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農民趙連彬花10年研究出新型「糧倉」獲國家專利

6月26日,來自撫順縣上馬鎮和救兵鎮的50餘戶家庭農場、種糧大戶代表,聚集在撫順縣惠農金屬糧倉製造有限公司,參加2018年農業綜合開發省級重點科技推廣項目“遼寧中早熟稻區綠色優質水稻提質增效技術及產業化示範推廣”培訓活動。當天,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3位專家,面對面與種糧大戶交流如何儲存水稻等問題,同時推廣農戶稻穀新型儲糧實用裝備。

糧食關係國計民生,糧食儲備安全至關重要。由於農戶沒有科學的儲糧裝置,每年家中儲存的口糧損失率在8%左右。以我市為例,三縣水稻總產量在11萬噸,農戶自留口糧在70%,即7.7萬噸,按8%損失率,全市損失口糧6166噸,按畝產600公斤計算,相當於1萬畝良田的產量,按市價水稻3600元一噸核算,直接經濟損失2772萬元。

撫順縣救兵鎮通什村村民趙連彬10年前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平時就好琢磨事的他便有了發明農戶家庭用科學儲糧裝置的想法。在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和市農委的大力支持下,趙連彬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三代產品的升級,農戶家庭用科學儲糧裝置研製成功,並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農戶稻穀新型儲糧實用裝備投入市場後得到廣大農戶的認可,從2015年至今,已在撫順三縣和桓仁等地銷售2700餘套。

水稻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在儲存過程中,既要透氣,又不能丟失水分。記者在惠農金屬糧倉製造有限公司看到,新型的農戶儲糧裝具高約兩米,通體為金屬材料製作,可組裝拆解,可裝1.3噸糧食。儲糧裝具外壁採用散熱透氣防雨百葉裝置,倉底部設有進氣孔,與倉中部導氣筒相連,導氣筒上部高出糧體150公分,組成了糧體內進排氣系統。該儲糧裝置具有通風、透氣、防鼠、防黴、阻燃、隔熱、防雨功能,可以露天擺放儲糧。

省糧食科學研究所對該項目高度重視,認為綠色“小糧倉”是減少水稻產後損失,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有效儲糧方式,是惠農的一件大事、實事,並在新賓糧油檢驗檢測站連續3年做糧倉裝置測試記錄,每月出一次數據,對水分、色澤氣味、生黴粒定型、裝糧等進行分類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糧食不變質,沒有異常情況,品質完全保證,沒有一點損失。

為了讓綠色“小糧倉”發揮大效益,2017年9月,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與趙連彬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利用3年時間聯合開發研製符合遼寧不同地區、不同氣候特徵,適用於糧食和薯類等農產品保質乾燥、減損降耗、低碳環保的新型儲運技術與裝置,保障廣大農戶食用安全和在儲存口糧過程中不再損失。

遼寧省糧食科學研究所所長高樹成介紹,玉米糧倉納入國家項目規劃後,10年間在東三省推廣了近60萬套。目前農戶稻穀新型儲糧實用裝備也申請納入到《國家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議》中,未來將像玉米糧倉一樣享受國家政策,在東三省推廣。高樹成表示,要對“小糧倉”科學儲糧進行廣泛宣傳,幫助農民算好科學儲糧的實惠賬,提高農民安全儲糧意識。

撫順農民趙連彬花10年研究出新型“糧倉”獲國家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