块就是结构,也叫结字,第三则是章法。

练书法,也要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初步阶段,或者说入门期,这个阶段练字的侧重点即是笔法训练,包括起笔,行笔,收笔,包括提按,粗细,使转,包括快慢,中锋,侧锋,等等笔法的掌握与熟练,尤其重要的笔力的训练。

第二阶段为中间阶段,或者说是提升进步阶段。这个阶段练字侧重点即为字的结构训练。在掌握了笔法,有了一定笔力后,结构成为练字的首要任务。可以这样说,结构练好了,即使笔力差些,字仍然像个样,笔力再好,笔法再熟,字的结构不行,写出来的字仍然不像个样,拿不出手。

当然,在第二阶段侧重练字的结体的同时,笔法笔力继续训练着。

第三阶段自然是成熟期,或者说是创作期。笔法熟练了,笔力有了,结字成熟了,自然到了创作期,这期间侧重点也自然转到章法的练习与把握。



三品斋日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历史上一直有用笔和结构哪个更重要之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认为用笔更重要,而启功先生则认为结构比用笔要重要。

当今书法,虽然没有把用笔和结字谁更重要提到讨论的范畴,但是“丑书”和“美书”之争其实从底层看,就是用笔和结字之争。

当今“丑书”书法家不乏有功力深厚、用笔精到者,但是却不注重字的结构,甚至故意的做夸张的处理,打破原有的结构,过度变形,造成字体丑陋不堪。

而写“美书”的人,只注重字形结构,忽视用笔,书法审美视野狭隘,抱残守缺,只写楷书,造成字体呆板无趣,最后沦为俗书。

而历史上成功的书法家,大部分都是用笔和结构兼优的,符合规律的用笔能够自然生成好的结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而作为初学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既要注重结构,又要练习好用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书法的观念。

你觉得呢?


不二斋


根据我自己研究的古人学书之路还有相关经验。我觉得用笔第一,结构次之,形态又次之。

书法用笔没那么容易。虽然古人研究出了很多用笔方法,但是真正能懂得用笔和控笔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古代那么多书家,懂得这个的十之七八吧。现代能懂得这个的十之二三吧。



有人说侧重结构。也没错,如果你练习书法目的就是为了写出整洁工整的字,那这个说法不但没错,而且还应该提倡,比如启功先生就是这个看法。

更有人说应该侧重用笔笔法。这个当然更没错。除了书写的方法和法度外,就是艺术范畴的书法创作了。这个范围的创作是十分倚重用笔和控笔能力的。我个人建议临摹宜慢不宜快,核心是领会意图的临摹。然后大部分时间用在研习笔法和练习控笔能力上。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都在于线条的质感和笔法的精湛上。大家可以看看古代大家书法字的细节。尤其是转笔,转折及其他精彩之处。



笔法就像是技术和技巧一样,需要多练习,也需要找方法和不断地同行交流。这样进步才更快。


书法影响力


我认为当然是笔法比结字更重要,因为笔法是书法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就是书法最重要的基本功。中国书法如同国画、京剧、武术一样,基本功实太重要了。

高培书法

看一副国画作品看什么?质量关键就是看他的用笔方法。黄宾虹先生最重视用笔方法,总结出平圆流重变五种笔法,并讲过中国画“除笔墨内美无它”,把用笔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京剧看什么?看他的一板一眼的传统唱功到不到位,看他的细节动作是否精准,说穿了就是看他的基本功夫好不好。武术更是如此,任何武术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没有基本功,就是能够耍出眼花缭乱的套路来,也是花架子,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相反,如果你练就了很好的功夫和内力,不管是使用任何兵器,甚至飞花摘叶都可以伤于对手。



高培书法

书法其实也一样,最基本的功夫就是笔法的运用。书法中的笔法指运用毛笔正确书写的方法。笔法是书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它包括执笔和用笔两部分。关于笔法的网上书上不的论述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我只想说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执笔方法即悬肘法。关于悬肘我多年以前就开始了,不管写大字,写小字,是站着写还是坐着写都是一律悬肘。开初的时候写大字还可以,是写小字容易抖动拿不稳笔甚至无法写字。但是训练的时间长了,养成习惯就好了。现在有的人说我写字的时候手腕僵硬不动,其实就是因为悬肘不用太多动腕,所以显得有些僵硬,但我自已写字的时候感觉很灵活流畅自由自在。



高培书法

所谓的悬肘法就是手腕与肘均离开桌面,整个手臂悬空写字的方法。悬肘时手掌与桌面的夹角比悬腕法要小,运起笔来没有任何阻碍,非常灵活。一般人在站立书写时都会运用悬肘法,站住悬肘运笔比较好掌握,我们站着的时候不得不把肘悬起来,因为胳膊肘和手腕都没有地方可倚放。所以绝大部分的人在站着写书法或者在墙上写大字都会用悬时的方法。相对来说,这样写是没有多大难度的。


高培书法

真正悬肘的难度在于坐着的写字,特别是坐着写小字的时候。悬肘法手腕与桌面的夹角更小,手腕常自然平覆,这时执笔的手指与掌心的距离已经拉开。如果你采取这种姿势能自由地书写各种大小不同的字,那恭喜你,你的基本笔法算是练得差不多了。这个办法可能开始比较难比较慢,但是一旦功夫到家了之后,就不用考虑而出之自然,不管是创作小幅作品还是的大幅巨幛,都能收放自如,纵则狂逸,收则细谨,自在优游以后,再去重点学习结字之法就一定能事半功倍了。


高培书画琴


个人认为笔法和结字同等重要

其实所谓的笔法就是大量练习之后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能够用毛笔把字帖写的很像,那么笔法其实就会了很多,再加上老师少加指点,其实就明白了!


结构对于书法来说也很重要,只有大量的临帖,才能懂得古人对结构的处理和把握,就好像排兵布阵一样,古代书法家是如何把字的结构处理的非常好的,就是临帖学习的目的!

看您写的是书谱

从您的字上来看,比我强多了,我也写书谱,才写不久

您对笔法和结构掌握的比我强的太多了,向您学习

我是喜欢书法和吉他的墨宝,谢谢


墨宝


书法:笔法是基础,结构是灵魂,形态是特征。

书法音韵美、意境美、形态美无不需要笔法与结构完全结合。

二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