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如何读帖?

KoraManuja


读帖,临帖和出帖

学书法不临帖始终是瞎写,临帖不读帖始终是瞎临,可见读帖对于学书法的重要性。

读帖之前要选帖,选帖就是针对自己要学的某一种字体,考虑自己的情况,选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一本字帖选定之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跟它耗下去,不要轻易换帖。

我的习惯是拿到一本新的字帖,要先研究一下作者生平,比如褚遂良的《倪宽赞》,先了解一下褚遂良书法的特点,而后是《倪宽赞》处于褚遂良书法的哪一个阶段,这本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读帖之前可以把这本帖的文本多读几遍,比如《兰亭序》,可以把《兰亭序》这篇文章多读几遍,如果能背下来最好,这个过程的好处是在后来默记的时候可以一边背诵一边想每一个字的字形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进入精读阶段,精读就是针对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笔法认真揣摩,细致到每一个点画的位置,起笔运笔收笔的轻重疾徐,边读边临,尽可能做到临像,就像练武功一样,先把一招一式壁画出来,当写到一定程度在“发劲”,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对于读帖,还有两个小窍门,针对选择的字帖,可以把图片放到手机上,把字放大看。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看两三个字,并且记到脑子里去。还有一个方法是把一个字帖的原始大小打印下来,挂到墙上,时时端详。

读帖、临帖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出帖,走进去是为了走出来,单单写像没有什么意义,写像之后要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才能是自己的作品。


书法雅集


读帖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提到临帖,对于读帖做的比较少,有些朋友甚至忽略了读帖这一方法,而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把临帖和读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读帖和临帖的时间要一样。

那么什么是读帖呢?

读帖其实不是简单的把字帖的文字内容读一遍就完了,读懂字帖的文字内容是学习书法必须要做到了,但是读帖远远不限于字帖的文字内容。

读帖其实就是观察、研究字帖的意思,因为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个字的用笔或者结构上,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通过研究字帖、分析字帖,能够更好的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字体的风格特点。

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临帖相当于低头拉车,而读帖则相当于抬头看路。

读帖都要读些什么

首先,第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通字帖本身的内容,先把整个字帖通读一遍,了解一下这本字帖的文字内容到底讲了什么。

优秀的书法作品,它的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基本都是相近的,有很大的关联性的,你比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整体风格秀美典雅,《兰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一开始写的不紧不慢,文字内容写的也很优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但是这篇文章的最后结尾部分,王羲之感叹人生,书法也变得动荡起来,章法明显的变的紧密,还出现了多处错误和涂抹,这可能也和王羲之当时激动的心情有关系: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尤其是,我们能够看到“痛哉”这两个字写的非常的大,比正常的内容大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第一遍王羲之还写错了,涂抹以后,又改了一遍。

通过这些,我们知道文字内容和字帖的整体的风格的联系是非常的密切的,先把整体的内容通读一遍,能够更好的理解字帖的整体格调。

其次,要读一下这本字帖书写的年代和背景。

了解一下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那个时代的整体的书法氛围,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融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但同时,他的一些部分又会超越这个时代,这就是大师了。

第三,要读一读古代书法家对于这本字帖的评价。

看看在古代大师眼中这本字帖是怎样的,古代大师的解读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这本字帖有哪些优点或者缺点,需要怎样去学习,怎样避免出现学习这个字帖常见的问题,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第四,读一下这本字帖的章法

章法是一幅书法作品给人最直观的印象,第一眼看书法作品,先看到的是章法,是看不到具体的字的,这个就像我们刚接触一个人,首先只能了解他的穿着和长相,我们很难先去看到他的人品一样。

章法首先要看这本字帖的字距和行距,这一点很重要,同样的一幅作品,如果你通过拼接和粘贴,把这幅字的字距和行距改变,那么这幅字的整体的风格就会发生变化,同样,你把颜真卿的楷书,用欧阳询的章法写出来,那么颜体的味道就失去了大半。

所以,首先了解和掌握这本字帖的章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和了解了这本字帖的章法,就从整体上基本掌握了这本字帖的基本风格,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五、读笔法看墨法

读笔法,是读帖的核心内容,这个其实我们在平时临帖的时候是在做的,是不过我们读帖,这把笔法单独拿出来读。

读笔法的方法也很简单,有些书法家也叫这种方法为“目临”,就是用眼睛去临帖,大概的步骤就是把眼睛当成毛笔,顺着字帖上的书写轨迹往下临写,虽然手上没有笔,但是心中却有一支笔在不停的运动。这样,由于只需要看,不需要写,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笔法本身,更加深入的去理解笔法。

读帖还能够更好的理解墨法,能从整体上看到原帖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好作品的浓、淡、干、湿的,由于我们现在的书写工具和古人有着很大的差别,临帖的时候很难完全展现古人对于墨的处理,只能通过读帖来理解墨法,并把这种理解运用到平时的理解帖中去。

读帖和临帖有冲突吗,二者的时间怎么安排?

读帖和理解帖二者是不冲突的,读帖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去进行的,可以随便翻开一页字帖就可以读下去,也不一定要有一定的步骤,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书法的一个好办法。

读帖也不需要像临帖一样,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一本字帖,可以相对的宽松一点,在一段时间了你可以随时的读很多的字帖,去欣赏不同书体、不同的书法风格。这样才能更好的开阔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不同风格的字体,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读帖在形式上也比较灵活和自由,有时候也没有必要抱着书,手机、电脑、平板上都可以进行读帖学习,而且用手机读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把字帖放大,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这对于一个书法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

读帖和临帖二者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之前提到过,也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方法,那就是临帖和读帖的时间要一样,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是很有用的。

对于书法老手,我建议读帖的时间要对于临帖,书法老手一般技法问题已经解决了,需要的是寻求突破的方向,是要去出帖,这个时候对于书写者的见识、视野和理解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多读帖,有助于你寻找方向。

读帖的目的是什么?

读帖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指导临帖的,我们通过读帖,对于字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字帖笔法细节的理解又能提高我们的书法欣赏水平,提高眼里和对于书法的理解能力。

反过来,这些又能促进我们的创作能力,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临帖和创作。你的眼睛就是你的思想,要一直引领着自己前进,要在认知上比行动上超前一步,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的取得进步。

这也是历代书法家都比较重视读帖的原因吧。


不二斋


读帖在学习书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在高级阶段,比临帖的作用还要大。

读帖的方法是一看笔法,二看结构,三看布局。怎么看笔法?这就需要高清影印版印刷的墨迹字帖。看他的起笔处是怎么下的笔,用力点在哪里,角度方向在何处,在何处转,何处提笔,提的分寸是多少。再看他的行笔轨迹,是快还是慢,是平行还是略斜。最后看它的收笔在何处顿,出锋收笔还是藏锋收笔。每个笔画都需要如此反复的观看多遍,心里记着,手上👆跟着比画。古人说的心追手摹,就是说的这个。看完笔画看结构。每个点画的位置长短,轻重,左右关系,上下关系,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最后是整体的布局。现在的书店有整幅的字帖,把它全部打开进行观看,整体布局是最后决定你作品高低的重要环节,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单字的练习上而忽视了整体布局。



这是点画,结构,布局的读帖方法。完整的读帖还包括读文,读字,读点画,读结构,读布局。字帖的全文要先读懂,对字帖的作者有详细的了解。不然别人问你学的什么字体。基本的东西都回答不上了,这肯定不行。读帖是相伴终身的学习习惯。对提高书法水平,有决定性作用。不能马虎对待。读一页书,不会超过三分钟,而读一页字帖,可能一天也读不完。你要对字帖中的每一个信息进行处理验证并记忆。


学习之初,大家都是以临帖学习为主,很少有人涉及读帖。古人临帖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他们临帖,是在经过了识字阶段笔法训练,能够熟练的掌控毛笔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临帖时,不会有笔法的障碍。我们临帖,是从零开始,对书法常识白白的小白,如果没有人指点,靠自己要走许多弯路。如果遇上本身就不明的人指导,更是坑得你数十年修不得正果。学习掌握笔法,是书法的先决条件,掌握了笔法,才能进行后面的东西。


子衿tjk


读帖是学习写字进行临帖阶段的重要方法,也是为欣赏古代书家墨迹提高眼力,进行书法创作的准备过程。

读帖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和技术的学习目的出发观察字形,体会字质,品味字的意境和神采。

要看准点画的形态,明白用笔方法,

理解结字布白的道理,

欣赏书作的艺术特点,领悟书家的艺术风格。

读帖可以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提高辨别力和鉴赏力,故善“读”有时比“临习”收益还多【眼力看得到才会写的到,眼和手是相互配合提高的,不用手眼要高是很难的,动手了就知道难易,眼睛看不到手几乎做不到,就像平常所说的眼里有活、心里有数】。

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神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意。”

--宋.黄庭坚《论书》

【随意:和字帖的笔意相近】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

--南宋 姜夔 《 续书谱 》

1.1. 读帖五个方面

1外形、2体势、3结构、4笔画、5风格

1.1.1. 读字的外形

看外形是方的、圆的、三角的、梯形的、菱形的、或者其他形状,看外部几何图形,在脑中有个外部轮廓,帮助安排笔画和部件,安排字的结构。做到意在笔前,书写不出大格。

1.1.2. 读字的体势

就是看字的疏、密、大、小、长、短、偏、斜、堆、插、重、并、向、背、孤、单等字势,读贴时看懂字势,书写时便于笔画部件的安排。

1.疏

是字的笔画稀少,稀排点画,疏开的架势,字势丰满,笔画相对写得丰满一些

2.密

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字,笔画紧缩,间架密布,临写时以“密者匀之”的办法处理,不局促,给人以安详之感

3.大

形体大的字,有多部件组合,字势自然要大,不能写小。临写时笔画也要紧缩在同一方格之内,不能写的过大而溢出方格之外

4.小

体形稍小于其他字,这些字笔画少,笔画要粗重丰满,小中见大

5.长

体形窄长,横短竖长,临写时要随字定型,不能写宽

6.短

字形矮,竖短,不要写高

7.偏

笔势偏重一遍的字,如,笔画偏向左边,末笔向右曳,来稳定重心。

8.斜

字形斜,体斜而心正,以斜取正。

9.堆

多个部件累累重叠堆在一起,如“器”五个部件既能独立,又相互照应,结成紧密的整体。

10.插

中间有两个以上的竖通过,字势以中直线为准,左右对称

11.重

上下同形的字重叠,上小下大,

12.并

左右同形的字或部件相并,左稍窄小,右稍大,

13.向

左右部向内相聚,左右笔画伸缩得当,互相穿插,向势如人之相迎,

14.背

字的左右两部分像背靠背,背也要彼此照应,背势如人之背立。

15.孤

横和竖只有一二笔的字,笔画要厚重丰满,看来不觉得孤单。

16.单

笔画不多,又无偏旁为伴的单一结构的字,字形窄长。竖画不粗重,内含筋力

1.1.3. 读字的结构安排

左右、上下、包围、分疆【謂】、三匀【轍】、两段【費】、三停【棄】、全包围【國】、左上包右下【居】,让右【恍】、让左【】、相等、上窄下宽【柔】、上宽下窄【资】。

比例恰当是楷书结字的一条重要规律,比例处理不好,影响结构的好坏,此外结字的疏密及变化也应仔细观察。

1.1.4. 读字的笔画形态

写字每一点画都应该写得精到美观,读贴要细看点画的形态,

看起笔:藏、露、方、圆,

线条:粗、细、长、短,

笔势:柔、刚、俯、仰,

笔画都是什么形态。

起笔处,看清露锋、藏锋

运笔过程,看清顿挫轻重

驻笔处,看清如何收笔

转折处,看清方笔、圆笔

笔画连接处,看清是连还是断

1.1.5. 艺术风格

书家的书法艺术风格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这是较难懂的内容,也很难用一两个词来概括。在反复感知中总是给人留有印象,给人一种美感。

读贴不仅仅读要临写的帖,而且要读其他同样类型的法帖,也要读各种字体的帖,开拓眼界,比较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1.2. 读贴的过程

认识事物都要有个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地深化。读帖也是如此。

读帖过程有三种情况:

一是临写前的读,读一个字,写一个字,读一句写一句。这个过程时间短。

二是读一本帖,这个时间就长

三是不仅读要写的帖,还要读其他碑帖,广泛吸取营养,这个过程就更长。

1.2.1. 初读

初步与字帖接触,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介绍和题跋,通读全册的字势,运笔、笔锋、字势等,按读帖的内容走一遍,得到对字帖的初步印象。

1.2.2. 再读

感性上升为理性阶段。从个别到一般,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字的外形看结字的创造性

1. 笔画形态的变化【与基本笔画的差异和借用其他书体的写法等等】

2. 部件搭配的变化【移动、变化大小】

3. 布白疏密变化【就是空白多少的侧重,笔画的疏密处理】

4. 字势的轻重变化

5. 字的结构变化

6. 变化的新意

1.2.3. 复读

变化与和谐,新颖美观,艺术境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平正与险绝】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立矣”--《石室神授笔势》蔡邕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子难于宽绰而有余”--《书论》苏轼

初学书法,看的时间应比写的时间要长才对,读字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五条

一看整体外形;

二看笔画粗细、长短、欹正、俯仰等各种形态;

三看笔画穿插和结构比例位置

四看字的整体疏密、轻重、收展、主次、黑白【布白】经营等特征

五看字的笔法力度、神韵、风格。 把字看清楚了,再去写字。

字是视觉艺术,不仅要动手写,还要用眼睛看,不能忽视视觉形象思维的作用,如连字是什么面目都没有看清楚,如何能把字临好。

1.3. 读贴方法 自问自答

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凭初步感知回答。

观察分析:五看分析。

体验欣赏: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审美情感,体验欣赏的方法帮助我们认识书法的神采、气韵和力度,它是读贴的主要方法。

读贴就是耐心地观察、体验、品味字帖的笔法、字势、章法、气韵,深入感受其艺术特征。


清扬有仪


对于读帖,网络上是众说纷纭。


其实说白了一句话就能解释,就是从整体到局部,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先看整体章法布局,然后细化到每一个字,再细化到笔画的变化。


从整体开始,逐一分化。

那我们就这读帖再进一步说明,如何读,一般来说,需要读帖的,多数都是初学者。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大多数,也有另外的例子,这里就不过多考虑了。


而读帖其实是临摹的一个环节,历代书家都非常重视。


黄庭坚《论书》中说:“古人学书帖”。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也说:“对帖临写以外,尤其要经常仔细读帖。”


那么对于在临摹的同学来说,首先要看字的大小关系,比如说,放在格子里面该占多大位置,整体之间的关系。


另外就是要看笔画之间的关系了,比如说笔画与笔画间的粗细如何、长短如何、角度如何。


读帖并非看帖,看,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读,才是体味其中奥妙。

不要在意读帖会浪费时间,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反复去看,甚至你拿手指头划着字体都可以,当然,如果你能做到背下来的程度就更好了。


如果才算读帖合格了呢,最简单的就是写出一个字不用看原帖就知道哪几笔有问题,这才算读帖过关。


最后,不要盲目练习,而不去深思,这样的话就会越来越糟糕。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读帖对于学习书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你只有读到,才可能去表现。对于读帖来说每个人的目的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目的,不要什么都读,惟有专注,才能提升!

读帖我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用笔,结字,章法,墨法

首先说用笔 ,用笔就是指用笔的方法,无外乎:方、圆、藏、露、轻、重、俯、仰、向、背!除了有这几个意识以后,观察的时候还得注意笔画的入笔方向,这个非常的重要!因此

我推荐从墨迹入手,碑刻很多重要的细节都缺失了!

其次就是结字,在练习结字阶段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风格结字的基本特点以及该风格的大家的心得体会,然后再去读帖来印证!这样方向就明确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更快的摘到苹果!



第三就是章法。先明确它的形式,是手札,碑刻,中堂,横批等等,先掌握这些形式的特点,然后再观察它字距,行距,以及穿插避让等特点




第四就是墨法。有的风格都是黑字,有些有飞白,有些有晕墨效果,有些有涂抹等等




以上只是简单的谈了一下本人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各位书友指正交流

我是小宝,弘扬传统文化,专注书法教学,欢迎关注我的书法教学视频,也许对您有所启迪,谢谢


小宝的思考


谢悟空!这个问题问得好!对于学习书法,读帖是门极其重要的功课!不管你是学书阶段还是有所成就,读帖临帖是门毕生的功课!在我认为,读帖就是用“心”写字。

读帖首先要找准、挑选好你临习的书帖。古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所以选择一些传承经典,标准高的法帖入手临习,是最好最适用的方法,这是学习书法提升造诣的前提(如何选帖我头条号内文章有介绍,可以自己看看)。

二是分阶段读帖临帖。特别是在学阶段你先别管整篇章法什么的,你只读字,对待每一个字都 要精细周到,把一个个字先搞清楚。对点、横、竖、撇、捺、折、钩第一笔,都要仔细揣摩原字中的用笔方法,是圆笔还是方笔,是藏锋还是露锋,

提按、转折等等。对相同的字也要进行对比分析其疏密开合之意....黄庭坚同志说过:“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一句话就是要多看多悟多吸收,充分调动自己的灵性了解字的点画构成方法、分析字的结字笔势,在临习中你才能得,领略其精要。待你书法淳综合素养提升后再去通篇临习,取其精妙。

三是意识与肢体配合进行读帖练习。我曾经说过我学车的故事,我学车很大程度是晚上睡觉时学出来的!哈哈,别不信,因恰逢有事,去实际操作

很少,就靠每天就在睡觉前很认真思考整个操作细节,在脑海中显现出画面,按流程规范反复用意识去驱动身体神经进行演练.....可以说我是极少实践操练拿到驾照 。所以,兴趣能调动潜能我是深信不疑的,你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你就有办法,就能事半功倍。我这样说大家应该能理解吧。读帖就是在认真读的同时仔细思考、理解,并有意识地在脑海中去书写、用手、用整个身心去比划、去揣摩。当然坚持、有恒心、勤于临习同样是必不可少,学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一曝十寒。

四是读帖习帖要专一。对于初学阶段,更应专于一种书体,我的建议还是从你最喜爱的某一种正书字体开始(我的文章、悟空问答中都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不论是篆、是隶、是楷。就是练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字也先从一,他们的字也是继承中的发展,虽然笔意相互蕴涵,但点刬、结字、笔势上有所相异,初学一时难以全面吸收,待打下一定基础后,你再求发展,谋求造诣。读帖习帖是伴随着你整个书法历程,是一辈子的功课,读岵习帖不可或缺。不知谁说过一句学书语录: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我认为这句话已对临什么帖、怎么临作了精准概括。还曾听说沈尹墨先生仅一个“捺”画都研究了八年....我们还能有什么可投机的呢?现在回头看看80、90年代曾经名声很大的书法家,有很多人已经被淘汰,有些虽然没被淘汰,但也可以明显地发觉水平是大不如前。这次的兰亭获奖者中没有金奖获得者,且一等奖的获得者***-评委都说没有以前的作品好...

这是为什么!在我看来现在大多都把书法艺术当作名和利的追求,附庸于当今书风,急功近利、没能沉得下心来注重艺术修养,丢掉了继承中的发扬,不临帖就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书展作品一登出往往获得更多的是一片吐槽。(2017年最后一次书展:中国书法院、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各省书法院全国首届书法作品联展我已全部上传到头条号内大家可以去看看,一共有253幅作品,有不少的精品可鉴赏,看看你会喜欢哪个的作品。)


默杨


谢谢你提问“读帖”。我是千千千里马。学习书法,读帖是一项重要的功力。初学书法,可以用“读不进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所以,读帖几乎比写字还难,读不好贴,也就写不好字,这是非常必然的。

这几天,千里马一直在谈论书法临摹的问答里谈到,很多大书法家也未必会读帖,所以,读帖在一定程度上,比写字更重要。

那么如何读帖?我们从学习书法的不同层次来说。

比如,你就是为了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那么,主要是读书法家的气势、章法,这是主要的。

如果你是学习临摹作品,那么,除了整体的阅读字帖。我的建议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从一个字的一笔一画读起。

这样的读帖就会为你下笔临摹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就是从一个字的第一笔是怎么起笔,怎么行笔,怎么收笔,怎么接笔读起,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都这样读,那么,就基本没有读不懂的字帖了。

上面我们说的读帖方法,也叫书法学习的“四法”,就是,一个字怎么写出来呢?这就是要通过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写字“四法”了实现。

不论写什么字,你还能没有“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个环节?当然不会!

但是,我们传统的书法学习是没有“四法”这种分析方法的。

其中起笔行笔收笔大家都很熟悉,可能只有接笔这个说法大家奇怪。

是的,这是千里马自己提出的一个说法。

如果从一个笔画“写出来”说,“接笔”的这个笔画还是要通过“起笔、行笔、收笔”来完成啊。

但是,一个字从第二笔开始,到一个字的最后一笔完成,最重要的是笔画位置与呼应关系不能有差错。

读帖,就要读出写字的笔笔如何接应、安排,所以我们提出来“接笔”这个概念。

我们还是看一个实例吧。这是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吴熙载临摹的《乙瑛碑》局部。


我请大家看一个字“先”,请看这个临摹有一笔与字帖一样吗?其中第二个横都短了一些。其他四个字,你们可以按照“四法”检验对照一下字帖,就会知道“四法”是不是管用了。

如果要问吴熙载这么大书法家,为什么没有临摹得非常接近字帖,而是与字帖差距很大?

告诉你:他根本就没有读懂字帖,从第一个笔画就没有!

这就是读帖对临帖的重要意义。

临帖要读帖是这样重要,欣赏书法更是可以驰骋想象的艺术享受,如果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你也会读不懂的。


千千千里马


读帖,首先要仔细观摩。

要在结字中琢磨笔法,要在笔画中理解结字。不管哪一种字体,讲解时笔法结构分开讲,临摹起来,结字笔法是分不开的。所有结字,都由具体的点画组成。所有的点画,都随结字的需要而伸缩变化。临摹时,一点一画都不要脱离结字来理解。这是读帖的基本要求。



临摹时,学书者往往会觉得不像,但是看不出不像在那里。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有人指点迷津。但是,不管怎么指点,修身得靠自己。决定进步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你自己能够发现不像在那里。找出不像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摹,即描红,买两本字帖,一本临,一本用不透水的透明纸印,几次反复就会读懂差距在那里。另一个办法是放大,把字帖放大,临摹的也放大,贴在墙上,一对一作比较。如果看不出差距在哪里,那是水平问题,要请高手指点。如果看出差距,但就是写不出来,那是功夫问题。功夫问题通过勤学苦练可以接近,可以提高。读帖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出差距,进步最大障碍是盲目的“瞎练”。没有目标的练字,那就是“白忙活”了。


读帖,其次要善于做横向比较和归纳。

譬如学欧阳询《九成宫》,有不少人写到六七成像,就是写不上去了。为什么?因为读帖时,始终是孤立地逐字临摹,渐渐写成了定势,提不高了。此时,老师会说:你要读帖。什么意思?那就是要你做些比较归纳,看出《九成宫》的精微变化。譬如一横:


不少人下功夫之后,能够写好上图的这一笔。但是《九成宫》里的一横,是不是都是这个写法呢?不是,有很多变化。我们举四个例子:

读者如果能够看出长横、短横的不同写法,并且能够表达出来,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了。为什么有人写欧体会有呆板的神态呢?因为他没有体会出《九成宫》里有这么多的变化。所以,读帖不会横向归纳比较,其提高就慢了。一横如此,其他的撇、竖、点、捺等等,何尝不是这样呢?


读帖,还要体会其历史背景和历史评论。

书家传世之作都有产生的背景故事,其人其作都不是孤立的。唐初四大家“虞欧褚薛”,都有特色。欧阳询其父因“谋反”被诛,后被人收养。他的相貌很丑,但读书极为聪明,博览经史,唐高祖时已经身居高位。他一生传世名作,除了《九成宫》之外,楷书还有《虞恭公碑》、《皇甫君碑》、《化度寺碑》。

《九成宫》

《虞恭公碑》

《皇甫君碑》

《化度寺碑》


《书断》评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 评欧阳询行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 说欧阳询的楷书“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很有用!因为,你有了读帖的高度,不仅了解其人,还了解他的书法地位、了解他的书法成就、他的书法特色。了解他的书法成就,便于你选择下一步努力方向;了解他的书法特色,便于你理解欧体的长短得失。这样,你的读帖就会有整体感、纵深感。


学书法读帖,既要深得下去,又要横得过来,还要登高望远。深得下去是为了学到精髓,横得过来是为了归纳提高,登高望远是为了跳出来,明得失,知未来。


关于水石书法:我们传承经典、弘扬优秀传统、诠释名人名作、交流学习心得、介绍学习方法、推荐时代佳作、传播美的历程。欢迎关注!


水石书法


《读帖7个层次:读帖,书法欣赏的入门功夫》

书法是个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功夫,仅会思考做不了书法家,不会吃苦写字更是做不了书法家。

一、读帖第一步:弄清什么是读帖?读帖是书法的关键理论;

读帖:书法学习的理论环节,就是观察字帖上字迹的线条形态,揣摸书写者书写的方法、布局的思想、造型的动机,为下一步将书法线条复原作准备。这种方法就是书法学习的读帖。

总结从古至今的书法成功道路,总是少不了6个通行过程。

从你知道书法这件事,然后对书法有了兴趣,再然后又选帖,最后就到了书法学习的关键阶段--临摹。这是一个占据了书法学习98%精力的过程。但是读帖功夫是临摹帖的效率根本准备与基础。

图:书法的基本常识会指导我们理性选择你需要的书体类型;

会读帖让我们明白字那么写的道理。

二、读帖第二步:读出笔画的笔法特征;

笔画是书法的基本单元,点则是笔画的开端元素。由点成画,每一个笔画都由点起笔,写好一个点,基本上就掌握了笔画“一画三段写”的始段起笔所有技巧。

此处以点横为例,读明读帖层次,点起笔、点收笔、中段造型;横起笔、横行笔、横收笔......等各个特征。

图:读帖时,按照一个笔画的起笔位、起笔形态,收笔位、收笔形态,中段行笔长短、形态各个层次读取特征

三、读帖第三步:读出笔画族的结构特征;

以较复杂的三字根单字为例来看,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某个字总有一个特殊构成,参考欧阳询36法也好,黄自元92法也好,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结构好看的原因。他人的经验也好,自己的分析也好,其中总有可以映证的道理。

汉字总是讲究“中宫收紧,四肢舒展”,舒展的笔画就相当于这个字主笔,是这个字的骨架体格。

图:汉字造字法字总有表意表音的双重性,笔画之间总有某种关系存在;

四、读帖第四步:读出笔法结构与章法间相互关系;

同样以田英章先生研究的楷书结构28法中“大小独具”这条规则来讨论分析章法对结构与笔法的影响。

在规范汉字中,汉字大小基本一致。但是在手写时,这样的章法就不太好观看了。字的结构与笔法形成的字的大小,从一个观看者角度分析,观感舒适性由这个字的笔画密度与本身外廓大小综合决定。

图:笔画多,自然字在书写就显得拥挤;笔画少,字太大就容易让字显得太空旷,此时就只能做妥协处理,让笔画的笔法、结构与整篇章法上取得总体较好效果才合理!

五、读帖第五步:读取笔画形态、字貌形态;

笔画形态是参作品风格影响最大要素。作为平面视觉作品,各种综合因素都可能影响作品形态。有人将书法作品与画相结合,推出亦字亦画的作品,就能特别体现形态读帖的意义!

作品中,启功的字写得更自然,笔法中透露出不同的飞白,通过这个也体现了启功先生那一刻书写时的笔势力度。而田英章先生工笔楷书就写得更为细腻,从而形成的作品形态完全是两种风格。

六、读帖第六步:读取笔画文字的相对几何位置起落点;

作品无论是单字还是笔画,甚至一个字群,整体的章法与局部的几何形态与位置都有其创作者的设计动机,尝试读出这种动机对于你现临写复原原帖就有了思想基础,而不是一种被动的“依样子画葫芦”临帖摹帖。

七、读帖第7步:读取笔画间形态上位置上潜在的呼应关系,最难的读帖步骤;

常言说欧楷“笔笔的出处”。不知道是不是说欧楷书写中,每一个起笔都要“承前启后”的呼应关系。创作者在创作时,给予笔画一种特殊形态,然后又在笔画的位置或是形态加以呼应,构建蕴含于纸面之下的某种含意。这应该是作品“造神”的过程,有时候,没有作者本人解说,作为临摹者很难知晓其中的含义。最多猜一个也行。

也许,面对一幅作品,我们可以读出其中主要特点,尤其是“形貌”上的笔意笔势就足够了。

也要向红学家那样解读《红楼梦》,从一个“袭人”二字竟然可推测出“曹雪芹”先生给袭人角色是“龙的衣服”。

读帖,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临帖之前,摹帖之前,我们仔细观摩帖字的笔画、用笔、结体、笔顺以及神韵形态,铭记于心,观其笔理,然后一边临习一边映证,这样的临帖有书家称为主动临帖,效率肯定是最高的,因为胸中有字。

古人谈论得更是深遂,宋代黄庭坚就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